德安縣第二中學

德安二中坐落在德安縣寶塔經濟開發區,位於京九鐵路德安火車站西面,昌九高速公路進出口轉盤東北側。這裡是京九鐵路、105國道和昌九高速公路交匯的樞紐,也是德安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它是一所在農村初級中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現代規模的普通完中(66年為寶塔初級中學,79年更名為德安二中)。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十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該校歷任班子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德安二中已今非昔比,以其優美的校園、完善的設施、科學的管理、過硬的質量,早已羸得了社會好評,上級的肯定,家長的信賴和學生的嚮往。現在的德安二中擁有占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25000 m2,人均面積為8m2。校園建設規劃合理,錯落有致,環境美化、新穎別致、獨具匠心。校園裡,綠草遍地,林蔭蔽日,道路整潔,鮮花四季常開。現有教學班55個,學生3000餘人,教師250多個(包括退休在內),其中高級教師32人,中級教師83人,教師達標率高中85%,國中98%,教學設施應有盡有,設備先進,堪稱一流。實驗電教曾多次被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89年獲“江西省實驗教學優秀單位”稱號;1996年又被授予“九江市電教示範學校”;2001年獲“江西省中國小實驗室工作先進學校”,同年又被授予“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同時還獲得“九江市德育教育示範學校”。教學成果更是碩果纍纍,自85年以來高、中考成績一年一個台階,尤其是96年以來,中、高考連連奪冠,而且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中、高考錄取指標。自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德安二中為大、中專院校輸送了三千多名優秀學生。清華、北大、科大等著名高等學府均有德安二中學子的身影。

二十多年前的二中處於一個黃土坡上,僅有兩排乾打壘的教室和宿舍,全校師生不到200人,教學環境惡劣,條件十分簡陋。而今天的二中是環境美,規模大、設施全、檔次高,質量硬、聲譽好的現代化學校。

十多年來,縣委、縣政府投入近千萬元,學校自籌資金近千萬元,建有教學樓4棟,可容納3500學生,學生宿舍4棟,可容納住宿生1500人,學生食堂3個,可供2000學生就餐,教師住宿9棟,解決14 7戶教師的住房。實驗電教大樓1棟,該樓主體為五層,總建築面積為2100平方米,分別為: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多媒體大教室、校園電視台、文體館、圖書館等,功能十分齊全。

在教學器材和設備的添置上,我校近十幾年共投入了200萬元資金,現有理、化、生實驗各60組,語音室3個,教學錄像資料800餘盤,達兩千小時,教學錄音帶600餘盤,586微機120餘台,微機教室四個,CSC校長辦公系統一套,圖書館一個,藏書50000餘冊,人均達到17冊;音體美設施齊全,有400米標準跑道的足球運動場一個,籃球場4個,雲梯、爬竿、單雙槓、排球場、桌球台等設施一應俱全;鋼琴室1個,有鋼琴、電子琴、腳踏風琴等音樂器材,美術畫室1個。

教育計畫

辦學上規模,教育有特色,培養新世紀的實用型人才,是德安二中歷屆班子和全體教師的追求的目標,尤其是現任校領導在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下為培養新世紀的實用型人才,把二中辦成一流的現代化學校,更上一層樓,在規模辦學形成特色上是下了真功夫,花了大力氣的。2001年,學校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拿出100萬元資金,用於更新和完善現代技術教育設備,裝備了電子備課室1個、多媒體語音室2個、衛星接收系統3套、校園區域網路1個、300座的多媒體教室1個、校園電視台1個、55個班級均配置了三機一幕(29英寸的彩電、錄音機、投影機、銀幕)。校園閉路電視可同時播出6套節目,數字攝像機、數位照相機各1台、數碼投影儀2台、錄影機6台、影碟機2台、16mm電影放映機2台,還有其它一切配套設施,直接服務於現代技術教育。2001年,經省市現代技術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正式授予德安二中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的稱號,為形成利用現代化技術教育手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辦學特色,以適應現代化建設對新世紀實用型人才的需要,二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分期分批地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掌握現代技術教育手段的培訓,對每位教師掌握幻燈片的製作、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等技術教育手段作具體的硬性規定如每個教師每學期必須上1-2節多媒體課,各備課小組每周不得少於2節電子備課,全校各班每周不得少於1節語音課,非畢業班每周不得少於2節微機實踐課,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實際,分別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在實驗、電教課中自己動手,獨立思考,解決學習中出現的難點和疑點,並利用所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校園電視台由學生會組織了一個記者團,每天中午和晚自習前的校園電視節目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記者團自己去採訪、剪接、編導和演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課間生活,又培養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深受學生歡迎。

成績

德安二中多年來把爭創省重點高中作為奮鬥目標,提出了在“質量上求生存,在管理中求發展”的口號,88年開始進行規範化科學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行政及教學工作的各項管理制度,後又經94、98、2001年三次修改,不斷補充和完善了德安二 良好的教學條件,科學的管理方法,具有特色的教學形式,使得二中的教育教學成就斐然:

85年,高考錄取43人,其中本科以上就有17人;

86年更上一層樓,僅被重點錄取的就有10多人;

88年二中被評為“省先進單位”;

89再獲“江西省實驗教學優秀單位”,再次獲得市“文明衛生單位”;

90年獲全縣“中學教育綜合一等獎”。同時還獲得市“文明衛生單位”;

92年英語教研組被評為全市優秀教研組,生化教研組在全市受到表彰。

96年不僅獲得“九江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還完成了縣教委下達應屆生高考錄取指標的240%,且文科考生總分獲得全縣一、二、四、五名的好成績,96年我校考生葛鋼在高考中獲得全市文科總分第一,全省語文單位第一;

97年再次完成縣教委下達應屆生高考錄取指標190%;

98年完成縣教委下達指標的114%,學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讚揚和嘉獎。

2000年,中考獲取全縣總分第一、第二名,高考囊括了 文、理總分第一兩塊金牌,同時榮獲“九江市中國小實驗教學普及縣工作先進學校”和“九江市德育示範學校”;

2001年,中考奪得全縣總分第一名,總均分高出重點中學28.5分,高考奪得理科總分全縣第一名,文科數學獲得全市A類學校均分第三名,文理上線人數為153人,上線率60%。

二中高中教育發展速度非常之快,2000年高一招生人數由原來的200人猛增到450人,2002年將增至750人,為此,縣委、政府又投入105萬元,學校自籌500多萬元,正在新建和改造學生公寓、食堂和教工宿舍、校大門和體育運動場。二中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學年新生的到來。

2012年,新的德安縣第二中學正式搬遷到德安縣河東鄉上畈,與德安一中一起形成德安新的教育區。

2013年9月,德安二中在隔斷8年之後重新恢復高中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