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是與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師齊名的前德國黨衛軍部隊,在黨衛軍編制序列中位居第二。該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征西討,為希特勒建立“新帝國”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帝國之花”。


簡介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閱兵過程

黨衛軍——原文DieWaffenSchutzstaffel,簡稱Waffen-ss,原意為近衛軍。其閃電標誌由瓦爾特·赫克(WalterHeck)在1932年設計,以兩道閃電作為SS象徵,在北歐神話中一道閃電(其實它的意義代表太陽)代表著勝利之意。也有一說這是一種邪教符號。黨衛軍是納粹德國黨衛隊領導的一支準軍事化部隊,由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erfügungtruppe)發展而來,於1939/1940年冬才開始正式使用“武裝黨衛隊”這個名稱。戰爭中武裝黨衛隊在各級武裝力量中被定位為黨衛隊“國家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的精銳部隊。

黨衛軍成立初期僅為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的衛隊和對付政敵的工具,隸屬於E·羅姆領導的衝鋒隊,規模很小。從1929年1月起由海因里希·希姆萊領導開始,黨衛軍便有很大發展。1931年6月建立情報機關黨衛軍安全處。次年1月設立了臭名昭著的黨衛軍種族局。1933年初,其成員已發展至5萬餘人。1934年7月,羅姆被處死以後,黨衛軍在納粹恐怖組織中起主導作用,由希特勒直接掌管。黨衛軍的嫡系部隊是以“預備隊”和“百人留守隊”為核心擴建的武裝黨衛隊,人數最多時達50餘萬人,此外還有專責負責看守集中營的特殊部隊——“骷髏隊”。包括國家秘密警察(即蓋世太保)在內的整個警察部門也由黨衛軍領導。黨衛軍名義上受內政部長領導,實際直接歸希特勒指揮。黨衛軍的各級組織布滿全國,指揮各地的警察和情治單位,黨衛軍直接參加了法西斯侵略戰爭,以殘酷的手段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民主進步人士、猶太人、被占區居民及戰俘。達豪和布痕瓦爾德等集中營的慘絕人寰的屠殺暴行,都是由黨衛軍的“骷髏隊”進行的。

起源

黨衛軍從成立之後就不斷地武裝化。1933年3月17日,希特勒在柏林親自下令成立柏林大本營警衛隊(Stabsw-acheBerlin),指派約瑟夫•迪特里希為指揮官,由他在黨衛隊中嚴格挑選120人組成一隻直屬於希特勒本人的武裝部隊。而德國陸軍所提供的元首護衛隊則只負責官邸外圍的安全。這隻部隊在同年9月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行軍作戰
納粹黨大會後正式被命名為Leibstandarte-SSAdolfHitler(照字面來看,Leib是生命、身體之意,Standarte是突擊隊、黨衛隊當中“分隊”一級單位的名稱,相當於陸軍的團級建制),可以解釋為“阿道夫•希特勒護衛分隊”,縮寫為LSSAH。希特勒護衛分隊也就是日後黨衛軍第1裝甲師的前身,是黨衛軍最早的武裝部隊之一。

在1933年柏林大本營警衛隊成立的同時,納粹黨在慕尼黑、漢堡及德勒斯登等德國大都

市分別成立了政治警隊,作為其在國內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部隊。這些部隊也就是日後德國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SS-Verfügungstruppe,縮寫為SSVT)的核心和前身。而在1933年,由德國國內各個監獄和集中營的警衛部隊所組成的另一支武裝部隊,也就是所謂的黨衛隊骷髏總隊(SS-Totenkopfverbände),其指揮官是特奧多爾•艾凱(TheodorEicke)。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德黨衛軍
1935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柏林宣布撕毀《凡爾賽和約》。同年3月16日,德國恢復徵兵制,希特勒下令成立完全軍事化的黨衛隊組織,也就是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T)。當時的特別機動部隊總共有11個營,包括1個工兵營和1個通訊營,總計8459人。包括了LSSAH分隊2600人,兩個黨衛隊軍官學校共759人,及第1、2團的6個營兵力。到了1936年黨衛隊有兩個比較明確的軍事組織,一個就是包含了LSSAH分隊的特別機動部隊,另一個就是黨衛隊骷髏總隊。

1936年前陸軍中將保羅•豪賽爾(PaulHausser)被任命為特別機動部隊指揮官,他將原本散駐各地的各個營集中起來在慕尼黑成立了黨衛隊德意志分隊(SS-StandarteDeutschland),而在漢堡成立了黨衛隊的日耳曼分隊(SS-StandarteGermania)。若連同在柏林的LSSAH分隊一起算進去的話,到了1937年底特別機動部隊總共有3個分隊,1個突擊工兵營和1個通訊營,其兵力已經相當於德國陸軍的1個步兵師。

1938年,特別機動部隊在奧地利維也納成立了一個新的黨衛隊元首分隊(SS-StandartederFührer)。由於特別機動部隊的擴張使得希姆萊的可用兵力愈來愈少,因此他就將原本負責集中營工作的黨衛隊骷髏總隊中的精英份子獨立出來在達豪(Dachau)改編為一個分隊,由原先的指揮官艾凱指揮。到了1939年10月16日,黨衛隊髏總隊已經有3個分隊約6500人的兵力,就以此3個分隊為核心成立了一個黨衛隊骷髏師(SS-DivisionTotenkopf),也就是日後的黨衛軍第3裝甲師。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黨衛軍

部隊規劃

希姆萊為了擴張黨衛隊部隊可說是使盡了渾身解術。早期向黨衛隊骷髏部隊招兵買馬,後來徵召警察成立警察師,之後招募占領國的德裔外籍士兵,最後則招募占領國的志願兵,使得終戰前的武裝黨衛隊擴充成接近60萬人的兵力,而整個黨衛軍組織則有近100萬人。這60萬人中只有一半是德國人,1/4是德裔外國人,1/4是外國人。前後預計成立共45個師,其中第39—45師尚未正式建立。武裝黨衛隊一共有三類部隊:

其作戰師一般分為三類:

1.SS師(SS-Division):由純德國人(Deutsche)組成,被定為一級戰鬥部隊(KampftruppederKlasse1),被用於戰場主要位置或擔當“消防隊”(Feuerwehr)挽救前線緊張局勢。如:第2SS裝甲師(帝國師)、第1SS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

2.SS志願師(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歐洲日耳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組成,被定為二級作戰部隊(KampftruppederKlasse2),主要用於非主要方向和防禦戰。比如第5SS裝甲師(唯京師),第11SS志願裝甲師(北歐師)。

3.SS武裝師(Waffen-DivisionderSS):由東歐人(德國稱之為東方人-Ostlnder)和巴爾幹人組成。雖為黨衛軍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戰爭
控制,但是名義並不正式屬於黨衛軍部隊序列,主要執行主戰線後游擊隊的清掃和占領區的控制等工作。

當然,這是理論情況,大戰時期黨衛軍的人員組成及其複雜,例如SS第1裝甲師內就有部份匈牙利人,而SS志願師和武裝師里的軍官大部份都是德國人。而各師標誌盾牌右上角的缺口代表裝甲師,左上角缺口代表裝甲擲彈兵師,中間缺口代表其它用途師:騎兵師和山地師。無缺口代表武裝師。

黨衛軍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精銳部隊,是由重型武器武裝並經過嚴格、特殊訓練的非正規武裝力量,但卻是納粹黨的統治工具。作為納粹的嫡系部隊,尤其受到重視。黨衛軍完全按照希特勒的《二十五點綱領》行事,是希特勒對於政治和軍事的雙重管理工具。士兵都是由雅利安人組成。與都是工人組成的衝鋒隊不同,黨衛軍全部都是由醫生、教師等學歷和素質較高的人組成,目的為了培養出純血統的雅利安人。黨衛軍必須同總司令海因里希·希姆萊一樣身高,約5尺9寸。希姆萊和許多納粹高級將領一樣,相信雅利安民族是神話中亞特蘭蒂斯神族的後裔,由於與其它民族的人通婚才會失去神力,只要有計畫地培育出純種的雅利安人,就可以使用神力,使黨衛軍成為神族部隊。希姆萊是一個外表斯文,內心極度變態的人。希姆萊同時也是一個狂熱的唯心主義分子,還專門成立學會組織各行業精英研究UFO、巫術、神話傳說,並把黨衛軍也打造成了一個夢幻般的部隊,這成了二戰中最神秘的未解之謎。事實上,黨衛軍並沒有扭轉敗局,連希姆萊本人最後也背叛了希特勒。1945年5月1日,希特勒自殺後,昔日不可一世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就只剩下柏林城內的帝國大廈里的2000名黨衛軍頑固分子還在垂死掙扎。5月9日凌晨,約德爾代表新元首鄧尼茨簽署投降書。戰後,希姆萊在監獄中畏罪自殺。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黨衛軍用車
儘管黨衛軍已成為歷史,但是全世界依然有許多黨衛軍和納粹分子隱姓埋名,逃脫了審判。以西蒙·維森塔爾為代表的正義之士依然在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2006年8月11日,君特·格拉斯(《鐵皮鼓》作者),公布了自己隱瞞50年的黨衛軍真實身份,並懺悔自己的罪行,格拉斯向世人進行了告白——“我曾經是納粹黨衛軍成員”,君特·格拉斯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唯一一個納粹黨衛軍成員。

實際上,絕大部分的黨衛軍名聲都不是很好,黨衛隊內部共分為兩個組織:黨衛軍秘密行動隊和武裝黨衛隊。前者是負責組織屠殺猶太人、波蘭人和戰俘的主角,並充當集中營的看守之類的骯髒角色。而武裝黨衛隊也有相當多的部隊是純粹的作戰部隊,並未過分參予屠殺戰俘、平民的事件,無論東線西線的盟國部隊對這類部隊都是充滿敬意的(不排除有例如第19武裝擲彈兵師之類的垃圾角色)。黨衛軍第1、第2、第3裝甲師都有過屠殺戰俘、平民的記錄。而充斥著狂熱納粹份子的黨衛軍,這類事情也並不可能在戰爭中被避免。其中比較大規模的就是第1SS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在西線阿登戰役槍殺80美軍戰俘的馬爾梅迪大屠殺事件(類似事件在東線屢次發生)。第2SS裝甲師(帝國師)比較有名的就是奧蘭多村慘案(尋找丟失的SS軍官未果,而遷怒平民,屠殺了642名村民,僅1人逃生)。這是幾次比較著名的屠殺事件。但是,相比於他們的“同志”來說,這已經算“乾淨”了。第5SS裝甲師(唯京師)在其歷史上幾乎從未參與屠殺戰俘、平民事件,維護了王牌部隊的稱號。而在東線,所有的德軍部隊嚴禁強姦蘇聯婦女,因為德國方面認為強姦蘇聯婦女會污染德軍士兵的日耳曼血統,比較有名的就是一名帝國師團級軍官因強姦蘇聯婦女而自殺。東線絕大部分的強姦事件,是由一些二流甚至三流SS部隊、匈牙利以及義大利等僕從國軍隊所為。實際上的武裝黨衛軍作戰部隊並不向所想像的那樣不堪。

帝國精英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帝國師

與希特勒近衛師一樣,帝國師也是在30年代前半期希特勒創建武裝黨衛隊的活動中產生出來的,不過它最初的規模要大大超過近衛師的前身領袖警衛旗隊。1935年初,前國防軍中將、黨衛隊旗隊長保羅·豪塞爾在不倫瑞克公爵官邸開辦了第一所黨衛隊士官學校,為黨衛隊培養軍事骨幹。在軍事幹部大量增加的基礎上,黨衛隊開始擴充基層武裝組織,組建正規軍事部隊。
1936年夏,慕尼黑黨衛隊的三個突擊大隊足見成武裝黨衛隊第一團,起名為“德國團”。在漢堡,當地的三個突擊大隊組建成第二團,起名“日耳曼人團”。兩年後,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又在維也納組建了第三團,名叫“元首團”。這些團均完全採用國防軍戰鬥團的編制結構,當時叫做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他們構成了帝國師的前身。
建團不久,一位名叫菲利克斯·施坦因納的前國防軍軍官、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被派來德國團,負責指導該團的訓練和建設。人們很快發現,這是一名真正的軍事人才,他的到來,對德國團、帝國師乃至整個黨衛軍的早期建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戰史

法國陷落後,帝國師一直集結在法國進行兩棲作戰訓練,為入侵英國作準備。“海獅計畫”無限期推遲後,該師被運至羅馬尼亞。1941年3月,德軍進攻南斯拉夫。帝國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師首戰告捷,一級突擊隊中隊長克林根伯格(Klingenberg)於4月攻占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

德軍占領南斯拉夫以後,“帝國”師被調往奧地利北部的林茲(Linz)進行短期休整。隨後該師被派往波蘭“駐防”。在那裡,帝國師得到一個突擊炮營的加強,並劃歸第46裝甲軍,由馮·波克元帥(vonBock)中央集團軍群中古德里安指揮的第二裝甲集團軍節制。

“巴巴羅薩”突襲一開始,帝國師所在的第二裝甲集團軍勢如破竹般殺入蘇聯境內。該師參加了對比亞里斯托克(Bialystock)蘇軍實施的包圍,奪取了高爾基(Gorki)。在葉里尼亞(Yelna),該師擊毀了50輛蘇軍坦克,俘敵一千一百人。但蘇軍的抵抗變得越來越堅決。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團軍隨即受命向西南的戈梅利(Gomel)前進,以配合霍斯的第二集團軍形成一個對蘇軍的巨大包圍圈。在前進過程中該師奪取了由四個蘇軍師防守的羅斯拉沃(Roslavl)。此後,該師負責防守葉里尼亞突出部,受到11個蘇軍師(包括2個坦克師)的攻擊,最終不得不撤出至斯摩棱斯克東南部休整了一個月後重返第二裝甲集團軍。8月23日,帝國師所屬第二裝甲集團軍受命從戈梅利-斯塔羅杜布一線出發,向傑斯納河實施突擊。與此同時,其右翼向切爾尼戈夫推進,企圖截住紅軍第五集團軍正在撤退的部隊,使德第六集團軍順利渡過第聶伯河。8月24日,古德里安下令第二裝甲集團軍次日以第24摩托化軍為右翼、第47摩托化軍為左翼,向南發起進攻。目標是一舉渡過傑斯納河和謝伊姆河,向巴赫馬奇-科諾托普-別洛波利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耶鐵路實施突擊。8月25日凌晨5時,第二裝甲集群由行進間向南發起進攻,。

9月初,“帝國”師攻下羅姆內(Romny)。9月4日5時,帝國師在沒有進行大規模炮火準備的情況下向敵強大陣地發起進攻。由於蘇軍火力十分強大,第一次進攻受挫,第二次、第三次進攻也均告失利。他們又發起第四次進攻。這一次,由一級突擊隊中隊長哈爾梅爾指揮的“元首”團第二營成功地突破了蘇軍的防線。此後,該營不顧兩翼的敵人,繼續向前衝擊,追擊逃跑之敵,並於當天下午突然強渡了烏別德河,攻占了敵人的一個師司令部。蘇軍未出駐地就作了俘虜。另外,該營還繳獲了20門野戰榴彈炮。“元首”團第二營突擊也為黃昏前到達烏別德河畔的“元首”團第三營(一級突擊隊中隊長林內爾)創造了有利條件。帝國師所屬各部隊逐漸匯集到一起,不停頓地向西南方向突擊,古德里安親眼看到了蘇軍在該師的迅猛突擊面前倉惶而逃。9月6日拂曉,帝國師冒雨繼續進攻。“元首”團第一營作為先頭部隊在姆耶納斯附近楔入敵軍縱隊,並將敵人擊潰。這樣,通往傑斯納河畔的馬科斯欣的道路就暢通無阻了。蘇軍兩個重型坦克排企圖在這裡掩護部隊撤過60米寬的河流。“帝國”師被迫停止進攻,請求航空兵支援。但是,所期待的俯衝轟炸機一直沒來。此時正在元首團指揮所里的古德里安仍命令部隊於14時發起進攻。摩托大隊急馳向前,士兵們奮勇當先,他們突入馬科斯欣城,並將頑強抵抗的敵人一步一步趕出城外。14時30分,俯衝轟炸機飛來,對馬科斯欣城進行了俯衝轟炸。德軍和蘇軍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但由於蘇軍損失了坦克排,火力大減,被迫放棄了抵抗。

元首團第14連連長、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弗蘭克和黨衛軍第二高炮營第二連連長、二級突擊隊中隊長倫特羅普趁這個機會,帶領4名士兵穿過這座燃燒著的城市,撲向鐵路橋,排除了炸藥包,接著占領了傑斯納河南岸。在這同一瞬間,蘇軍也認識到,如果黨衛軍奪取了橋頭堡,他們將陷入險境。於是,使用重炮和迫擊炮一齊向大橋開火。德軍的其他各班無法跟上,只有這么幾個孤立無援地呆在南岸。他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們身體緊貼地面,堅持待援。直到夜幕降臨,兩門突擊炮和幾名機車兵才得以通過大橋。帝國師終於粉碎了敵人在馬科斯欣附近的頑抗,正面以大德意志團、元首團和摩托大隊在普拉奇附近實施突擊。

當日,梅納地區的蘇軍由於陷入由東向西進攻的黨衛軍“帝國”師和第35軍級司令部的鉗形突擊之中。蘇軍放棄抵抗,於9月7日繼續南撤。從9月9日起,帝國師沿馬科斯欣-巴赫馬奇公路前進。其所屬各團交替前進,9月10日拂曉,由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庫姆指揮的“元首”團便攻入巴赫馬奇。同日,古德里安受命率第2裝甲集團軍攻向洛赫維察,9月15日,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基輔會戰開始了。9月16日,帝國師攻占了烏代河畔的普里基,從而堵死了蘇軍從這裡撤退的道路。隨後,該師被從業已縮短的戰線中抽出,派到了東面的羅姆內地段實施防禦。與此同時,為避免部隊被圍殲的命運,“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官基爾波諾斯上將於17日清晨下令實施總突圍。蘇聯最高統帥部發現“西南方面軍”有被合圍的危險後,也竭力想從外部突破德軍的合圍圈。為了割裂羅姆內-克列緬楚格一線東面的德軍戰線,為其被圍部隊突圍打開一條通道,史達林從後方調來了所有能動用的作戰部隊。當發現羅姆內地區的北部戰線德軍兵力最為薄弱後,蘇軍向這裡投入了坦克騎兵步兵部隊,向第2裝甲集團軍的陣地發起了攻擊。9月18日,蘇軍集結了兩個滿員師,以重型KV坦克、中型T-34坦克為先導,在空軍支援下向“帝國”師發起解圍攻勢。當時德軍缺乏抵抗這些新式坦克的武器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88毫米高射炮是唯一能阻止他們前進的武器。至22日,僅國防軍第11高炮團第2營就在羅姆內東部摧毀蘇軍戰鬥車輛20輛、火炮23門。在近似瘋狂的進攻面前,“帝國”師死守不退,5天后終於和國防軍第四裝甲師建立聯繫並重新發起攻勢。

與此同時,9月19日,基輔陷落,蘇“西南方面軍”作為建制軍團已不復存在。9月22日,基爾波諾斯上將在突圍中陣亡。
在這次會戰中,德軍共俘蘇軍66萬5千人,繳獲和摧毀裝甲戰鬥車輛884輛,火炮3718門,其中“帝國”師僅“元首”團就在掃尾作戰中俘敵1萬5千人!
帝國師和大德意志團及其他四個裝甲師被指派為先鋒參加莫斯科戰役。在10月6日,“帝國”師切斷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完成了對莫斯科的包圍。

10月9日,德意志團攻下吉茲哈斯克(Gzhatsk)。當日元首團也奪取兩個重重設防的小村,蘇軍對此的回應是對該師不斷投入預備隊和強擊機群,這導致元首團的重大傷亡。

卓越領導人介紹

施坦因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親眼目睹了西線戰事長期僵持不決的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沉悶場面,對那種人員眾多、優劣混雜、機構臃腫的大兵團混戰深為厭惡,而對當時在戰場上嶄露頭角的“精兵突擊營”戰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在他的心靈中就萌發了一種全新的“精兵建軍”思想。

在戰後擔任軍職的生涯中,他在各種場合闡釋他的軍事精華理論,向上級提出建設精英部隊的主張。他指出,總體戰依靠大兵團來成功地實施防禦作戰,但在進攻中必須使用“絕對精幹、能實施快速作戰的戰鬥實體”,這種實體能夠“在閃擊戰中把敵人割裂開來,然後將其各個殲滅”,對進攻戰的勝利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他極力主張國家應該集中最傑出的人才和裝備,建設一支精英部隊。可是,他的這套新思想在迂腐守舊的上層軍官那裡根本得不到重視,他屢次呼籲皆無回應,反遭貶斥,於是憤而退出現役。

投身納粹事業後,他以更大的幹勁兜售他的理論,終於引起了納粹黨魁們的注意。他被派參加黨衛軍的建設,獲得了施展抱負的良機。來到德國團後,他首先以一個營為試點,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戰鬥

他的第一個目標,是全面提高這支半吊子武裝的軍事素養。他認為,作為一個士兵,必須“具有運動員般強壯的體魄,身手敏捷,具備高超的行軍能力和戰鬥能手”,成為“優秀的狙擊手、攻擊手和競技能力”。按照這一觀點,他停止了在院牆內進行的機械性操練,打開營門,把部隊拉到野外摔打,領著官兵們沒日沒夜、頂風冒雨的摸爬滾打,一招一式地演練射擊、格鬥、強行軍、班排進攻和防禦。

他的第二個目標是改善隊伍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在這種新式軍隊中,官兵之間應該超越地位差別,建立“同志式的友誼”,這種友誼是消除戰鬥和訓練帶來的疲勞、恐懼所必不可少。為此,他經常組織官兵之間進行軍事技能比武,以加強官兵之間的相互溝通和感情聯絡,同時,還促進了軍事訓練的開展。

他的第三個目標是建立真正優秀的士兵隊伍和軍官團。按照精兵理論,他親自主持徵兵工作,網羅進大批“思想健康、體格健壯”的“優秀”分子,使他的部隊成為一支純粹的納粹黨黨徒集團,所有乘員不是納粹黨員,就是希特勒“青年團”員和“少年團”員。在軍官選拔問題上,他打破門第和血緣觀念,建立了一套背叛傳統的選拔制度,規定所有士兵不論出身、門第和教養如何,只要完成基本訓練、成績合格,就承認其候補軍官資格,提前完成提前承認;士兵進入軍校前,需在部隊服役滿兩年;畢業任職,需通過一次嚴格的考核性訓練。這套作法,大大提高了軍官隊伍的質量,同時也給士兵以莫大的激勵。

他的第四個目標就是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戰鬥實體”--突擊隊。按照他自己勾勒的藍圖--選拔尖子組成;配備高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帝國師

靈敏、高射速的突擊步槍和各類爆破攻堅器材;身著新式偽裝戰鬥服……他四下奔走,挑選官兵,籲請支援,組織一次又一次試驗,終於建成了德軍的第一支突擊隊。

1937年夏,施坦因納拉出他的人馬為上司作了一次匯報性演練,20分鐘內,士兵們全副武裝一氣完成了近3公里的強行軍,所耗時間幾乎比正常記錄縮短一半,國防軍將領們大感吃驚。

因此,施坦因納與德國團名聲大振,希姆萊親自召見,大加讚賞,調施坦因納參加其他黨衛軍部隊的組建工作。施坦因納以後又組建了另一個著名的黨衛軍師“維京師”,大戰後期升任黨衛軍副總指揮。德國團和他的姊妹團隊羽翼漸豐,此後便在德國軍事舞台上迅速崛起。

保羅·豪塞爾
德國黨衛軍總指揮、武裝黨衛軍一級上將,二戰戰犯,獲得納粹德國橡葉騎士勳章。
保羅·豪塞爾於1880年生於德國布蘭登堡,出身正統普魯士軍官團世家

德國黨衛軍帝國師保羅·豪塞爾
,父親是第二帝國總參謀部軍官。保羅受過步兵訓練並在軍事院校學習過。第一次大戰時在東、西兩線總參謀部供職,曾任第二軍區司令部參謀長、第十步兵團團長、馬得堡步兵司令,於1932年1月以魏瑪陸軍中將軍銜退役。1933年參加法西斯右翼武裝“鋼盔團”並升任布蘭登堡地區領袖,後鋼盔團併入衝鋒隊,保羅成為衝鋒隊預備旗隊領袖。後轉為普通黨衛隊旗隊長。希姆萊看中豪塞爾的軍事經驗,將SS政治預備隊和元首警衛旗隊合併成為SS特別機動隊,這是武裝SS的前身。豪塞爾負責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將這些流氓打手變成一支軍隊。1935年,豪塞爾開辦布倫瑞克SS軍校,他認為“應以國防軍為藍本進行SS的軍事訓練”。從而開始了SS的武裝化。

1936年10月1日,SS旅隊長豪塞爾升任SS特別機動隊督察。1939年,他在陸軍中擔任SS聯絡員。1939年10月10日,武裝SS出現,武裝SS中將〔地區總隊長〕豪塞爾將特別機動隊中的“德意志旗隊”、“日耳曼旗隊”、“元首旗隊”合併為武裝SS擲彈兵師-第二SS“帝國師”,自己任首任師長。

1940年6月~1941年4月,豪塞爾帶領帝國師入侵西歐巴爾幹。6月,帝國師編入第四十六裝甲軍,屬於古德里安裝甲集團軍〔中央集團軍群序列〕入侵蘇聯。七月侵入到蘇聯第聶伯河,八月底占領葉里尼亞,九月參與基輔會戰。十月參與進攻莫斯科,慘敗而歸。保羅·豪塞爾於一九四一年被蘇聯彈片削掉了右眼和部分下巴。1942年豪塞爾在後方將帝國師升級為裝甲擲彈兵師,六月調到法國。年底返回東部,與第一SS、第三SS師組成SS第一裝甲軍,豪塞爾SS二級上將任軍長。一九四三年二月在南部蘇聯哈爾科夫取得局部勝利。

1943年6月,豪塞爾組建了SS第二裝甲軍,轄第一SS裝甲擲彈兵師、第二SS裝甲師、第三SS裝甲師。七月作為德軍南部突擊力量參加庫爾斯克會戰,在奧博揚會戰中損失了第二SS師、在斯維·奧克恰布里斯基坦克戰損失了第一SS師,在普羅霍羅夫卡市郊損失了第三SS師和國防軍五○三重坦克營。SS裝甲軍的覆滅標誌著庫爾斯克南部戰線的德軍徹底失敗。

1944年2月,SS第二裝甲軍在卡眠涅茨-波多斯克被蘇軍粉碎性打擊。1944年夏,豪塞爾和新組建的SS第二裝甲軍參加西部戰線諾曼第地區戰役,在卡昂地區血戰中損失慘重。1944年7月豪塞爾升任德國第七集團軍司令,在法萊斯和阿登戰役中再次遭痛擊。1945年,SS一級上將豪塞爾升任G集團軍群司令,在西線與盟軍作戰。1945年5月6日,豪塞爾帶領G集團軍群殘部向英美盟軍投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