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古拉城堡

德古拉城堡

傳說中的吸血鬼的聚集地德古拉城堡,原型是羅馬尼亞中西部布朗城堡。這裡原是匈牙利國王於1377年開始興建的、用來抵禦土耳其人的防禦工事。1382年建成後,逐漸成了集軍事、海關、當地行政管理、司法於一身的政治中心。

簡介

羅馬尼亞德古拉城堡羅馬尼亞德古拉城堡

古拉城堡(DraculaCastle)又稱為布朗城堡,位於羅馬尼亞中西部,原是匈牙利國王於1377年開始興建的,本是用來抵禦土耳其人的防禦工事。1382年建成後,這裡逐漸成了集軍事、海關、當地行政管理、司法於一身的政治中心。

城堡所在的地勢極為險要,它建在一個小山包上,背靠難以翻越的大山,俯瞰從山谷中穿過的大路,從路上經過的任何人也難逃城堡主人的眼睛。因為伏勒德殺人無數,他害怕有人來報復,將城堡的大門改建成了城牆,欲進入城堡,只有到城堡南邊,沿著上面扔下來的繩梯爬上去。

布朗城堡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4個角樓。這些角樓或儲存火藥或裝了活動地板,專門為向圍困城堡的敵人潑熱水而設計,各有各的職能。4個角樓之間有走廊相連,走廊外牆上都有射擊孔,杜絕了射擊死角。這樣整個城堡就成了一個很嚴密的戰鬥堡壘。伏勒德統治時期,為了使人們全都走城堡下的大路以便收稅,城堡里駐紮的士兵每天早上、傍晚出動兩次,前往附近能翻越的地方巡邏,若碰巧有人,只要讓巡邏隊抓住就會受到嚴懲。

今天,布朗城堡已經被改造成了歷史、藝術博物館,各個時期的東西都有。武器陳列室里擺著各種武器,有古代的長矛、羅馬尼亞盔甲、不同時代的火槍,還有日本的長刀,使人不禁聯想起城堡經歷過的風風雨雨。

吸血鬼傳說

德古拉城堡 德古拉城堡

1897年,愛爾蘭作家史托克著作了一部名為《德古拉》的小說。故事是以羅馬尼亞著名的伏勒德三世為藍本,而地點則是以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為背景。

《德古拉》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殘存至今最有影響力的歌德式小說,就是史托克集大成的吸血鬼之作德古拉。
(所謂“歌德式小說”是指偏離當時倫理教化的主流、愛好虛幻、異國風情、神等與世脫離的主題,並逐漸變成以「現在」(現實)作為背景,以表達人們對死亡世界的恐懼。)
故事概述一名英國年輕律師在他的公司承辦一起委託置產案,委託者是住在偏遠的川索凡尼亞(Transylvania)的德古拉伯爵。他受託代替伯爵在英國購屋,並奉公司之命遠赴川索凡尼亞洽商。他發現這個伯爵竟然是個長有獠牙、手掌有毛、並有駕馭野狼的能力、行動如蝙蝠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以委託律師在英國購得一座荒廢的舊古堡為開始,正式入侵倫敦。他先蠱惑美女露西,接著又魅惑美女米那,在許多人遭受到他的毒手後,終於被一位荷蘭教授兼醫師領導的一群青年律師和醫師消滅,被吸了血即將變成女吸血鬼的米那也因此而幸免於難。

摘錄

“我看見伯爵,他躺在地上的箱子裡。當箱子從車上扔下去的時候,有些木頭碎片飛到了他的身上。伯爵臉色慘白,猶如一尊蠟像。他兩眼通紅,露出我很熟悉的復仇目光,可怕至極。我注視著他時,他瞥見了夕陽,充滿恨意的眼神中竟現出一絲勝利的光芒。這時候,喬納森大刀的寒光一閃而過。我驚叫一聲,看著刀砍斷了伯爵的脖子。莫里斯的利刃也同時刺中了伯爵的心臟。 這是一個奇蹟!沒錯,就在我們眼前發生。轉瞬間,伯爵的身體整個化成灰燼消失了。”——史托克《德古拉》第27章

人物原型

德古拉伯爵德古拉伯爵

在《德古拉》一書中的主角德古拉,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的全名(依羅馬尼亞語發音德古拉堡)是弗拉德·則別斯·塔古拉(Vlad Tepes Dracula)。1431年生於今羅馬尼亞的西基刷剌(Sighisoara)城。其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 Dracul)當時被納為“龍騎士”組織的成員,受羅馬尼亞地區希其蒙(Sigisuund)國王任命為川索凡尼亞的總督軍。據羅馬尼亞語來分析,“塔古勒”來自“龍”的意思,表示被納入龍騎士的尊榮,“德古拉”則是“龍之子”。當時龍騎士組織具有神聖的地位,由今德國境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創,目的在效忠教庭,使天主教徒免於土耳其的迫害。德古拉因其父的驍勇善戰而獲此名號,亦因此成為為多瑙河盼瓦拉其亞(Walachia)公國的公爵“弗拉德四世”(Vlad IV)。

據史書記載,1442年間弗拉德與其年幼的弟弟因政治因素被送往鄂圖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為人質,足足待了六年。這段期間內,不僅是周遭充滿敵意的環境,還相繼傳來其父與兄長被叛變貴族暗殺的訊息。十七歲時他在土耳其蘇丹的支持下,率軍打回瓦拉其亞並奪回政權,上台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整肅異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種嚴刑峻法對待罪犯整飭國家,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因此他常被冠上帖普Tapes(施以木樁之刑之人)這個綽號。

弗拉德繼位後,首先與外國結盟,通過征戰消滅了反對派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恢復了因連年戰爭而破壞的社會秩序,他還一直致力於發展國家經濟,鼓勵同西歐國家貿易。弗拉德還整頓了軍隊,增強了特蘭西瓦尼亞的軍事實力。這樣特蘭西瓦尼亞便一直在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陰影下保持著獨立。

德古拉城堡德古拉城堡

但弗拉德習慣把犯人毫不留情地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而且他頻繁用刑,不管是抓到的外國間諜、戰俘,還是國內的竊賊、貪官,就是教士背後說人壞話也要受嚴刑。這難免得罪相當多人。比如:羅馬尼亞人將“德古拉”與“惡魔”做連結,就是受當時在羅馬尼亞境內的德國南部薩克森人影響。這些薩克森人到羅馬尼亞境內躲避荒,行為不檢,被德古拉施以極嚴厲的刑罰,故私下都如此稱呼。

可正是這些嚴刑酷罰將當時的羅馬尼亞變成了一個團結、強大的國家。可惜好景不長,1462年弗拉德戰死(一說是被反對者謀殺),年僅31歲。

因為不斷的戰爭和嚴酷的社會環境,弗拉德的出色功績和成就很快被埋沒,但人們卻記住了他的木樁刑,記住了他的嚴刑酷罰,在人們眼中,弗拉德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白天睡在棺材里,晚上出來活動,專咬人的脖子的吸血鬼,他居住的布朗城堡也就變成了吸血鬼的老巢。

吸血鬼

實際上,早在弗拉德之前,吸血鬼的形象就在西方世界廣泛流傳了。古希臘神話中就已經出現了許多專吸人血的神魔形象,如人面蛇身女怪、半人半鳥女妖、銅腳惡魔等等,它們都喜歡趁受害者熟睡之際吸他們的血,不過它們不是殭屍,而是脫離了人體的神。吸血鬼的迷信甚囂塵上是在14世紀,當時歐洲瘟疫肆虐,人們經常在沒有確定病人是否死亡的情況下就倉促將其埋葬。幾天后打開墳墓,會看到完好的屍體,並且帶有血跡,其實這是被活埋的人臨終前拚命在棺材裡掙扎留下來的血跡,但在迷信盛行的當時,這被認為是吸血鬼顯形。

現狀

德古拉城堡 德古拉城堡

布朗城堡已經被改造成了歷史、藝術博物館,各個時期的東西都有。武器陳列室里擺著各種武德古拉堡器,有古代的長矛、羅馬尼亞盔甲、不同時代的火槍,還有日本的長刀,使人不禁聯想起城堡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雖然沒有想像中成堆的雞毛鴨血,但這個戒備森嚴的城堡本身還真有一種神秘而慘烈的味道。

城堡門口有小商販兜售有關吸血鬼的資料和紀念品,城堡管理處立在大門口的告示牌:不許在夜間進入城堡。

附:在戰爭遊戲尤里的復仇蘇聯最後一關的尤里要塞就是以該城堡為原型的。

同時,在ps系列《惡魔城》中,採用了布朗城堡的原型和德古拉的故事,運用想像添加成分,改編成系列遊戲,遊戲中的德古拉擁有吸血鬼的本性--殘暴,傳說中的他被消滅後每50年復活一次,目的只有一個--摧毀人類的世界。布朗城堡已經和吸血鬼的故事緊緊聯繫在一起,為人們帶來豐富的想像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