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元活血湯

復元活血湯

出自《醫學發明·中風同墮墜論》,通過活血祛瘀,疏肝通絡,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疼痛不已,本方所治證候,系跌仆損傷於胸脅下,致肝血瘀滯不通而疼痛。胸脅部位歸屬肝,肝藏血,喜暢達,主疏泄。今外傷損及胸脅,以致疼痛難忍,故為肝血滯瘀滯不暢作痛。治宜活血祛瘀,疏肝通絡為法。

基本信息

復元活血湯介紹

〖方源〗《醫學發明·中風同墮墜論》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黃帝針經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於脅,則傷肝。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經屬厥陰、少陽。
〖組成〗柴胡 半兩[9g] 瓜蔞根 當歸 各三錢[各9g] 紅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錢[6g]
大黃(酒浸),一兩[12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個[9g] 天花粉 三錢(9g)
〖用法〗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30g),水一盞半,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溫服之,食前,以利為度,得利痛減,不盡服。
〖方歌〗復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山甲俱,桃仁紅花大黃草,損傷瘀血酒煎去。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痛不可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方解〗
本方所治證候,系跌仆損傷於胸脅下,致肝血瘀滯不通而疼痛。胸脅部位歸屬肝,肝藏血,喜暢達,主疏泄。今外傷損及胸脅,以致疼痛難忍,故為肝血滯瘀滯不暢作痛。治宜活血祛瘀,疏肝通絡為法。故方用當歸、桃紅、紅花、穿山甲歸經入肝,行瘀活血,通絡止痛;柴胡疏肝達郁;酒大黃入肝,活血通經,攻逐凝瘀,引瘀下行;天花粉與山甲合用,可消腫散結;甘草能緩急止疼,和中調藥;共成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之劑,使瘀祛新生,痛自舒,血脈和、元自復,故名“復元”。
1、君藥:二藥一升一降,調暢;疏肝理氣,使氣行血活。
大黃(酒制,重用):蕩滌留瘀敗血,引瘀血下行。
柴胡:氣機,攻散脅下瘀滯,引藥歸肝經。 
2、臣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當歸:補血藥;止痛藥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紅花:破瘀通絡。
穿山甲:破瘀通絡
想

3、佐藥:入血分消瘀血而續絕傷。
天花粉:又能清熱散結消腫。
4、使藥:
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運用〗
1.本方用治跌打損傷。以脅肋瘀腫疼痛,痛不可忍為證治要點。
2.可用於肋間神經痛、肋骨炎等屬血瘀氣滯者。
〖摘要〗
《成方便讀》方論張秉成:“夫跌打損傷一證,必有瘀血積於兩脅間,以肝為藏血之髒,其經行於兩脅,故無論何經之傷,治法皆不離於肝。且跌仆一證,其痛者在腰脅間,尤為明證。故此方以柴胡之專入肝膽者,宣其氣道,行其鬱結。而以酒浸大黃,使其性不致直下,隨柴胡之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功。當歸能行血中之氣,使血各歸其經。甲片可逐絡中之瘀,使血各從其散。血瘀之處,必有伏陽,故以花粉清之。痛盛之時,氣脈必急,故以甘草緩之。桃仁之破瘀,紅花之活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復矣。”

復元活血湯藥理作用

1. 抗炎及鎮痛作用

採用多種疼痛、炎症動物模型,觀察復元活血湯抗炎及鎮痛作用;採用微循環實驗,觀察復元活血湯對微循環的影響.結果復元活血湯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鼠熱板痛閾值,延長扭體潛伏期,減少扭體次數;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降低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擴張小鼠耳廓微動脈和微靜脈.結論顯示復元活血湯有鎮痛、抗炎及改善微循環作用.
2. 對閉合性骨折大鼠骨痂生長有促進作用
採用大鼠閉合性骨折造模,結果表明復元活血湯對閉合性骨折大鼠骨痂生長有促進作用,可明顯提高骨鈣含量,並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環.
3. 對大鼠試驗性肝硬化的病理影響.
觀察復元活血湯對大鼠試驗性肝硬化的病理影響.採用飼餵法形成大鼠肝硬化模型,顯微病理分析法評價藥物療效.結果給藥組肝臟纖維增生的程度明顯輕於模型組.結論顯示復元活血湯能有效地抑制大鼠實驗性肝硬化的形成.

其它信息

一、復元活血湯

【來源】《醫方一盤珠》卷二。

【組成】玄胡1.5克 當歸6克 甘草1.8克 山甲2.1克 熟莊黃9克 桃仁5~7粒(研) 紅花0.9克 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腰痛。

二、復元活血湯

【來源】《《醫學發明》。
【組成】柴胡12 天花粉12 當歸10 紅花8 生甘草5 炮山甲10 大黃18(酒浸) 桃仁12(酒浸) 。
氣滯甚者,加鬱金、川芎、香附、枳殼、木香;血瘀較甚者,加田七、乳香、沒藥、玄胡。
【用法】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一半,酒半,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溫服之,食前,以利為度,得利痛減,不盡服。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疼痛不已。
【方解】 因跌打損傷,致瘀血停滯,使得氣機受阻,肝氣不舒,胸脅疼痛。本方中柴胡疏理肝氣;當歸、紅花、桃仁、山甲祛瘀止痛,消腫散結;大黃、天花粉清熱散瘀,生甘草調和諸藥。
[現代套用] 跌打損傷、胸脅挫傷、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屬瘀血阻滯者。
1.若疼痛較甚者,可加入乳香9 沒藥10 延胡索10 三七末6
2.若氣滯甚者,可加入香附12 青皮8 鬱金9 川芎9
3.上肢受傷,可加入薑黃12 桂枝10
4.下肢受傷,可加入牛膝12 木瓜10

臨床套用

1.異位妊娠破裂出血(不穩定型):施某某,女,33歲,已婚。月經過期旬余未潮,夜間起突然下腹疼痛,呈絞痛樣,痛不可忍,陰道持續點滴出血,量不多,伴有腹脹,大便不通。婦科檢查:子宮頸著色,有抬舉痛,呈絞痛樣,痛不可忍,後穹窿飽滿,穿刺有暗紅色血液,不凝固,舌苔薄白,脈弦澀。辨證:沖任虧損,不任胞胎,孕育子宮之外,阻滯氣血。治擬活血祛瘀,行氣止痛。處方:大黃10g,天花粉15g,當歸10g,桃仁10g,紅花5g,延胡索10g,柴胡10g,枳殼10g,穿山甲10g,甘草5g,連服三劑。服首劑後腹痛略增,陰道出血量亦略增多,並有血塊排出,隨後出血減少,腹痛緩解,三天后出血即止。劑小其制,改用:大黃5g,天花粉10g,紅花5g,赤芍10g,穿山甲10g,當歸10g,甘草5g,連服四劑,一周后出院。
2.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痛:用復元活血湯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痛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者71歲,以40-55歲較多。疼痛在腰脅部16例,背部7例,疼痛時間最短2月,最長者10月,本組除2例肝癌患者經治療無效外,均已痊癒。

各家論述

1.《醫學發明》:《黃帝針經》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於脅則傷肝,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經屬厥陰、少陽,宜以柴胡為引,用為君;以當歸和血脈;又急者,痛也,甘草緩其急,亦能生新血,陽生陰長故也,為臣;川山甲,瓜蔞根、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之佐;大黃酒制,以蕩滌敗血,為之使。氣味和合,氣血各有所歸,痛自去矣。
2.《醫略六書》:血瘀於經,熱壅於府,不能榮運一身,故發熱有潮,大便閉結焉。當歸養血活血,桃仁破瘀開結,甲片通經透絡,大黃盪熱通腸,紅花活血滯,花粉清瘀熱,柴胡疏腠理以昇陽,甘草緩中氣以和藥。水煎溫服,使瘀化氣行,則大便自通而瘀熱無不化,何潮熱之有?此化瘀通閉之劑,為瘀結潮熱便毒之專方。
3.《成方便讀》:夫跌打損傷一證,其痛皆在腰脅間,尤為明證。故此方以柴胡之專入肝膽者,宣其氣道;行其鬱結;而以酒浸大黃,使其性不致直下,隨柴胡之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功;當歸能行血中之氣,使血各歸其經;甲片可逐絡中之瘀,使血各從其散;血瘀之處,必有伏陽,故以花粉清之;痛盛之時,氣脈必急,故以甘草緩之;桃仁之破瘀;紅花之活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復矣。

附註

傷原活血湯(《奇效良方》卷五十六)、再生活血止痛散(《跌損妙方》)、復元湯(《壽世保元》卷九)、復元通氣湯(《證治寶鑑》卷九)、復元通氣散(《證治寶鑑》卷十一)、當歸復元湯(《醫略六書》卷二十)。

中藥方劑之復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