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覽詩

御覽詩

《御覽詩》:唐人選唐詩類書。唐憲宗李純愛好詩歌,元和年間命翰林學士守中書舍人令狐楚編錄近代及當代名家詩進呈以供御覽,即此書也。此書不分卷,選大曆至元和詩人三十家,詩二百八十九首。所選之詩,皆近體五、七言律詩及歌行,無古詩。由此可見,此一時期,近體七言詩正在盛行,古詩不為世重。

作品簡介

《御覽詩》影印件《御覽詩》影印件
《御覽詩》:唐人選唐詩類書。唐憲宗李純愛好詩歌,元和年間命翰林學士守中書舍人令狐楚編錄近代及當代名家詩進呈以供御覽,即此書也。此書不分卷,選大曆至元和詩人三十家,詩二百八十九首。所選之詩,皆近體五、七言律詩及歌行,無古詩。由此可見,此一時期,近體七言詩正在盛行,古詩不為世重。
別名:一名《唐歌詩》,一名《選進集》,一名《元和御覽》;也稱做《唐御覽詩》。
作者:令狐楚(唐),宜州華原人。

作者簡介

令狐楚(唐)。楚字愨(què)士,宜州華原人,貞元七年登進士第,桂管觀察使王拱辟入幕,後歷辟太原節度判官,召授右拾遺,官至吏部尚書,檢校尚書左僕射,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於官,事跡具《唐書》本傳。

作品內容

此書乃憲宗時奉敕編進,其結銜題“翰林學士、朝議郎、守中書舍人”,考楚本傳,稱皇甫釒尃與楚厚善,薦為翰林學士,進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領彰義節度使,楚草制,其詞有所不合,停楚學士,但為中書舍人,則此書之進在元和十二年以前也。陸游《渭南文集》有是書《》曰:“右《唐御覽詩》一卷,凡三十人,二百八十九首,元和學士令狐楚所集也。”按:盧綸墓碑》云:“元和中章武皇帝命侍臣采詩,第名家得三百十一篇,公之章句奏御者居十之一。”
今《御覽》所載綸詩三十二篇,正所謂居十之一者也。據此,則《御覽》為唐舊本不疑。然碑雲“三百十一篇”,而此才二百八十九首,蓋散佚多矣,云云。此本人數、詩數均與游所《跋》相合,蓋猶古本,所錄惟韋應物為天寶舊人,其餘李端、司空曙等皆大曆以下人;張籍、楊巨源並及於同時之人,去取凡例,不甚可解。其詩惟取近體,無一古體,即《巫山高》等,之用樂府題者,亦皆律詩。蓋中唐以後,世務以聲病諧婉相尚,其奮起而追古調者,不過韓愈等數人。楚亦限於風氣,不能自異也。本傳稱楚於箋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傳諷,《舊唐書·李商隱傳》亦稱楚能章奏,以其道授商隱,均不稱其詩。《劉禹錫集》和《楚詩》,雖有“風情不似四登壇”句,而今所傳詩一卷,惟《宮中樂》五首,《從軍詞》五首,《年少行》四首,差為可觀,氣格色澤,皆與此集相同。蓋取其性之所近,其他如《郡齋詠懷詩》之“何時羾閶闔”,《九日言懷詩》之“二九即重陽”,《立秋日悲懷詩》之“泉終閉不開”,《秋懷寄錢侍郎詩》之“燕鴻一聲叫”,《和嚴司空落帽台宴詩》之“馬奔流電妓奔車”,《郡齋栽竹詩》之“退公閒坐對嬋娟”,《青雲千呂詩》之“瑞容驚不散”,《譏劉白賞春不及》之“下馬貪趨廣運門”,皆時作鄙句;而《贈毛仙翁》一首,尤為拙鈍,蓋不甚避俚俗者。故此集所錄如盧綸《送道士詩》,《駙馬花燭詩》,《鄭鏦邯鄲俠少年詩》,《楊凌閣前雙槿詩》,皆頗涉俗格,亦其素習然也。然大致雍容諧雅,不失風格,上比《篋中集》則不足,下方《才調集》則有餘,亦不以一二疵累,棄其全書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