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雜詩》

《吳興雜詩》

《吳興雜詩》七言詩,作者阮元。此詩作為了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安徽卷作文題。“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由此哲理詩引發的思考和聯想寫一文,詩歌體除外。不少於800字。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吳興雜詩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阮元

作品體裁:七言詩

作品原文

吳興雜詩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

不深不淺種荷花

此詩作為了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安徽卷作文題。“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由此哲理詩引發的思考和聯想寫一文,詩歌體除外。不少於800字。

作品注釋

(1)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

雜詩:具體內容沒有在題目里明確揭示的詩。

(2)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交,交錯縱橫。

四水:湖州市有東苕溪、西苕溪等四條主要河流。

抱城斜:環抱著吳興城曲折地流淌著。散作千溪:分散為若干條支流。  

(3)遍:遍布,布滿。

(4):一年生水生草本,葉子略呈三角形,葉柄有氣囊,夏天開花,白色。果實有硬殼,有角,可供食用。

作品賞析

吳興雜詩歌譜吳興雜詩歌譜

詩的頭兩句刻畫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徵。“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對水系不規則性、複雜性的觀察和感受,是對整形幾何觀的某種超越。第二句更是關於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畫,準確、生動而富有韻味。“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從環抱吳興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斷分叉而形成的千溪萬流,整體上構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圖。

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點分布的分形。自然界的水系本來是由千溪萬澗逐步匯聚而成的,村落是人們擇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類分形結構。作者採用詩家慣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點的分形分布,而後河流為了親近千村萬戶,便從吳興城外的四水開始,逐步分散為千溪萬澗,遍灑人間。

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統的分形,居民點分布是人文系統的分形,兩幅分形畫面不可分離地交織在一起,既展示了獨特的美學意韻,又體現了大地的厚德載物。地理分形造就了氣象的分形特徵,地理分形與氣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態環境的分形特性,導致動植物的多樣性、差異性、相關性和複雜性,形成植物生態系統的分形特性。詩作的後兩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意會到這種生態分形,通過對農作物間種的形象描繪,反映了河流分形帶來的生態多樣性,進一步豐富了詩作對水系分形描繪的內涵。

這首詩通過寫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光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不能形上學地搞“一刀切”和絕對化。

作者簡介

阮元阮元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號芸台,又號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江蘇儀征人。少年即篤志墳典,廿五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790年授翰林院編修。一年後因學識淵博,受高宗賞識升任少詹事,入值南書房,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東學政,曾數游濟南名泉,留下不少贊泉詩,寫有《小滄浪筆談》 ,雜記濟南掌故風物等;廣交山東及寓魯金石學家,遍訪山東金石文物,在畢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對山東乾嘉之際金石學的興盛貢獻頗巨。後歷任浙江學政,仁宗嘉慶三年(1798)返京,任戶部左侍郎,會試同考官,未幾又赴浙江任巡撫,撫浙約十年。在任期間,除吏治軍政之外,又糾合浙江文人,編書撰述不輟。嘉慶六年(1801)在杭州建立「詁經精舍」,聘王昶授詞章,孫星衍授經義,作育英才。以嘉慶十年喪父,服除,任職兵部,又先後出為湖南、浙江巡撫。此後,又曾先後任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在粵期間,建議禁鴉片,對英商採用較嚴厲的政策。嘉慶廿五年(1820)在粵創立「學海堂書院」。道光六年,遷雲貴總督,鏇又晉升體仁閣大學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致仕,返揚州定居,先後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去世,謚“文達”。
他畢生仕宦特達,但撰述編纂工作未嘗稍輟。他學問淵博,在經學、方誌、金石學及詩詞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尤以音韻訓詁之學為長。著書180餘種,編著有《皇清經解》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時,阮元標領文壇數十年,海內尊之為學界泰斗。早歲編集金石書畫目錄,為《石渠隨筆》、《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任浙江學政時邀臧庸兄弟、何元錫、陳鱣等學者編《經籍纂詁》一百一十六卷,於嘉慶五年(1800)刊行,翌年刊刻清初以降浙江詩人作品為《兩浙輶軒錄》四十卷。又翌年立詁經精舍,刊《詁經精舍文集》十四卷。喪父守制期間,刊《十三經校勘記》,又蒐羅《四庫全書》未收書,編為《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目錄進呈御覽。數年後,撰成《疇人傳》五十九卷,為中國歷代天文歷算家之專門史。道光二十一年(1816)刊刻宋本《十三經註疏》;創立學海堂期間,刊《學海堂叢刻》。阮氏亦重視修志,所修志書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廣東通志》、《雲南通志》、《揚州圖經》等。其中《揚州圖經》以圖為經,可稱創例。阮元的文集,為《揅經室集》五十七卷所作《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均是書學史上的重要著述。他精於金石,尊碑抑帖,力倡宗法北碑,其書法觀念對晚清書壇影響深遠。

2010年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題是給材料作文:吳興雜詩有感。

[吳興雜詩(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根據你的思考或聯想寫一篇文章。題材不限,不少於800字。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這是清朝詩人阮元寫的《吳興雜詩》。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整個城池被河流交匯環抱,城外眾多的支流小溪,流遍了千家萬戶。詩的後兩句,“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充分體現了莊稼人的聰明智慧。他們在深水裡種菱,在淺水裡種稻穀,在不深不淺之處種上荷藕。

這首詩今人玩味是後兩句。作者通過寫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光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種植理念如此,學習、志向、擇業亦然,形同“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不能形上學地搞“一刀切”和絕對化。

願莘莘學子,高考後都能找到更適合自己深造與發展的一方水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斷演繹和充分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