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Riflescope步槍瞄準鏡

(圖)強有力的光學和雷射設備:徠卡步槍瞄準鏡強有力的光學和雷射設備:徠卡步槍瞄準鏡

徠卡照相機有限公司近日於美國奧蘭多舉行的Shot Show期間推出了高科技產品:ER系統屬於輕便式步槍瞄準鏡,現有3.5-14x42和2.5-10x42兩個型號帶有同檔次的瞄準鏡中最大的眼罩。徠卡以其最新研發的兩款步槍瞄準鏡而為業界設立了新的標準,徠卡ER 2.5-10x42和3.5-14x42的輕便設計和10厘米出眼點令人矚目,由於其放大倍率範圍,步槍瞄準鏡非常適合於靜態情況下或者在駕乘的情況下狩獵用。

簡介

(圖)步槍瞄準鏡步槍瞄準鏡

徠卡ER對帶有一個大大的、可以延長的眼罩。戴眼鏡者以及大口徑武器的使用者特別青睞徠卡步槍瞄準鏡射擊時的安全和舒適性,而出奇短的目鏡讓這款步槍瞄準鏡的結構變得十分緊湊,能夠與武器完美地結合成一個整體。徠卡ER的外表面採用了徠卡特有的AquaDuracoating防水塗層,頗具特色,而且易於清潔。

十字線4A、彈道和Plex被安裝在第二影像平面上。非常方便的咔噠定位結構可以校準單著點,每個壓力點反映到100米射擊距離上精度差異位1MOA(0.7厘米)。瞄準鏡內有一個中性的快速十字線調校(ASV) ,附屬檔案里甚至提供了一個鋁製遮陽板。

徠卡ER的鏡筒採用材製造,表面採用極為堅硬的陽極氧化塗層,直徑為30mm。徠卡ER可以在四米水深內實現防水,內部充有氮氣以防止起霧。步槍瞄準鏡可以不安裝在導軌上,同時交付時即配有一個壓力鎖緊的瞄準鏡蓋。

結構原理

(圖)原理圖原理圖

光點式瞄準鏡光學結構十分簡單,既沒有放大系統,亦無需倒像透鏡。基本結構是由析光鏡、瞄準標誌板、發光單元組成。析光鏡凹面鍍有一層析光膜,分劃板為厚度約為0.06mm的金屬片,其上有一個直徑0.03mm的砧孔或圓環,剛好位處析光鏡凹面的焦距上。發光單元的光線透過砧孔經析光鏡反射,以平行光進入眼睛瞳孔。射手於是看到一個位於無限遠處的光點,同樣地透過析光鏡亦可以瞄準目標,只要光點與目標重疊,即完成瞄準。

步槍掛上瞄準鏡後需要進行校正,使瞄準點與目標重合。窗式瞄準鏡採用移動整個光學系統的方式,利用調節螺栓以帶動整個光學系統作水平、垂直面內的擺動以達到校正目的。直筒式瞄準鏡採用改變析光鏡和瞄準標誌板的相對位置方式,析光鏡固定在一擺動管內,調節螺栓可以使擺動管帶動析光鏡相對瞄準標誌板擺動,從而改變瞄準光點和目標的相對位置來完成校正。槍枝在出廠前的設計諸元已經校對好,射擊時只需要根據目標距離設定標尺即可。瞄準鏡與槍枝的安裝位置是已經設定好的,也不需要控制已經校對好的彈道

歷史背景

(圖)瞄準鏡分化圖瞄準鏡分化圖

瞄準鏡,或稱光學瞄準裝置(optical sight),其起源已經很難考證。據說至少在16世紀的歐洲,就已經有人嘗試過在槍托上固定眼鏡鏡片。有文字記載,在19世紀以前,火器上已經有瞭望遠鏡式的瞄準裝置,可用於在弱光條件下的瞄準。到了19世紀40年代,一些美國槍械技工就開始製造帶光學瞄準裝置的槍械。1848年紐約州的摩根·詹姆斯設計了一種與槍管同樣長度的管形瞄準裝置,該裝置的後半部安裝了玻璃透鏡,並有2條用於瞄準的十字線。後來,類似的瞄準裝置在美國內戰中得到套用。但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瞄準鏡,則誕生在1904年,由德國的卡爾蔡司研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瞄準鏡開始發展成熟。發展到現在,瞄準 鏡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望遠式瞄準鏡(Telescopic sight)、準直式瞄準鏡(Collimating optical sight)、反射式瞄準鏡(Reflex sight)。

其中以望遠式瞄準鏡和反射式瞄準鏡最為流行。上述兩類瞄準鏡主要在白天使用,因此又被統稱為白光瞄準鏡(day scope/sight),另外還有供夜間瞄準用的夜視瞄準鏡(night scope/sight),是在上述兩類瞄準鏡上加上夜視裝置,而按夜視裝置的種類,又可分為微光瞄準鏡、紅外瞄準鏡(又可細分為主動紅外和熱成像兩類)。

組件功能

(圖)結構圖結構圖

一:目鏡組前面的屈光度調節圈:

功能:由於射擊者的視力每人均有不同的差異,比如有的正常,有的近視,有的老花,通過目鏡組的屈光度調節圈,可以改變目鏡組的光路,使之和使用者的視力匹配。

注意:有的型號的屈光度調節圈內部沒有限位裝置,不能擰得太出來,輕則密封圈脫落,重則調節鏡筒擰掉並脫落。

二:彈道調節用的護蓋:除了一些軍用瞄具外,民用瞄具多數護蓋來保護內部的彈道調節鈕,校槍完成後,應立即蓋上,來保護鏡子內部不會進水或塵。一般而方,這種蓋子全用的鋁製,並以英制螺紋車制,擰上擰下時要小心。因為英制螺紋易滑牙。

三:彈道調節鈕功能:調節子彈落點的高低和左右偏差。彈道調節方法:高低調整:反時針擰動錶盤,彈著點會向上移;順時針擰動錶盤,彈著點會向下降;左右調整:反時針擰動錶盤,彈著點會向左移;順時針擰動錶盤,彈著點會向右移;

四:物鏡組調節環。

說到物鏡組調節環,要先談視差

視差的產生:由於觀測和射擊目標時目標遠近不同,有的可能是在100M處,有的可能是在1000M處,這樣一來,瞄準不同距離的目標時,物鏡組的成像焦點和分劃板的距離也不是絕對固定的,根據射距遠近的變化,在一定的範圍內分劃線會和物鏡的成像焦點會產生不重合的情況,當眼睛在出瞳距處上下左右動時,十字絲也會隨眼睛上下左右移動會動。這種就是所謂的視差。

視差和分劃板的關係:槍瞄在出廠前,廠方會將物鏡焦點定在最常用的射擊距離上,所以在相對的的距離上,是不存在視差的,也就是說十字絲不會隨射手的眼上下左右的動,但超過工廠標定的這個歸零範圍以外的距離,視差又會出現。不過這時產生的誤差都是在允許數值內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太遠的射距,槍彈也打不到,或是槍彈本身的散布已經超過了視差所導致的誤差。

專用的機構——槍物鏡組調節環,來避免視差:
對於一些更專業的射擊人員來講,他們對瞄準鏡的要求比較苛刻,在一些遠距離射程的軍用步槍和狩獵瞄準鏡中,因為射擊距離情況變化較大,工程人員為了為了改良這種不利狀況,設計了物鏡調焦系統,在瞄準鏡前方的物鏡筒上擰動距離標識時,物鏡組的成像焦點會精確的和分劃板重合。近來還有一種內置的側調焦系統用於遠射槍瞄,由於這種側調焦系統,將瞄具的調焦控制件大部分置入瞄具內部,所以瞄具的密封性能比物鏡年調焦式要更好,而且工作穩定性更高更可。

製造商簡介

徠卡照相機有限公司是德國著名的光學製造企業,具有156年顯微鏡製造歷史,現主要生產顯微鏡、照相機及照相機鏡頭, 用戶遍布世界各地。早期的“Leitz”顯微鏡和照相機深受用戶愛戴, 到1990年徠卡全部產品統一改為“Leica”商標。徠卡公司是目前同業中唯一的集顯微鏡、圖像採集產品、圖像分析軟體三位一體的顯微鏡生產企業。

公司歷史及榮譽產品
1847年 成立光學研究所
1849年 生產出第一台工業用顯微鏡
1872年 發明並生產出第一台偏光顯微鏡
1876年 生產出第一台螢光顯微鏡
1881年 生產出第一台商用掃描電鏡
1887年 生產出第10,000台商用掃描電鏡
1907年 生產出第100,000台商用掃描電鏡
1911年 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1921年 第一台光學經緯儀
1996年 第一台立體螢光組合
2003年 美國宇航局將徠卡的全自動顯微鏡隨衛星送入太空,實現地面遙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