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到將軍

從奴隸到將軍

《從奴隸到將軍》(From slavery to the generals)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79出品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描寫羅霄原是奴隸,因土司逼死他的未婚妻而投身舊民主主義革命,憑他從小練就的神槍屢建奇功,從馬夫升為副團長。在“剿共”第一線接觸了共產黨找到了光明,率部起義,成為工農紅軍師長。然而由於他堅持毛主席革命路線,竟被撤職當馬夫,但他相信黨不會拋棄他。後重新被任命代理師長,在日偽頑三面夾擊下百戰百勝,成長為軍隊的一位傑出的指揮員;抗戰勝利後,羅霄積勞成疾,在戰鬥的硝煙中溘然長逝。影片中的主人公原型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軍事家羅炳輝同志。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1915年,逃亡的彝族奴隸娃子小籮筐被滇軍收留,當了馬夫。在討袁戰爭中,他立下赫赫戰功。10年後被提升為副連長,改名蕭羅。不久,他娶了賣身葬母的女奴隸索瑪為妻。長期的軍閥混戰使他厭倦,1926年他告別妻兒,毅然投身北伐大軍。1927年大革命失敗,蕭羅被國民黨收編,受命率部剿共。在紅軍政委郝軍的啟發教育下,蕭羅率部起義,被委任為紅軍師長,並改名羅霄。
1933年,羅霄因為堅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決抵制當時黨內出現的“左”傾路線,而被免職,又當了馬夫。但他毫不動搖,帶著傷痛,跟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在陳毅的領導下,他出任新四軍挺進江北部隊司令員,揮師北上抗日。其百戰百勝,常勝將軍赫赫有名,傳遍中外。
1940年,他與分散了六年之久的三個兒女團聚。後來大兒子羅乾參軍,在戰鬥中犧牲。他接著又送小兒子和女兒加入了革命隊伍。
抗戰勝利後,身經百戰的羅霄不幸身患癱瘓,但他身殘志堅,在解放戰爭中,堅持坐在板車上指揮戰鬥,立下不朽功勳,最後在戰鬥中溘然長逝。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導演 王炎
副導演(助理) 楊蘭如 沈佳良
編劇 梁信
攝影 沈西林鄭宣
配樂 葛炎
剪輯 諸錦順
道具 薛順奎
美術設計 韓尚義
造型設計 楊龍生
服裝設計 陳先榮 曹穎平
視覺特效 姜亦素
錄音 周恆良
布景師 張阿九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註
羅霄 楊在葆 - -
索瑪 張金玲 . - -
陳毅 馮淳超 - -
郝軍 施錫來 - -
鄭義 吳喜千 - -
耿大刀 邵萬林 - -
老李頭 徐殿基 - -
小馬兵 楊同順 - -
陳大炮 徐才根 - -
趙上士 單錦文 - -
小籮筐 鄭星 - -
小索瑪 馬景霞 - -
黃大闊 嚴翔 - -
蘇長官 李緯 - -
白副官 鄭嘉森 - -
倪以臨 八姨太 - -
葉志康 杜參謀長 - -
單特 奧田 - -
凌雲 中央社 記者 - -

音樂原聲

插曲

中國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劇本中國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劇本

《永遠和你在一起》

張金玲演唱

插曲

《紅軍和受苦人在一起》

影片評價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劇照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劇照

影片運用縱貫人物一生的敘述方法,描述了羅霄從奴隸到將軍的傳奇性經歷,總結出羅霄這個具有反抗性的奴隸走上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同時也展現了驚心動魄的歷史變化。

本片以戰爭場面為手段,表現了羅霄運籌帷幄、克敵制勝的謀略,反映出只有在戰鬥中才能充分顯示羅霄的存在價值。編導們力求人物和歷史的真實性,選擇了幾件重點突出的事跡,展現出羅霄思想性格發展的歷程,既塑造出他的鋼鐵意志,也表現出他是有情有義的血肉之軀,擺脫了用人物圖解戰略戰術思想的模式,並具有深刻感人的藝術魅力。

獲獎情況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80年 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 《從奴隸到將軍》
青年優秀創作獎 楊在葆、張金玲、馮淳超

人物原型

影片《從奴隸到將軍》,講述了一位從奴隸成長為統率千軍萬馬、屢建戰功的彝族傑出將領的故事;這位將軍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軍委認定的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的羅炳輝。

羅炳輝將軍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1897—1946),曾用名羅南煌;1897年生於雲南彝良大河區阿都鄉偏坡寨。 1915年入滇軍當兵,參加討袁護國戰爭。1922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營長,在攻克南昌的牛行等戰鬥中率部衝鋒,戰功卓著。但因對軍中腐敗現象不滿,被懷疑是共產黨員,於1928年冬被遣離部隊。

1929年春,任江西省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15日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縱隊長。

1930年6月起任第12軍代理軍長、軍長,在朱德、毛澤東指揮下,率部參加了文家市、第二次打長沙和吉安等戰鬥。在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中,率部參加龍岡戰鬥和東韶追擊戰。第二次反"圍剿"中,率部參加中村、廣昌、沙溪等戰鬥。1931年8月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的蓮塘、良村、黃陂戰鬥獲勝後,奉命偽裝主力,向北佯動,攻占樂安,威脅臨川,造成直趨南昌之勢,將參加"圍剿"的國民黨軍主力4個師從中央蘇區中心區拖出半個月,出色完成了掩護紅一方面軍主力西移和休整的任務,對粉碎這次"圍剿"起了重要作用。9月起指揮所部進軍閩西,連克武平、上杭等城,擴大了閩西蘇區。

羅炳輝將軍羅炳輝將軍

1932年春,兼任福建軍區司令員。7月率部趕赴粵北參加南雄水口戰役,重創進犯的國民黨軍後,轉至中央蘇區北線作戰,攻占南豐城。10月,所部與第22軍合編,任22軍軍長,旋參加建(寧)黎(川)泰(寧)戰役,率部日行70公里,連克泰寧、邵武兩城。1933年2~3月,率部參加黃陂、草台崗伏擊戰。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任新組成的紅9軍團軍團長。1934年4月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同年8月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過閩江。在完成艱險任務中,智勇兼備,屢立戰功,曾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曾兩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時,在湘江以東與追堵的國民黨軍連日激戰,掩護中共中央和軍委機關渡江。1935年3月四渡赤水後,在1個多月中,率部單獨在主力翼側行動,機動靈活地轉戰黔滇川康邊境,行程1000餘公里,布疑陣,出奇兵,取得老木孔、瓢兒井等戰鬥的勝利。後又奪占宣威、會澤等城,5月在西昌附近與主力紅軍會師。6月,帶病指揮部隊奇襲天全成功。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他任由第9軍團改稱的第32軍軍長。所部劃歸以紅四方面軍為主組成的左路軍,轉戰川康邊。1936年7月,所部改歸紅二方面軍建制,在北上途中,率部擔任方面軍後衛,多次與尾追之敵戰鬥。11月,率部參加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從事統一戰線工作。1939年1月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5月任第5支隊司令員,曾指揮部隊三打來安城,痛擊"掃蕩"、搶糧的日偽軍。1940年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5支隊司令員。1941年起,任第2師副師長、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等職,鞏固和擴大了淮南抗日根據地。

1945年8月初,雖身患重病,仍在前線堅持指揮所部參加大反攻,解放蘇皖邊界的六合、定遠、嘉山、天長等城。9月,任新四軍第2縱隊司令員,率部趕赴魯南,參加界河伏擊戰,攻克韓莊,粉碎了國民黨軍從徐州沿津浦路北上、進犯解放區的企圖。

1946年4月,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6月,在國民黨軍向解放區大規模進攻前夕,到棗莊前線部署戰備;21日在返回臨沂途經蘭陵時突然病情惡化,不治逝世;山東省臨沂烈士陵園修建有羅炳輝烈士墓和遺像亭。

羅炳輝用畢生的精力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鬥爭。尤其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鬥爭。”

陳毅聞聽羅炳輝不幸去世的訊息,異常悲痛,撰詩《悼羅炳輝將軍》(1946年4月24日)以作悼念:四月八日事,歷歷在心目。何期君俎謝,我已無淚哭。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義贛江紅。抗日君邁進,飲馬江南北。蘇魯馳勁旅,日偽告潰滅。六載苦糾纏,疾病多磨折。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訣。三軍皆雨泣,臨穴瞻遺容。立誓有五字:“奮鬥與君同”。將軍之風義,於我稱師友。患難共朝夕,進德君不朽。獨裁下通牒,遮天伸血手。人民有勇氣,掌握真理久。所悲君短命,失我老戰友。堅誓不負君,自衛退群醜。難忘君令德,難忘君身手。難忘君刻苦,士卒同升斗。已試我眼淚,已埋君屍首。已知君含笑,民眾正抖擻。生死尋常事,先驅萬眾從。自有擎天手,伏虎復降龍。惡魔正憨笑,吾黨失眾賢。大眾何所懼,鏖戰已百年。危巢喜燕雀,高飛奮鴻鵠。民主高北斗,勝利可預卜!

1989年11月30日,中央軍委確定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羅炳輝將軍名列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