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濃時易接濟

得意濃時易接濟,出自《紅樓夢》第六回。這一聯是《紅樓夢》第六回的回末詩。劉姥姥從王熙鳳處得了銀錢出來,又與周瑞家的人告了別,仍從後門回去,下接這兩句結束。

作品原文

得意濃時易接濟,
(出自《紅樓夢》第六回。)

作品賞析

這一聯是《紅樓夢》第六回的回末詩。劉姥姥王熙鳳處得了銀錢出來,又與周瑞家的人告了別,仍從後門回去,下接這兩句結束。
兩句中的下句與回前詩“嗟彼勝骨肉”句意略同。上句則進一步揭明王熙鳳之所以接濟劉姥姥二十兩銀子,是因為正值其“得意濃時”,心裡一高興,也就容易出手給錢了,並非她真有憐老惜貧之心。而王熙鳳之所以得意,是因為正遇上她侄兒賈蓉前來借玻璃炕屏,而王熙鳳、賈蓉之間原就關係曖昧,王熙鳳見賈蓉有求於己,心裡便感到得意。書中有一段文字含蓄而生動的描寫,讀者只要細心讀去,就可以窺見其中的奧秘。所以《紅樓夢》的戚序本中,第六回的總評有詞說:“劉姆乞謀,蓉兒借求,多少顛倒相酬!” 直揭出作者此回中寫王熙鳳與賈蓉之間特殊關係的曲筆微詞。這句評詞就是這首回末詩中“得意”句的註腳。

作者簡介

曹雪芹畫像曹雪芹畫像
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生於1715年,卒於1763年。其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曹雪芹畫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顒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餘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在富貴榮華中長大。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從此他遠離官場,無視權貴,生活一貧如洗。
他能詩會畫,擅長寫作,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10載,增刪5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於過度憂傷和悲痛,到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入葬費用由好友資助。
另在學術界有一說法:在他生前,《紅樓夢》沒能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其中前80回為曹雪芹所寫,後40回為高鶚所續。此“定論”目前又有被推翻的跡象。
1984年4月22日曹雪芹紀念館在北京香山開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