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麥31

徐麥31

徐麥31系江蘇省徐州農科所利用煙輻188/徐州26號有性雜交,後代連續單株選擇及品質篩選育成,參加試驗代號徐麥4036,原系譜號98202—4—3—3—2。徐麥31,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幼苗葉色淡,長勢較旺,抗寒性一般。分櫱力中等,成穗數多,平均每畝成穗40—45萬。起身拔節早,株型較緊湊,劍葉挺,有乾尖現象,株高85cm上下,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穗紡錘型,穗大無芒,有少量頂不育,結實較好,平均每穗結實31—33粒。

品種簡介

徐麥31系江蘇省徐州農科所利用煙輻188/徐州26號有性雜交,後代連續單株選擇及品質篩選育成,參加試驗代號徐麥4036,原系譜號98202—4—3—3—2。2009年通過江蘇省審定,品種審定編號:蘇審麥200904。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號20090488.8,公告號CNA005901E。
徐麥31徐麥31

特徵特性

徐麥31,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幼苗葉色淡,長勢較旺,抗寒性一般。分櫱力中等,成穗數多,平均每畝成穗40—45萬。起身拔節早,株型較緊湊,劍葉挺,有乾尖現象,株高85cm上下,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穗紡錘型,穗大無芒,有少量頂不育,結實較好,平均每穗結實31—33粒。籽粒角質,千粒重45—50g,外觀品質好。接種抗病性鑑定:2009年結果,高抗白粉病,中抗條鏽病,中感葉鏽病、赤霉病和紋枯病;2010年結果,慢條鏽病,中抗葉鏽病,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紋枯病。田間表現綜合抗性較好,耐漬性較強,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輕感葉鏽病。成熟期中等,熟相較好。

品質性狀

2007/2008年省區試測定混合樣:容重770/821g/l,蛋白質(乾基)含量17.05/15.0%,濕麵筋含量37.8/34.3%,穩定時間5.4/7.6min,評價值60;最大抗延阻力252E.U.,延伸性17.0cm,拉伸面積60.2cm2。2009年國家黃淮南片區試抽混合樣化驗,容重785g/l、蛋白質(乾基)15.06%、濕麵筋33%、沉降值46.7ml、吸水率57.8%、穩定時間8.4min、最大抗延阻303E.U.、拉伸面積70cm2,延伸性169mm,子粒硬度指數58.5。達到國家強筋小麥標準。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參加江蘇省淮北片早播組小麥區試平均畝產521.45kg、530.73kg,比淮麥18增產2.98%、6.11%;兩年平均畝產526.09kg,比淮麥18增產4.54%。2009年江蘇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kg,比淮麥18增產4.19%。2008年黃淮南片冬水組預試平均畝產532kg,比對照新麥18增產3.29%。;2009年黃淮南片冬水組區試平均畝產529.6kg,比對照1新麥18增產6.37%,極顯著,比對照2周麥18減產1.1%,不顯著,區試混合樣檢測結果,品質達到強筋小麥品質標準。2010年黃淮南片冬水組區試平均畝產517.5kg,比對照周麥18增產3%,不顯著。二年平均畝產523.6kg,比對照周麥18增產1%,推薦參加生產試驗。

栽培技術

播種
徐麥31播期彈性較大,正常年份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種,配合適宜的播量可獲得較高產量。最適播期為10月9—16日,在此範圍內適宜播種量為12—16萬基本苗,肥力水平偏低或播期推遲,應適當增加基本苗。

肥水管理

畝產550kg的產量水平,建議總施氮量為14—16kg/畝(基肥儘量增施有機肥,氮肥基追比6.5∶3.5,超高產栽培基追比5∶5),P2O57—8kg/畝,K2O10kg/畝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冬前和返青肥。追肥越冬期畝施2.5—5kg尿素促平衡,在基部一、二節間定長、倒2葉出生前後(3月25日前後),重視拔節肥(畝施尿素10—15kg)的施用,以達到鞏固分櫱成穗,主攻大穗,提高粒重的目的。後期注意養根保葉,提高千粒重,一般田塊每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25—0.5kg,脫肥田塊可每畝另加1—1.5kg尿素混噴。同時應做好田間三溝配套、灌水抗旱等工作,提高抗災能力。超高產栽培應全程化控,防止倒伏。

病蟲草害防治

播前用紋霉淨或立克秀拌種,可減輕或推遲紋枯病發病。返青前後及早用井岡黴素和粉銹寧預防紋枯病。抽穗前後根據當年白粉病的流行趨勢,及早用粉銹寧防治白粉病,並結合蚜蟲防治,適當與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等進行藥肥混噴,以增加後期光合物的生產量,增強抗逆性;同時注意天氣狀況及時防治赤霉病。依據“秋防為主,春防為輔”的治草原則,加強草害的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