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派

徐派

徐派,越劇小生流派之一,由徐玉蘭創立。其表演富有激情,善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瀟灑、神采奪人的藝術魅力。尤其是扮演風流倜儻的角色,獨步越壇。嗓音嘹亮,鏇律常在中高音區進行,唱腔除繼承越劇傳統老調外,廣泛吸收京、紹、杭等劇種的聲腔成分,具有高昂激越的特色,被稱為徐派。

簡介

徐玉蘭徐玉蘭

徐派是徐玉蘭創立的越劇小生流派。徐玉蘭十三歲在家鄉浙江新登入“東安劇社”學藝,初習花旦,後學文武老生,唱功、武功都打下紮實基礎;1941年12月改演小生,曾先後與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筱丹桂同台。1947年在“丹桂劇團”演出《是我錯》時,初顯獨特唱腔風格。同年秋領銜組建“玉蘭劇團”後風格特色進一步發展,形成獨自的流派。

唱腔特點

徐玉蘭徐玉蘭

其表演富有激情,善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瀟灑、神采奪人的藝術魅力。尤其是扮演風流倜儻的角色,獨步越壇。嗓音嘹亮,鏇律常在中高音區進行,唱腔除繼承越劇傳統老調外,廣泛吸收京、紹、杭等劇種的聲腔成分,具有高昂激越的特色,被稱為徐派。

徐玉蘭唱腔的特點是高亢激昂,熱情奔放,剛柔並蓄,華彩跌宕。徐玉蘭嗓音條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寬廣,常用音區為11度,唱腔中較多吸收越劇傳統的“喊風調”以及紹興大班、京劇中高揚的鏇律和輪廓鮮明的潤腔方法,鏇律多在中高音區展開,音調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劇曲調較為平穩婉約的格調,注入高亢昂揚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來的唱腔功能,在悲傷痛楚之外更能表現激昂奔放的情緒。如《北地王·哭祖廟》這段[弦下腔],開頭一句[倒板]曲調高昂激越,氣氛強烈,整個唱句的音調、形式及落音中吸收融化了紹劇[正工]、[二凡]的因素,為全曲奠定了悲劇性的基調。唱段高潮部分“把先帝東盪西掃、南征北剿……白白斷送在今朝”這一垛句,則吸收了京劇[高撥子]的高昂音調及節奏形態,唱法上則運用越劇的潤腔處理,使這段唱曲調激昂,節奏鏗鏘有力,人物的感情如江河噴涌而出。周恩來總理就曾稱讚道:“誰說越劇都是軟綿綿的?徐玉蘭的‘哭祖廟’就很高亢壯烈么!”

徐派創始人

徐玉蘭徐玉蘭

徐玉蘭的常用樂滙豐富,並始終以各種形態反覆貫串於唱腔中,因此特徵音調鮮明。特別是起腔、甩腔鏇律華彩,節奏多變,如《紅樓夢·金玉良緣》的起腔“今天是從古到今、天上人間、第一件稱心滿意的事啊”,音調自低到高,層層上揚,在“事”字上跳至最高音,然後快速下行,整句唱音域寬至13度,淋漓盡致地宣洩了人物當時的感情。 《紅樓夢·寶玉哭靈》的第一句叫頭“林妹妹,我來遲了,我來遲了”,以輕聲呼喚,第二個“我來遲了”,音量加強,呼天搶地,給整個唱段造成強烈的悲劇氣氛。 接著轉入唱腔,開始四句運用了[弦下腔]的[散板]、[囂板],“金玉良緣將我騙”起音較高,“騙”字以強烈的噴口唱出,然後在長腔中吸收了紹劇高昂的音調,接下來“害妹妹魂歸離恨天”等三句鏇律由高而低,層層下行,形成哭訴音調。緊接著轉入一個雙哭頭“林妹妹啊,林妹妹啊”,前一個鏇律由高音層層下沉,後一個則由低音逐步上揚。這種雙哭頭在越劇中很少見。在經過四句[中板]後,進入長達16句的[慢清板],節奏穩實,感情處理十分細膩。 《紅樓夢·讀西廂》中“但願得今晚夢遊普救寺”這句甩腔,吸收了[四工腔]明快的唱腔因素,把腔幅擴展至8小節,曲調大幅度高低起伏,最後“啊”字的拖腔又運用了跳音唱法,把人物浮想聯翩的神情表現得栩栩如生。

代表作

徐玉蘭、王文娟與香港影星徐玉蘭、王文娟與香港影星

《紅樓夢》中賈寶玉、《西廂記》中張珙、《春香傳》中李夢龍、《追魚》中張珍、《北地王》中劉諶等

徐派傳人

學生和傳人有徐小蘭、金美芳、劉麗華、汪秀月、錢惠麗、徐持平、翁荔英、錢麗亞、劉覺等。

走進越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