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偉[教授]

徐志偉[教授]

徐志偉(1954年6月--),江蘇溧陽人。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專業。任教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徐志偉徐志偉

徐志偉,男,1954年6月出生,江蘇溧陽人。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專業。197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國家和省重點學科帶頭人,併兼任國家教育部第五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研產業化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兼《中醫雜誌》、《中醫藥學刊》、《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廣東醫學》等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

徐志偉長期從事中醫學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曾主持國家973計畫“中醫基礎理論整理與創新研究”課題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逍遙散抗心理應激損傷學習記憶的神經突觸可塑性機制”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5項,並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廣東省教學成果獎5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編專著10餘部,主編的《中西醫結合生理學》獲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優秀教材二等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優秀教師”和被廣東省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等多種榮譽稱號。多次應邀出席美國、日本、澳洲、韓國等地講學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培養了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20多名。

個人經歷

學習經歷

1977年12月,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專業畢業並留校任教;
1985年07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獲醫學碩士學位;
1986年00月,在中山醫科大學進修醫學心理學;
1987年02月至1987年07月,在大連外國語學院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學習;
1987年10月至1989年10月,由國家教委派遣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研究生院留學進修;
2002年09月至2005年07月,在職攻讀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
1993年01月至1993年07月,在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委中南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學習;
2002年04月至2002年08月,在中山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合辦的廣東省首屆高級公務員公共管理研究班學習。

工作經歷

1977年12月,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基中診教研室助理、講師、副教授,兼任中基公共實驗室主任;
1993年06月,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部副主任兼黨總支副書記;
1994年01月,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1994年11月,歷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處長、研究生黨總支書記;
1997年12月,被評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9年07月,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校黨委常委;
2001年07月,轉評為教授;
2005年04月,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校黨委副書記;
2009年6月,因博士生論文造假被媒體曝光;
2011年10月,免去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職務。

科研情況

徐志偉徐志偉

主持在研課題情況(2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逍遙散抗心理應激損傷學習記憶的神經突觸可塑性機制(2002年)

國家教育部教改項目:
1、中醫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2、高等中醫藥教育思想變革及觀念更新研究(全國高等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
3、中醫基礎理論網路課程

國家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
中醫熱證微觀辨證及基因表達的對比性研究 2000-200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
1、健康人亞健康狀態中醫證候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
2、面向21世紀中醫藥研究生學位課程與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廣東省科委重點攻關項目:
1、防治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創新中藥——“心肌康“膠囊的開發研究(2002年)
2、復甦後腦組織一氧化氮與P53基因表達的關係及中藥的影響省科委重點攻關課題
3、瘀血舌象多指標、多途徑、多方法的計量診斷研究廣東省中醫藥局2000年度科研立項課題(重點資助項目)

完成課題情況

1、胃癌血瘀證候發展過程中PCNA及癌基因表達的研究大學基金課題 1998-2000
2、化痰降濁為主治療脾虛型脾胃病證的臨床研究及機理探討大學基金課題 1998-2000
3、實熱證虛熱證在細胞能量代謝方面的比較研究省中管局 1998-2000

學術成就

部分公開發表論文

1、建立入學考試管理體系選拔中醫藥拔尖人才《衛生軟科學》 2000年第1期
2、大鼠紅細胞膜鈉泵活性與造模實熱證、虛熱證的關係《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0年第2期
3、中醫藥治療老年性皮膚搔癢症攬要《中醫藥學刊》 2001年第6期
4、逍遙散對慢性心理應激損傷大鼠海馬神經元的影響《中藥藥理與臨床》2005年第1期

出版專著(部分)

1、《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主編,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
2、《中西醫結合生理學》主編科技出版社2003年4月
3、《中西醫結合病理生理學》主編科技出版社2003年4月
4、《中醫基礎理論網路課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5、《中醫學熟讀精選》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年4月
6、《中醫執業醫師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6月
7、《中國現代科學全書.醫學》長春出版社2000年3月
8、《跨越世紀走向未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9、《鄧鐵濤學術思想研究》華夏出版社2001年10月

獲獎情況

成果獎

1、 “中醫藥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獲 2004年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中醫望診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獲2000年度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3、《痰瘀相關理論及其防治原發性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套用基礎研究》獲得200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4、《中醫診斷學診法(望診)CAI軟體研製開發》獲1999年度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5、《中醫望診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獲2000年度學校教學成果特等獎;
6、《適應科技創新人才需求建立科學招生管理體系》獲2000年度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勢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7、《跨越世紀走向未來》1998年獲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8、《痰瘀相關理論及其防治原發性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套用基礎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
9、《調肝治法調控心理應激NIM網路的作用研究》獲2004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榮譽獎

1992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優秀教師”稱號;
1993年被廣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
1992年被評為廣州中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1995年被評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先進工作者;
1999年被評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
1997年廣州中醫藥大學被評為“教學先進單位”;
1998年廣州中醫藥大學被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從1995年起,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