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明

彭立明

彭立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已承擔或正在主持了二十餘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安全973專題、國家863、國際合作重點、軍品配套、上海市科委、中澳合作等項目。目前在國內外發表論文超過已100篇,其中55篇被SCI收錄(論文引用超過350次),46篇已被EI收錄,1篇被INSPEC收錄,申請專利24項,合著專著一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6項、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1項。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彭立明,男,博士,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於高性能鎂合金強韌化設計及其電子顯微學研究、鎂合金高溫氧化特性與防護、鎂合金的多場協同熱處理及其機理、鎂合金的液態成型技術等方向研究。2005年入選上海市教委青年優秀後備人才,2007年和2011年分別入選上海市啟明星計畫主啟明星跟蹤計畫,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第12屆(2011年)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05年赴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利用其先進的TEM等電子顯微儀器從事稀土鎂合金中析出相變及析出相晶體學研究(合作者為J. F. Nie教授)。

在新材料的開發和相應製備技術方面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尤其是推動了高強耐熱鎂合金在汽車發動機缸體等關鍵部件的開發與套用,與通用汽車公司合作開發了全球首款全鎂V6發動機缸體,將對新一代超輕質發動機的研發起到重要貢獻。

已承擔或正在主持了二十餘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安全973專題、國家863、國際合作重點、軍品配套、上海市科委、中澳合作等項目。目前在國內外發表論文超過已140篇,其中85篇被SCI收錄(論文他引超過700次),86篇已被EI收錄,24篇被ISTP收錄,獲授權發明專利22項,合著專著一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6項、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1項。

個人簡歷: 1990~1994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工程系獲得學士學位 1994~1997年,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1997~2000年, 上海大學材料學院獲得工學博士 2001~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作研究工作 2002~2004年,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講師 2004~2010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 2010~今,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 2005.1-2005.7,澳大利亞著名大學---monash大學訪問學者

獲得獎勵: [1] 阻燃鎂合金及其套用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排名6) [2] 高強度鎂合金在國防工業中的套用研究,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2006(排名4) [3] 高性能耐熱鎂合金及其在汽車中的套用,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07(排名6) [4] 含稀土高強度鑄造鎂合金及其製備方法(ZL200510030457.8),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獎-優秀獎,2009(排名2)。 [5] 高強度鎂稀土合金及成型技術的研製,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9(排名3) [6] 控形控性一體化高強高韌鎂-稀土合金及其套用關鍵技術,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10(排名1) [7] A.A.Luo,A.K. Sachdev, P.H Fu, L.M.Peng, H.Y,Jiang,et al. Low pressure die casting of AZ91D and AM50 Magnesium alloys. CastExpo'08 and the 112th Metalcasting Congress by AFS and NADCA, May 17-20, 2008, Atlanta, GA, USA, AFS Best Paper Award. [8] L Ma, LM Peng*,HY Jiang, WJ Ding. Development of high-strength and high-dutility of Mg-Nd-Zn based wroughtmagnesium alloy,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 of Magnesium alloys and their applications,Vancouver,Canada, Best Poster Award

主要研究方向: 1. 高強度輕合金設計與強化機制 2. 輕合金微觀結構的電子顯微學研究 3. 鎂合金高溫氧化特性與防護 4. 鎂合金精密液態成形技術 5. 鎂基複合材料設計與開發

個人簡歷

教育背景

1990~1994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工程系獲得學士學位

1994~1997年,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1997~2000年, 上海大學材料學院獲得工學博士

2001~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作研究工作

工作履歷

2002~2004年,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講師

2004~2010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

2010~今,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

2005.1-2005.7,澳大利亞著名大學---monash大學訪問學者

學術成果

[1] 阻燃鎂合金及其套用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排名6)

[2] 高強度鎂合金在國防工業中的套用研究,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2006(排名4)

[3] 高性能耐熱鎂合金及其在汽車中的套用,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07(排名6)

[4] 含稀土高強度鑄造鎂合金及其製備方法,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獎-優秀獎,2009(排名2)。

[5] 高強度鎂稀土合金及成型技術的研製,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9(排名3)

[6] 控形控性一體化高強高韌鎂-稀土合金及其套用關鍵技術,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10(排名1)

主要研究方向

1. 高強度輕合金設計與強化機制

2. 輕合金微觀結構的電子顯微學研究

3. 鎂合金高溫氧化特性與防護

4. 鎂合金精密液態成形技術

5. 鎂基複合材料設計與開發

代表性論著

[1]. W.J. Ding, G.Y. Yuan, X.Q. Zeng and L.M. Peng (Editor). Magnesium Allo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Press, China, 2007. ISBN: 703018163

[2]. Li-Ming Peng, Jian-Wei Chang, Xing-Wu Guo, Andrej Atrens, Wen-Jiang Ding, Ying-Hong Peng,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and microstructure on the 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 Mg-10Gd-3Y-0.4Zr. J Appl Electrochem, (2009) 39:913–920 (IF=1.79, citation=10)

[3]. S.M. He, X.Q. Zeng, L.M. Peng, X. Gao, J.F. Nie and W.J. Ding. Precipitation in a Mg–10Gd–3Y–0.4Zr (wt.%) alloy during isothermal ageing at 250°C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6, 421 (1-2), pp. 309-313. (IF=2.01, citation=68)

[4]. Jian-Wei Chang, Xing-Wu Guo, Peng-Huai Fu, Li-Ming Peng, Wen-jiang Ding. ,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corrosion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Mg–3Nd–0.2Zn–0.4Zr (wt.%) alloy, Electrochimica Acta , 52 (2007): 3160–3167 (IF=3.05, citation=15)

[5]. Fu Penghuai, Peng Liming*, Jiang Haiyan,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of gravity cast Mg-yNd-xZn-Zr alloy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 496 (2008) 177–188, (IF=2.201, citation=13)

[6]. Fu Penghuai, Peng Liming*, Jiang Haiyan, et al,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3Nd–0.2Zn–0.4Zr (wt.%) alloy 2008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486(1-2):183-192. (IF=2.201,citiation=15)

[7]. J. W. Chang, L. M. Peng, X. W. Guo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in 5% NaCl solution of Mg alloys NZ30K and AZ91D(, J Appl Electrochem, (2008) 38:207–214. (IF=1.791, citation=16)

[8]. S.M. He, X.Q. Zeng, L.M. Peng, X. Gao, J.F. Nie and W.J. Ding.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High Strength Mg-10Gd-2Y-0.5Zr Alloy,J.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 427, pp. 316-23, 2007. (IF=2.01, citation=66)

[9]. Bi-Yu Tang, Xiao-Bing Xiao, Li-Ming Peng, Wen-Jiang Ding,, Ab initio study of electronic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dNi4Mg and NdNi4MgH4, Scripta.Mater, 59,147(2008) (IF=2.98)

[10]. W.J.Ding, Y.J.Wu,L.M.Peng, X.Q.Zeng, L.L.Lin, Formation of a lamellar 14H-type 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 structure in an as-cast and solution treated Mg-Gd-Zn-Zr alloy, J. Materials Research, 2009,24(5):1842-1854. (IF=2.354, citation=2)

[11]. Y.J. Wu, L. M. Peng*, D.L. Lin, X.Q. Zeng, W.J. Ding A high-strength extruded Mg-Gd-Zn-Zr alloy with superplasticity J. Mater. Res. 2009,Vol. 24, No. 12:3596-3602 (IF=2.354)

[12]. Bin Hu, Liming Peng*, Bob R. Powell, Anil K Sachdev Interfacial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Short-Fibers reinforced AE44 Bas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J. Alloys Compd. Vol. 504, no.2,2010:527-534 (IF=2.13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