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王

彭王指彭姓藩王。也代指清初的著名文學家彭孫遹、王士禎二人。

彭王

本段簡介

歷史名詞,一指彭姓藩王。歷史上較為著名且為正史所記載的彭姓藩王有:西漢的梁王彭越、東漢的燕王彭寵、北齊的陳留王彭樂。此外根據地方文獻記載,後唐有安定郡王彭玕、南宋有追封的武悼大王彭畲。“彭王”另外代指清初的著名文學家彭孫遹、王士禎二人。
編輯本段

梁王彭越

彭越(?—前196年),漢族,昌邑人(今山東巨野縣),字仲,曾在鉅野湖澤中打魚,夥同一幫人做強盜,楚漢戰爭時漢軍著名將領,西漢開國功臣,封梁王,後被呂雉攛掇劉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游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是說是游擊戰的始祖。論軍事謀略與指揮才能,他不如韓信,但論功績,他確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楚漢戰爭中,正是由於他率部在楚軍的後方開展游擊戰,打擊楚國的補給,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戰術,使項羽兩面作戰疲於應付,使楚軍的糧食裝備得不到補給,也給了前線漢軍不被項羽殲滅的機會,楚漢戰爭正是在劉邦的正面防禦,韓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後方游擊戰的基礎上,才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有機會殲滅項羽麾下疲憊的部隊,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編輯本段

燕王彭寵

簡介
彭寵——劉秀部將,原為漁陽太守,東漢建武三年(27),自稱燕王,後為近侍所殺,國滅。公元26年,時任漁陽太守的彭寵率20萬大軍,進攻幽州牧朱浮,並分兵攻打廣陽、上谷、右北平。劉秀派朱浮討彭寵,不敵而敗。建武三年,涿郡張豐與彭寵聯合攻克薊城,彭寵自稱燕王。建武四年,劉秀派將軍劉喜等人攻克涿州等地。匈奴派兵增援彭寵,被上谷太守擊退,彭寵退出薊城,據守漁陽。次年,彭被僕人子密殺死,子密降劉秀,漁陽平。
後漢書彭寵傳
彭寵字伯通,南陽宛人也。父宏,哀帝時為漁陽太守,偉容貌,能飲飯,有威於邊。王莽居攝,誅不附己者,宏與何武、鮑宣並遇害。寵少為郡吏,地皇中,為大司空士,從王邑東拒漢軍。到洛陽,聞同產弟在漢兵中,懼誅,即與鄉人吳漢亡至漁陽,抵父時吏。更始立,使謁者韓鴻持節徇北州,承製得專拜二千石已下。鴻至薊,以寵、漢並鄉閭故人,相見歡甚,即拜寵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漢安樂令。及光武鎮慰河北,至薊,以書招寵。寵具牛、酒,將上謁。會王郎詐立,傳檄燕、趙,遣將徇漁陽、上谷,急發其兵,北州眾多疑惑,欲從之。吳漢說寵從光武,語在《漢傳》。會上谷太守耿況亦使功曹寇恂詣寵,結謀共歸光武。寵乃發步騎三千人,以吳漢行長史,及都尉嚴宣、護軍蓋延、狐奴令王梁,與上谷軍合而南,及光武於廣阿。光武承制封寵建忠侯,賜號大將軍。遂圍邯鄲,寵轉糧食,前後不絕。及王郎死,光武追銅馬,北至薊。寵上謁,自負其功,意望甚高,光武接之不能滿,以此懷不平。光武知之,以問幽州牧朱浮。浮對曰:「前吳漢北發兵時,大王遺寵以所服劍,又倚以為北道主人。寵謂至當迎B22B握手,交歡並坐。今既不然,所以失望。」浮因曰:「王莽為宰衡時,甄豐旦夕入謀議,時人語曰:'夜半客,甄長伯。'及莽篡位後,豐意不平,卒以誅死。」光武大笑,以為不至於此。及即位,吳漢、王梁,寵之所遣,並為三公,而寵獨無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嘆曰:「我功當為王;但爾者,陛下忘我邪?」是時,北州破散,而漁陽差完,有舊鹽鐵官,寵轉以貿谷,積珍寶,益富強,朱浮與寵不相能,浮數譖構之。建武二年春,詔征寵,寵意浮賣己,上疏願與浮俱征。又與吳漢、蓋延等書,盛言浮枉狀,固求同征。帝不許,益以自疑。而其妻素剛,不堪抑屈,固勸無受召。寵又與常所親信吏計議,皆懷怨於浮,莫有勸行者。帝遣寵從弟子後蘭卿喻之,寵因留子後蘭卿,遂發兵反,拜署將帥,自將二萬餘人攻朱浮於薊,分兵徇廣陽、上谷、右北平。又自與耿況俱有重功,而恩賞並薄,數遣使要誘況。況不受,輒斬其使。秋,帝使游擊將軍鄧隆救薊。隆軍潞南,浮軍雍奴,遣吏奏狀。帝讀檄,怒謂使吏曰:「營相去百里,其勢豈可得相及?比若還,北軍必敗矣。」寵果盛兵臨河以拒隆,又別發輕騎三千襲其後,大破隆軍。浮遠,遂不能救,引而去。明年春,寵遂拔右北平、上谷數縣。遣使以美女繒彩賂遺匈奴,要結和親。單于使左南將軍七八千騎,往來為游兵以助寵。又南結張步及富平獲索諸豪傑,皆與交質連衡。遂攻拔薊城,自立為燕王。其妻數惡夢,又多見怪變,卜筮及望氣者皆言兵當從中起。寵疑子後蘭卿質漢歸,故不信之,使將兵居外,無親於中。五年春,寵齋,獨在便室。蒼頭子密等三人因寵臥寐,共縛著床,告外吏云:「大王齋禁,皆使吏休。」偽稱寵命教,收縛奴婢,各置一處。又以寵命呼其妻。妻入,大驚。寵急呼曰:「趣為諸將軍辦裝。」於是兩奴將妻入取寶物,留一奴守寵。寵謂守奴曰:「若小兒,我素愛也,今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縛,當以女珠妻汝,家中財物皆與若。」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子密聽其語,遂不敢解。於是收金玉衣物,至寵所裝之,被馬六匹,使妻縫兩縑囊。昏夜後,解寵手,令作記告城門將軍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後蘭卿所,速開門出,勿稽留之。」書成,即斬寵及妻頭,置囊中,便持記馳出城,因以詣闕。封為不義侯。明旦,B22B門不開,官屬逾牆而入,見寵屍,驚怖。其尚書韓立等共立寵子午為王,以子後蘭卿為將軍。國師韓利斬午首,詣征虜將軍祭遵降。夷其宗族。
編輯本段

陳留王彭樂

彭樂,北魏安定人,盧水胡。孝昌元年(525),隨柔玄鎮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離杜投奔北魏博陵郡公爾朱榮。3年後,隨爾朱榮打敗另一個起義者葛榮,又隨齊王高歡打敗反叛太守羊侃。嗣後,彭樂突然跑到正率軍反抗朝廷的原葛榮部將韓樓那裡,被封為北平王。在爾朱榮派大都督侯深討韓時,彭樂歸順侯深。在高歡出兵進攻西魏時,他又投效高歡,隨軍西征。在韓陵戰役中,彭樂身先士卒,大敗敵軍,封為樂城縣公,後又晉升為汨陽郡公,任肆州刺史。東魏天平四年(537),彭樂隨高歡進攻西魏。高歡想打持久戰,彭樂主張速決戰。高歡聽了他的話,很快發起總攻。彭樂乘酒興攻入敵陣,腹部被刺傷,繼續戰鬥。武定元年(543),北豫州刺史高慎叛變,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歡迎戰於芒山(今洛陽西北)。當宇文泰軍逼近東魏軍時,彭樂率幾千騎兵從右翼衝出,所到之處,敵兵連連退避,於是東魏軍乘勢攻入敵營。有人看到這個情況,報告高歡說:“彭樂又反水了”。高歡嘆道:“彭樂背棄韓樓投奔爾朱榮,背叛爾朱榮投奔我,今又叛逃西魏。這小子太反覆無常。”過了一會,彭樂派人前來報捷,已俘虜西魏臨洮王東、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升、譙郡王亮、詹事趙善等以下軍官48人。東魏其他各軍也乘勝追擊。共殺死敵兵3萬餘人。西魏全面後撤時,高歡令彭樂追擊。宇文泰狼狽而逃,在馬上對彭樂說:“傻小子,今天沒有了我,明天還能有你嗎?為啥不回我營中揀金銀財寶去!”彭樂照宇文泰的話做了,果然拾得一捆金帶。回到自己營里後,彭樂揚言宇文泰的刀口缺了,膽也嚇破了。高歡問他為啥沒追殺宇文泰,彭樂報告了實情,還說:“我並不是聽了宇文泰的話放走他的。”當時,高歡雖然感到勝利的喜悅,但對彭樂放走宇文泰十分震怒,當場就令彭樂跪在跟前,用手按他的頭往地上碰。同時,又幾次舉刀,想往下砍,終於沒砍下去。彭樂於是請求給他5000人馬,再去追捕宇文泰。高歡卻說:“你把人已放走了,為啥現在又說要追呢?”隨後叫人拿3000匹絹,送給彭樂。武定七年(549),彭樂從并州刺史升任司徒。高洋即位後,改任太尉,封陳留王。北齊天保二年(551)因被人誣告謀反而被處死。
編輯本段

安定郡王彭玕

彭玕(836-933),字叔寶,唐末五代時人,籍貫江西吉水,與鍾傳危全諷盧光稠譚全播等人並稱江右豪傑。他於唐末黃巢起義時以自衛鄉黨為名起兵,逐步據有吉州全境,被唐朝任命為吉州刺史,治理吉州近三十年。後因南吳勢力進入江西,被迫向西投奔楚王馬殷。馬殷對他十分器重,任命其為郴州刺史,並為子馬希范娶彭玕之女為妻。長興三年(932),其婿馬希范承襲兄長馬希聲之位,後唐朝廷遂封彭玕為安定郡王,其女即馬希范之妻為秦國夫人,次年卒。郡王是中國古代爵位名,始見於魏晉時期。唐代,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節度使亦得封郡王(如參預唐中宗復辟的敬暉等五人、唐代宗時大將郭子儀等),郡王與國公並為從一品。晚唐、五代,異姓封郡王者甚多。因此彭玕以南楚外戚的身份得封郡王之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至於封號“安定”則是因為郡王之爵名前常冠之以受封者的祖籍,郭子儀就因祖籍汾陽而得封汾陽郡王,彭玕自稱為北齊陳留王彭樂之後,而彭樂為安定郡人,故名。彭玕作為吉州土著任吉州剌史近三十年,他禮賢下士,崇文重教的作風為南唐以至宋代吉州(今江西吉安)地區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繁榮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歐陽修、楊萬里、文天祥等都是宋代的吉州籍大臣)。彭玕有一弟彭瑊隨其由贛入湘,並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出任溪州(湖南吉首一帶)刺史。湘西土司制度從彭瑊入主溪州起,到清雍正年間永順土司彭景燧“改土歸流”止,子孫相傳28代,歷時818年,彭瑊後裔完全融於土家族中,彭氏也成為土家族大姓之一。由此可見彭玕、彭瑊兄弟入湘對湖南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他們引領江西移民進入湖南也成為日後“江西填湖廣”的先聲。中國民間於北宋時興起了私修族譜之風,由於彭玕在五代十國的影響力,原吉州地區的彭姓有不少自認為他的後裔,以至近代彭姓家譜多有奉他為祖的。
編輯本段

武悼大王彭畲

彭畲,唐末地方自衛軍首領,生卒年不詳,婺源霍口人(今屬賦春鎮)。唐末黃巢起義,彭畲率兄弟族人為保境安民戰死,宋理宗開慶己未(1259),合州釣魚城(今屬重慶)受圍,宋元交鋒時忽空中現大旗曰“婺源彭王畲”,合州之圍遂解,主帥李遇龍上其功於朝,加封為“武悼大王”,建有“彭王畲廟”,在桂岩,思溪,高沙諸處立廟,鄉人凡禱水旱疫疾均驗。胡炳文撰《彭王畲廟碑》稱其:“生為邑人排賊寇,死而為國靖兵凶,且江至蜀幾萬里,光靈遠揚,惠愛旁孚,其勛德固宜興祀”。以下源自《欽定四庫全書·雲峯集·卷五》:彭王廟碑(元)胡炳文撰婺源郡西七十里曰霍口,大溪自張公山來,旁一源自三靈山來,兩溪合處一山雄聳,彭王廟在焉。王諱畲,霍口人,唐末黃巢亂,率兄弟扞蔽鄉邑,死之。桂岩、思溪、髙砂諸處立廟,此其降神處也,凡禱水旱、疾疫,均驗。鄉民屢以非道者神,即祭之。宋開慶己未,重慶受圍。兵交,空中見大旗曰“婺源彭王”,圍遂解。帥李遇龍上其功於朝,加封王。以王之英烈,生而為邑人排賊患,死而為國家靖兵凶。且自江至蜀凡萬里,光靈遠揚,惠愛旁孚,其勛德固宜與祀,典為無窮也。廟未有記,鄉之父老陳惠、陳穰,礱石求予記其事,遂為作迎享送神詩,俾祀而歌之詩曰:雙溪合兮溶溶,廟孤峙兮東峯。水秀兮山雄據,異氣兮神所鍾。霍口微兮賊刃紅,張義膽兮戕其躬。飛精英兮蠶叢,搴大旗兮雲中。月暈拆兮息群凶,日光懸兮照孤忠。役潛蛟兮年無凶,驅厲鬼兮祥風。神之福兮以鴻,神之祀兮宜無窮。泰定丙寅正月望郡人胡炳文記並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