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城縣

樂城縣,位於著名僑鄉瓊海境內。雖然它現在只是一個小村莊,但它卻是海南為數不多的古鎮之一。元朝大德四年,樂會縣在此誕生,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海南解放後才廢止。樂城是萬泉河下游的一個孤島,萬泉河環繞著四周,全島總面積僅2平方公里。島上的300多戶人家進出樂城全靠船渡。不同尋常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自然條件使這個沉寂了近半個世紀的孤島成為獵奇訪古的好去處。

西漢置樂城縣

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置樂城縣於今河北獻縣河城街,屬冀州河間國。桓帝時,樂城一度改為樂陵,三國時復稱樂成。晉改樂成為樂城。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郡,樂城改隸瀛州。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樂城為廣城。仁壽初年(公元601年),改廣城為樂壽,仍隸瀛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復郡,樂壽改隸河間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樂壽改隸於瀛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瀛州為河間郡,樂壽改隸河間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河間郡復稱瀛州,樂壽復隸瀛州。大曆中後期樂壽曾先後兩次改隸深州。金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升格改名壽州,天德三年(1151年)更名獻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州為縣,始稱獻縣,一直沿用至今。

晉末置樂城縣

晉末(公元420年),置樂城縣(今廣東高要市樂城鎮伍村),隸屬晉康郡(治今廣東德慶縣)。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中(約公元425年),省去樂城縣。
宋大明間(約公元457—464年),復置樂城縣,仍隸晉康郡。
隋高祖楊堅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嶺南略定,翌年,廢高要、晉康、宋隆、新寧、梁泰諸郡、始置端州,樂城縣屬之。隋煬帝楊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信安郡。樂城縣屬之。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樂城縣改隸康州(治今廣東德慶縣)。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將樂城歸併入悅城縣(廣東德慶縣悅城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