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燦碧

彭燦碧

彭燦碧(1918—1949.11.27),四川合川人。革命烈士,原中共龍市婦女支部書記,“監獄之花”的原型之一。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彭燦碧 彭燦碧

人物事跡

出生於封建地主家庭。生母早逝,父親病殘,家境逐漸衰敗。由於自幼失去母愛,養成倔強性格。當她畢業於白沙毓秀女子國小後,父親逼她結婚,由於受婚姻的折磨,她憤然離開婆家,到了武勝縣清平國小教書,後轉到合川縣金子鄉陳家作家庭教師。1946年應聘到金子鄉中心國小任教。1943年中共南方局派人到金子鄉建立了革命的兩面政權,地下黨組織派人接近她、鼓勵她,在黨的引導下,她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與師生一道,常常開展情報競賽活動,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主張,主動協助黨組織做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工作。由於她政治覺悟不斷提高,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努力為黨工作,1947年上半年正式吸收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她對黨的工作更加積極,每逢星期天就下農村與學生家長談心,晚上在夜校講課,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動民眾參加“抗丁、抗糧、抗捐”鬥爭。1947年6月,金子鄉成立了農會總會,她積極參加了組織“三抗隊”和“武工隊”的工作。使國民黨政府捐稅收不到、壯丁派不動、收租加押行不通。1947年秋,國民黨軍隊開始“清鄉”,對金子鄉進行大規模清剿。年底黨組織將她轉移到合川龍市鎮國小教書,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具體任務就是做好黨組織的掩護聯絡工作,黨內的有關決定和工作部署,都通過她與有關同志傳達。

從1948年2月開始,由她任古城支部書記兼任肖家鄉婦女支部書記。支部的任務就是利用各種關係,開展統戰工作,通過各種渠道掌握敵情,了解國民黨駐軍的編號、人數、兵力等情況,及時向組織報告。團結婦女為起義游擊隊籌集經費、物資、藥品,以及打草鞋、做子彈袋等工作。在武裝起義前,她主動繡好“西南民主聯軍華鎣游擊隊第四支隊”的軍旗。

1948年8月武裝起義時,她化裝成農村婦女,將籌集到的所有物資,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兼程送到起義前線。起義軍在武勝縣黑爾場與敵人激戰突圍後,又立即將傷員安置在農會會員家中。武裝起義失敗後,黨組織將她轉移到重慶又接受了新的任務,兩次派回合川:一次是安排轉移戰士,一次是做再次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當時合川附近幾個縣敵人的關卡林立,四處搜尋起義戰士,她為了革命鬥爭需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第二次剛回到金子鄉,就被人告密,不幸被捕。押解重慶石灰市監獄,當時她身懷有孕,敵人對她使用了慘無人道的“刷把刑”。因她了解黨的領導和大批黨員名單,敵人耍盡花招,她堅持原則,沒有吐出黨的任何機密。後又將她轉到渣滓洞監獄,在獄中生下一女,難友們給她取名為“蘇菲亞”。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在國民黨大屠殺中,母女同時殉難,時年3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