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

年十五時,父為郡吏,得休,與脩俱歸,道為盜所劫。 時,西部都尉宰祐行太守事,以微過收吳縣獄吏,將殺之。 三十七年(1948),中國人民解放軍出擊西府,本縣首次解放。

史籍記載

《後漢書 獨行列傳》載:彭修字子陽,會稽毘陵人也。年十五時,父為郡吏,得休,與脩俱歸,道為盜所劫。脩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盜帥曰:“父辱子死,卿不顧死邪?”盜相謂曰:“此童子義士也,不宜逼之。”遂辭謝而去。鄉黨稱其名。 後仕郡為功曹。時,西部都尉宰祐行太守事,以微過收吳縣獄吏,將殺之。主簿鍾離意爭諫甚切,祐怒,使收縛意,欲案之,掾史莫敢諫。脩排閣直入,拜於庭,曰:“明府發雷霆於主薄,請聞其過。”祐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脩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雲攀毀欄檻,自非賢君,焉得忠臣?今慶明府為賢君,主簿為忠臣。”祐遂原意罰,貰獄吏罪。 吳令 後州辟從事。時,賊張子林等數百人作亂,郡言州,請脩守吳令。脩與太守俱出討賊,賊望見車馬,競交射之,飛矢雨集。脩障扞太守,而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賊素聞其恩信,即殺弩中脩者,余悉降散。言曰:“自為彭君故降,不為太守服也。”

相關事件

彭修是彭宣的後代.彭修在小的時候和父親一起行走,在路上遇到強匪要威脅他的父親.彭修請求代父先死,結果義感歹徒,把他們父子釋放了.
彭修後來成為太守下的主薄.有一次,一群盜賊攻擊城池,彭修為了保護太守中箭身亡.盜賊因為他而投降太守,並且處死了射殺彭修的那個盜賊.彭修有勇有義,

陝西扶風縣彭修

彭修(1907~1949),原名遠齊,又名彭鐵,化名王鐵生,扶風縣城關鎮西官村人。民國十八年(1929)畢業於扶風縣立高小後,加入馮玉祥部隊,任錄士、文書。十九年(1930)在江西參加趙博生、董振堂將軍領導的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被編入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後在江西瑞金紅軍幹部學校學習。二十一年(1932)加入中國共產黨。二十三年(1934)十月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二十五年(1936)十一月隨西路軍入甘肅河西走廊,與馬鴻逵部隊發生激戰。戰鬥中,與部隊失掉聯繫,於次年秋輾轉回歸故鄉。
二十六年(1937)秋入鳳翔師範義教班學習,時值蘆溝橋事變發生,他在校積極傳播革命思想,激發同學的愛國熱情。二十七年(1938)暑期畢業回縣,先後在豆會、四家堡、午井、高望寺、縣城小西街等學校任教,並以所在的學校為據點,與本縣地下黨組織負責人保持聯繫,研究鬥爭策略,給邊區輸送進步青年和槍枝彈藥,組織當地農民與土豪劣紳開展鬥爭。
三十七年(1948),中國人民解放軍出擊西府,本縣首次解放。不久,主力部隊撤離本縣,國民黨軍隊猖狂反撲,向游擊隊發動“清剿”。中共扶風縣委和游擊隊化整為零,在縣北山區地帶堅持活動。時任扶風縣游擊大隊副隊長的彭修,積極指揮部隊反擊敵人“清剿”。是年十月,奉中共西府地委指示,帶領游擊隊30餘名武裝人員護送一批地方黨的幹部和進步青年進入陝甘寧邊區,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府總隊作戰參謀。1949年1月17日,在旬邑縣張洪鎮與敵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