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古鎮

彝人古鎮

彝人古鎮位於雲南楚雄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安大道以北、太陽曆公園以西、龍川江以東、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占地約1740畝,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集商業、居住和文化旅遊為一體,是可旅遊、可商住、可經營、可買可賣、可賺錢的地產。整個古鎮的建築外觀集中展示了滇、川、黔、桂等省區彝族土司頭人的建築文化。彝人古鎮是以古建築為平台、彝文化為“靈魂”的大型文化旅遊地產項目。

基本信息

概述

簡介

彝人古鎮彝人古鎮
彝人古鎮位於雲南楚雄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安大道以北、太陽曆公園以西、龍川江以東、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占地約1740畝,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集商業、居住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地產項目,是可旅遊、可商住、可經營、可買可賣、可賺錢的地產。彝人古鎮是以古建築為平台、彝文化為“靈魂”的大型文化旅遊地產項目。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滇中高原,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楚雄素來有“千里彝山”、和“中國人類的發祥地”之稱。

地理位置

彝人古鎮位於楚雄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安大道以北、太陽曆公園以西、龍川江以東、楚大高速公路以南。

區域優勢

而楚雄地處“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遊黃金線”上的門戶,具有“一州連三市”(昆明、大理、攀枝花市)的區位優勢,是全國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

彝族文化及分布

彝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有文字、曆法和獨特傳統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歷史人文資源十分豐富、博大、精深。在語言和文字方面的種類就有十種之多,用彝族文字寫下的文獻浩如煙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天文、曆法、歷史、地理、醫學、藝術等。十月太陽曆、虎宇宙觀、萬物雌雄觀、尊左尚黑、火崇拜、畢摩畫、畢摩經、史詩《梅葛》等對人類的科學史、思維史產生過重大影響。彝族支系多達50多個,每個支系的建築文化、宗教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節日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

彝人古鎮彝人古鎮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人口多達820多萬。

彝人古鎮因開發滯後,缺少一個展示平台,致使這么豐富的民族人文資源,處在中國著名的“滇西黃金旅遊線”上而不為遊客所認知,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

旅遊景區

彝人部落

彝人古鎮彝人古鎮

一片誕生了朱羅紀恐龍的神奇土地,一片孕育了東方人類的滄桑故土,一個懷抱者千里彝山的詩意家園.今天,因為跟一個旅遊古鎮的邂逅,從而蛻變城一個逐步走向世界別具風格的旅遊城市.而身在楚雄的彝人古鎮彝人部落景區,又承載了這裡獨一無二的市井文化、村落文化、服飾文化、生活文化、原生態的建築文化、歌舞文化和祭祀文化、景觀精粹等等,從而給世人構築了一個夢想中的精神歸宿。

畢摩房

彝人古鎮彝人古鎮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念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司。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畢摩作為彝族人的祭司,不但為族人主持祭祀,編造典籍,醫治疾病,還擔任黑彝奴隸主的家庭老師(1956年民主改革前),是彝族奴隸社會五個等級中最受尊重的人。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姑娘房

彝人古鎮彝人古鎮

姑娘房是專供青年談情說愛的場所,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幹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績麻紡線、挑花繡朵。有小伙子來相會時,陪坐談天。每當夜幕來臨,姑娘們都會精心的打扮一番,等待心儀的小伙子們到來。姑娘房中來往的小伙子越多、越熱鬧,說明姑娘的人緣好,喜歡姑娘的人多,魅力也就越大,做父母的面子也就越有光彩。彝族女人就是用這種特定的地點來選擇自己的愛情,她們視愛情為生命,把溫情獻給家庭,把歡樂留給了生活,姑娘房見證著她們浪漫的愛情故事。

六祖廣場

根據彝文史書的記載,遠古時期彝族先民的父系氏族從希母遮開始,傳到31世祖阿卜篤慕的時候,天降大雨,洪水泛濫。為了躲避洪水災害遷到了高高的樂尼山,在那裡,與3個仙女婚配,生下了6個兒子,這就是所說的“六祖”。後來,31世祖感到居住小兒山里,山高氣寒,不適合耕種,就做了決定,將6個兄弟分為武、乍、糯、恆、布、默6支。每一支組成一個聯盟,向外拓土開疆。武、乍兩支向西南方向發展,直達今天的滇中、滇西、滇南一帶。糯、恆兩支向北方發展,進入現在四川涼山和雲南昭通帶。布、默兩支向東發展,直達現在的雲南曲靖、宣威和貴州的畢節水西一帶。“六祖分支”以後,找到了充足的土地,各地彝族同胞不斷繁衍生息,成為中華各民族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

開發建設情況

前期工程

彝人古鎮前期(即1、2期)占地243畝,總投資3.2億元,於2005年初動工已於2006年底如期開發成功,獲得了一致好評,成為楚雄旅遊文化的新亮點。

其旅遊文化特色主要有:

彝人古鎮圖集一彝人古鎮圖集一

⒈水源廣場:水是生命之源,景因水活,廣場展示了彝族水的文化;

⒉梅葛廣場:通過雕塑形式,再現了彝族創世史詩《梅葛》的精髓以及彝族先民太陽曆文化;

⒊桃花溪:溪水碧流貫穿古鎮(1、2期)中部,通過溪上各式石橋、欄桿、水景設施等展示了彝族歷史上重要的史實和對歌習俗。

⒋望江樓:是(宋)大理國“德江城”的標誌性建築,薈萃楹聯文化及書畫藝術,還可登高遠眺;

彝人古鎮大門彝人古鎮大門

⒌火塘會廣場:彝族是一個“尊左、尚黑”,崇拜火的民族,主要展示了彝族的火文化,是彝家兄弟踏歌娛樂的最好去處;

6、古戲台:又名“彝風園”,主要用來展示彝族原生態的歌舞、畢摩特技及飲食文化;

⒎德運廣場:通過“德運石”、《德運碑》等表述了(宋)大理國高氏相國的功績,突出了以德治國的理念,也號召世人不忘祖訓,以德為人,同時,為後期開發德江城找到了歷史依據;

⒏咪依魯廣場:通過雕塑講述了《咪依魯》的傳說,展現了彝族人民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精神;

⒐整個古鎮的建築外觀集中展示了滇、川、黔、桂等省區彝族土司頭人的建築文化。

後期工程

由於“彝人古鎮”是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地產項目,3、4、5、6、7期旅遊文化要素主要展示為:

⒈彝文化主題園(彝人部落):

⑴、展示彝族原生態建築文化:如瓦房、土展房、垛木房、閃片房、毛草房等彝族民居建築。

彝人古鎮圖集二彝人古鎮圖集二

⑵、展示彝族原生態市井文化:在正大門入口規劃一條市井商業街展示彝族原生態市井文化

,布置酒鋪(釀酒(白酒、米酒)工藝展示、彝族酒具展示、遊客品酒活動);豆腐房(豆腐製作工藝展示及其它特色食品製作。刺繡房(織布、染布、刺繡工藝展示);木器、竹器、樂器、銀器、漆器、鐵葫蘆等工藝品製作和展示;藥鋪(製藥、看病)展示彝族的醫藥文化;茶鋪(制茶、品烤茶)展示彝族的茶文化等。

⑶、展示彝族原生態生活文化:在市井商業街北面規劃一個原生態村落,布置民居、打穀場、姑娘房、婚房、土主廟、村社廣場等生活環境,並通過碾米、磨麵、紡織、刺繡、婚禮等活動展示彝族原生態生活文化。

⑷展示彝族歷史文化:採用雕塑的形式展示彝族歷史文化,如用一組從猿進化到人雕塑展示楚雄是東方人類發源地的歷史;用一組六祖雕塑展示彝族六祖分支的傳說歷史;用一組馬邦雕塑展示楚雄是鹽馬古道和茶馬古道的歷史等;

⒉威楚樓(彝王宮):用於展示彝族大型的歌舞文化和服飾文化,與之配套的還有戶外火塘會廣場的原生態的歌舞,這將是中國彝文化歌舞藝術的精華所在。

畢摩文化廣場活動畢摩文化廣場活動

⒊畢摩文化廣場:即大型“火塘會廣場”。廣場設立畢摩文化長廊,廣場將集民俗文化和園林為一體,主要用於展示彝族的各種節慶活動。

⒋土司府:土司是歷代封建王朝用於少數民族地方統治機構,也是上層文化較為集中之地,用於展示彝族的土司文化,是電影基地室內戲拍攝的場所。

⒌德江城:為(宋)大理國名門望族相國高明量封地,在修建威楚城時,在西北二里建的德江城(外城),後成為“儼如山中宰相,後理國的政治中心”,現恢復“德江城”的風貌,展示(唐)南詔、(宋)大理國宮廷和民俗文化。

⒍高氏相府:為二進院布置建築,前院展示高家的相府文化和宗祠文化,後院用作婚宴館。

⒎祖廟:彝族、有“六祖分支”、“九隆神話”之說,彝族民間有“土主崇拜”的習俗,設“六祖廟”用於彝族民眾對先民、對祖先崇拜,成為廣大彝族同胞尋根祭祖的場所。

⒏廟會廣場:廣場東邊是祖廟,西邊是高氏相府,廣場邊設有戲台,該廣場是室外戲曲和歌舞活動場所。也是廟會活動場所。

⒐清明河:河寬8-12米,可划船,水較深流速較慢,主要展現江南水鄉風韻。

⒑茶花溪:溪寬2-2.5米,水較淺流速較快,主要展現西部古鎮水鄉風韻。

⒒遊客酒店住宿接待區:在“彝人古鎮”中規劃一個酒店住宿區,該酒店區規劃五星級會務酒店300個標間、三星級產權式酒店300個標間。另外三期和四期德江城中布置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客棧式40院,每院客棧式“會員酒店”標間25-30間,總計1100個標間。加上一、二期已建成的400多標間,建成後的彝人古鎮每天將能夠接待4000多遊客住宿。

⒓大型彝族特色飲食區:在三期規劃一個大型飲食接待區,布置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餐館8院、獨棟式餐館三至五家,主要接待旅遊團隊。另外德江城內每隔一定距離布置一家中小型餐館,接待旅遊散客。

⒔旅遊商品集散地:彝人古鎮的部分街區將打造成雲南最大的旅遊商品集散地。古鎮的部分街區建成後,將集旅遊商品加工、批發、直銷、零售於一體,每年在該區域舉行二至三次全國性的旅遊商品展銷會,成為今後雲南乃至全國旅遊商品交易的最佳區域。

⒕各種文化雕塑:彝族民間的很多生活情趣及很多民間傳說故事用雕塑的形式來展示。

⒖其他旅遊要素:飲食文化街、古鎮水系、水系兩邊的酒吧、茶室、小吃街、洋人街、民族手工藝品街、旅遊商品街、彝人競技館、彝人水療館、彝家婚宴(可在高氏相府考慮)、彝族醫藥一條街等旅遊元素都要在彝人古鎮中體現。

開發特色

彝文化唯一性

古鎮建成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展示的人文文化會讓遊客流連忘返。人文旅遊資源與自然風光旅遊資源不一樣,人文旅遊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具有重複性,而自然景觀景點對遊客的吸引具有單一性。“彝人古鎮”要突出彝文化並在古鎮薈萃與展示,讓商住和遊客體驗博大精深的彝文化,集中體現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唯一性,彝人古鎮必成為“游雲南必到之地”。

古鎮魅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旅遊資源會象礦產資源一樣的緊俏。特別是人文旅遊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據經濟學家考據,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GDP(中國2005年的人均GDP已達到1740美金)的不斷提高,有專家預測中國的遊客在未來6至8年內將由現在總人口的17%增至30%(2011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金),可想而知,就目前的旅遊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遊客增長的需要,彝人古鎮的建設具有超前性。

區位優勢

彝人古鎮昆明的後花園、“滇西旅遊黃金線”上的第一站。目前,這條旅遊線上的旅客已達到1000萬人次,按目前的增長態勢,到2010年,該黃金旅遊線上的遊客將達到1800---2000萬人次。

開發模式

彝人古鎮建設符合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古鎮建設回響了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在大力推廣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號召。“彝人古鎮”建成後,每年遊客可達到200萬人次,“彝人古鎮”旅遊文化與商住相結合的“高爾夫球場”開發模式,將為雲南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很好推動與示範作用。

旅遊指南

交通

彝人古鎮位於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扼守楚大高速公路入口,距昆明車程90分鐘,緊靠廣大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

美食

彝鄉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自然資源,彝族人民用勤勞的智慧 ,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化,無數回味無窮的風味小吃、特色美食令人饞涎欲滴,更具有大山裡的芬芳,讓每一位到彝家的客人都樂而忘返。

優惠活動

為感謝社會各界對彝人古鎮的支持厚愛,特推出酬賓活動:每日08:00至17:00,20:00至22:00可免費遊覽景區。

歷史文化

古鎮節慶

一月 元旦
一月 春節
一月 元宵節
三月 插花賽裝節
六月 端午節
七月 火把節
八月 彝族情人節
九月 中秋節
十一月 彝族年
十二月 .聖誕節

中國最美的十大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是一種以遊樂為目標的模擬景觀的呈現,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賦予遊樂形式以某種主題,圍繞既定主題來營造遊樂的內容與形式。2009年由《行游天下》雜誌社、搜狐旅遊等媒體及百萬網友,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十大主題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