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筋壯骨

強筋壯骨,英文名稱strengthening tendons and bones,是指用具有強筋健骨作用的方藥,或通過練功及其他方法,使筋骨強健,以治療素體虛弱或傷後、病後體虛而筋骨不健病證的方法。

基本概述

就是“氣”,“氣”充盈其中,筋骨自然強壯,而“”是可以練出來的,呼吸吐納,久則強健。

基本方法

在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增大的今天,向人們推薦一套腕指操。只要因人、適時、定量,長期堅持此項運動,定會獲得延年益壽的強身功效。現簡介如下:

準備動作:雙手平舉伸直,五指併攏,以腕關節為軸心作背屈、下彎扇形(約120度)運動各10次。

握拳伸指:雙手四指屈曲,握入掌內,拇指快速握住二、三、四指,呈握拳狀,然後伸展,五指分叉。重複此過程24次。

四指握拇:雙手拇指屈曲,握入掌內,四指快速屈曲,將拇指握緊,呈握拇拳,然後伸展,五指分叉。重複此過程24次。

雙叉虎口:雙手四指併攏,拇指食指呈90度,張如虎口,雙叉虎口24次(圖1)。

對敲八邪:雙手五指分開,呈魚叉狀,對敲虎口和四指根部(即八邪穴)24次(圖2)。

擊敲勞宮:一手握空拳,敲另一手掌和掌心正中位(即勞宮穴),左右手互換,各12次(圖3)。

雙腕互撞:雙手握空拳(或伸指),掌根對敲,互撞24次(圖4)。

腕背相擊:雙手握空拳,向屈側微彎,將腕背相擊,作用於腕背橫紋處(即陽池穴),共24次(圖5)。

敲打合谷:雙手握拳,相向對敲第一、二掌骨之間(即合谷穴)24次(圖6)。

對擊後溪:雙手握拳,相向對敲第五掌骨外側(即後溪穴)24次(圖7)。

十指鏇動:雙手五指分開,呈魚叉狀,相向抵緊。先行大拇指鬆脫(其他四指抵緊),作順時針鏇動50次,再作逆時針鏇動50次,回復至大拇指尖抵緊狀;然後行食指鬆脫(其他四指抵緊),做順時針鏇動50次,再做逆時針鏇動50次,回復至食指尖抵緊狀;再後,依次以中指、無名指、小指作同樣的鏇轉操練。結束時,雙手作握拳伸指運動各10次。

腕指操的主要作用是:

①調節神經功能。腕指關節、肌肉、韌帶、血管分別受控於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它們經脊髓神經與大腦皮層緊密聯繫在一起。中醫學認為,腕指運動所牽涉的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重要奇穴,與全身經絡貫通,可直接影響臟腑功能。定時操練按摩能明顯改善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從而促進康復。

②增強抗病能力。系統的腕指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機體消化吸收和營養代謝狀況,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③活血祛淤消腫。有節奏地腕指運動可使局部毛細血管舒張,明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滲出物的吸收,消除浮腫和淤血,發揮舒筋活絡作用,有利於肢體及全身疾病的痊癒。

進行腕指運動,可取坐式、站式或臥式,對老年人而言,以坐式更為適宜。腕指操動作簡便,無需他人幫助。運動量可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並控制在一定程度。可作為全民健身活動的輔助鍛鍊項目,每日選練數節(或全部)。筋弱者及相關疾病恢復期的患者不要急於求成,只要持之以恆地緩慢操練,便可獲得好的或較好的效果。十指鏇動操練中,中指、無名指、小指鏇動會有不適應的問題。此時也不要操之過急,堅持一段時間就能駕輕就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