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適如

張適如

張適如張適如(1909-1939),贊皇縣營兒村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贊皇縣早期共產黨員之一。1930年起,加入“讀書會”傳播革命思想,領導了贊皇深山區“窮人會”的鬥爭。被國民黨通緝期間在張家口開展兵運工作。後回到贊皇,打入國民黨警察局內部掌握武裝力量,帶領警察隊伍參加贊皇抗日義勇軍,打響槐河保衛戰。先後任贊皇縣第一任抗日縣長,高邑縣抗日縣長等職,是切格瓦拉式的傳奇英雄。(1909--1939年),又名張連順,贊皇縣西陽澤村人。 28年(1939年)11月,張調高邑任高邑抗日民主政府縣長。高邑縣地處平漢鐵路線 上,是日偽所謂的“治安模範縣”。張適如出任高邑縣長使敵人大為震驚,在其到任第五 天,就開始清剿,張適如奉命轉移到贊皇北平旺村開展游擊戰。同年11月30日,日軍出 動數百人,到平旺一帶“圍剿”,張適如清早白乾旺向大河道轉移,行至北平旺北嶺,與敵 人遭遇,因寡不敵眾,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張適如(1909--1939年),又名張連順,贊皇縣西陽澤村人。

張原系贊皇營兒村人,5歲時,因家貧,以四石糧的身價賣給西陽澤村張家為養子。 辛酸的經歷使他較早地接觸和接受了馬列主義。成為贊皇縣早期黨員之一。民國20年 (1931年)初,區委派張到深山區寺峪溝一帶開展農民運動。他到那裡後,以開雜貨鋪為 掩護,秘密組織了由20餘名貧僱農參加的窮人會,提出了“團結起來力量大,抗租抗債斗 惡霸”的口號。12月,窮人會被國民黨縣政府破壞後,張被通緝,被迫走往他鄉。先後展 轉於臨城、張家口、河南輝縣,最後又返回贊皇。

25年(1936年)春,中共贊皇縣委準備組織抗日武裝,派張適如到國民黨縣政府警 察局當警察。“七七”事變後,國民黨縣政府要員南逃,為穩定局勢,中共贊皇縣委提出“反 對南逃,武裝保衛贊皇”的口號,張適如在警察局積極宣傳抗日,團結了大部警察,並爭 取了保全隊長於珩,使保全隊與警察局合併,組成了抗日義勇軍,張適如任中隊長。26 年(1937年)10月26日, 日軍進犯贊皇,張適如率隊保衛縣城,立下了戰功。不久,張 適如經組織介紹到八路軍一二九師學習,期滿後劉伯承、鄧小平任命張適如擔任贊皇縣第一任抗日政府縣長。在任贊皇 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的兩年內,積極開展抗日活動,籌糧集款,輸送兵員,發展生產。

張適如 張適如

28年(1939年)11月,張調高邑任高邑抗日民主政府縣長。高邑縣地處平漢鐵路線 上,是日偽所謂的“治安模範縣”。張適如出任高邑縣長使敵人大為震驚,在其到任第五 天,就開始清剿,張適如奉命轉移到贊皇北平旺村開展游擊戰。同年11月30日,日軍出 動數百人,到平旺一帶“圍剿”,張適如清早白乾旺向大河道轉移,行至北平旺北嶺,與敵 人遭遇,因寡不敵眾,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主要事跡

張適如(1909-1939),贊皇縣營兒村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贊皇縣早期共產黨員之一。1930年起,加入“讀書會”傳播革命思想,領導了贊皇深山區“窮人會”的鬥爭。被國民黨通緝期間在張家口開展兵運工作。後回到贊皇,打入國民黨警察局內部掌握武裝力量,帶領警察隊伍參加贊皇抗日義勇軍,打響槐河保衛戰。先後任贊皇縣第一任抗日縣長,高邑縣抗日縣長等職,是切格瓦拉式的傳奇英雄。

在抗日縣政府建立之前,129師騎兵團已經在贊皇縣院頭鎮建立了贊皇南區戰地委員會(簡稱“戰委會”),協助騎兵團保障後勤和人力。張適如返回贊皇后,即抽調戰委會骨幹傅曉曇等同志,著手籌備組織抗日縣政府。由於日軍侵占贊皇城之後一度撤走,便決定在縣城召開成立大會。

張適如 張適如

1937年12月12日,在縣城文廟廣場,張適如縣長親自主持召開了皇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會,贊皇黨的領導人傅貫一參加大會,董月三帶領游擊大隊在縣城外圍警戒,傅曉曇宣讀縣政府《施政綱領》。在大會上,張適如縣長明確了“堅決抗戰到底”和“改善人民生活”兩大施政方針,旗幟鮮明地提出“抗日的留,不抗日的走,當漢奸的殺!”,在全縣形成極大震動。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贊皇這片熱土上成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是史無前例地實現了贊皇人民當家作主的革命政權!也是冀西地區和石家莊區域成立的最早的紅色政權!

抗日政府成立後,內設秘書處、組訓處、軍事科、鋤奸科、財政科、糧食科與總務科,先後在饒陽、花園、胡家庵、齊家莊、任家洞、大河道、野草灣等地駐紮,並相繼成立了中南西北東各區的區政府。張適如縣長奔走在全縣各大村鎮,主持召開民眾大會,宣傳黨的抗日政策,號召各階級、各階層人民“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在他的動員下,全縣各村大戶紛紛到抗日政府主動報捐,陽澤周志泰將價值數千元的家產全部捐出,東郭家莊前清拔貢郭文藻一次就捐出大洋300塊、騾子1頭、軍鞋200雙!抗日縣政府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圓滿完成了籌糧集款、輸送兵員、發展生產等抗戰任務,並發展了抗戰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堅決鎮壓了原偽縣政府偵緝隊長白鳳鳴、土門村王文經兄弟四霸等58名民憤極大的惡霸漢奸,保護了民眾利益,安定了社會秩序,迅速鞏固了抗日政權,全縣抗日救國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1938年春,正值民眾性抗日運動蓬勃發展之際,原贊皇抗日義勇軍被國民黨改編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縱隊華北游擊第十三支隊”,從山西返回贊皇,在侯如墉和於珩的操縱下,頻繁製造摩擦,破壞抗日大局。張適如縣長與之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鬥爭,並“單刀赴會”,機智地躲過了於珩的暗殺陰謀,迫使“十三支隊”取消了“預備兵”。1938年9月,上級調張適如到涉縣學習。1939年11月23日,張適如被任命為高邑縣抗日政府縣長。高邑縣是當時日偽所謂的“治安模範縣”,由於張適如同志威名遠播,使敵人大為震驚,在其到任第五天,就抽調贊皇、高邑、臨城之敵五百餘人,飛機一架,分四路西犯,開始聯合清剿行動。張適如轉移到贊皇縣北平旺村一帶,配合范子俠部和贊皇獨立營開展游擊戰。

1940年1月25日,新華日報華北版頭版刊登張適如縣長犧牲的訊息。 1940年1月25日,新華日報華北版頭版刊登張適如縣長犧牲的訊息。

11月30日晨,張適如自北平旺村向大河道村轉移,行至北平旺北嶺,遭敵伏擊。因寡不敵眾,在戰鬥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0歲。兇殘的敵人誤認為同時犧牲的警衛員是張適如,竟將警衛員剜心斬首!當時駐紮在陽澤一帶的冀察戰區游擊第二路軍第二師師長范子俠(後任八路軍太行第六軍分區司令員),有感於張適如烈士的英雄氣概,為其隆重召開追悼會,並手書輓聯“英雄離世去,國家賽傷梁”,集中表達了抗日軍民對張適如烈士的無限敬仰和哀思!直到今天,贊皇大地上依然流傳著抗日縣長張適如叱吒風雲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