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喜

張運喜

張運喜(1937年-2013年),從一名眼鏡行學徒,躋身新中國第一批川劇演員。扮演了50餘年的川劇丑角,方寸之間給予無數人歡樂。

基本信息

生平

張運喜,進入川劇界實屬偶然。他既沒從小拜師,也非戲劇學院科班出生,甚至十多歲時,他還在成都的一家眼鏡行打工。恰逢成都的川劇團招人,嗓子好又喜歡川劇的張運喜,試著去考了一次,吼了幾嗓子戲,沒想到就被錄取了。

當時角色都是由組織安排,因張運喜個子不高,面部表情豐富,團里安排他跟著著名川劇演員李笑非學習川劇丑角。一演就是50多年,他的“叫天嗓”也漸漸吼出了名氣。
1959年,省青年川劇團赴京演出,張運喜隨劇團在當時北京的長安劇院唱戲。一天戲唱到中場,台下突然騷動起來,原來陳毅拉著郭沫若專程來聽川劇。戲演完的時候,全體演員登台謝幕,張運喜已經唱得滿頭是汗。青年川劇團唱出了名氣,在北京被一再挽留。離京後,張運喜又跟隨川劇團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
改革開放後,張運喜重新登台,還是唱丑角。那時外出表演場地比較簡陋,有時連電都沒有,唱戲全靠演員的嗓子。

1997年,張運喜退休了,但戲卻一天也沒有放下。有一次在家裡吃飯,同是做戲劇工作的女婿和他談起表演。老人一下子來勁了:“我唱的是丑角,除了嗓子,一身功夫全在臉上,不信你看。”隨後,老人時而瞪眼、時而皺眉、時而張嘴,一會兒功夫僅憑臉上動作,就把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全表現了出來。
2013年1月18日下午4點過,因肺心病去世。20日,家人將他的靈堂設在了龍江路18號小區內,一張張昔日劇照,講述著這位老人的戲劇人生。

徒弟

張運喜一生收徒不多,但他晚年一直有件事很自豪,那就是將一名農村來的小伙子,培養成為了著名的巴蜀笑星“矮冬瓜”林曉東。

代表作

《借親配》(其中飾演“張古董”一角)
《程夫人鬧朝》
《鬧齊庭》
《抱屍歸家》
《西關渡》
《鬧淮安》

川劇明星

川劇是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的戲曲劇種。在戲曲聲腔上,川劇由高腔、崑腔、胡琴,彈戲和本省民間燈戲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