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純

何克純

何克純(1918—1980) , 重慶市潼南縣梓潼街道辦人 。家庭清貧,幼小沿街叫賣瓜子營生,外號“何瓜子”。12歲去重慶,拜師雷昌明,學唱曲藝,以荷葉為主。18歲到涪陵、木洞、沙市、宜昌等地演唱荷葉。何的拿手唱段有《小菜打仗》、《耗子告貓》、《十字坡》等深受聽眾歡迎。民國36年,回潼南省親,在家鄉和鄰縣場鎮演出。他多年靠賣藝維生,行止無定,溫飽難繼。 1950年,參加合川雜技宣傳隊。1953年,雜技宣傳隊在江津專區會演,何克純演唱荷葉《耗子告貓》,獲演唱一等獎。1953年5月,調重慶西南人民廣播電台。1954年,調省人民廣播電台曲藝隊。1958年,省曲藝隊到汶川縣慰問演出時正大煉鋼鐵,何在高爐旁即興創作演唱,反映煉鋼工人生活的段子,以鼓舞士氣,激發熱情,每演唱至深夜。同年參加四川省曲藝會演,演唱《一個奇怪的貧農》,獲演唱一等獎。該節目後被選為全國巡迴演出團西南片的演出節目。 何克純曾與全國相聲大師侯寶林、全國曲藝家孫書筠同台演唱。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58年底調入省歌舞團曲藝隊。1962年,曲藝與歌舞分家。何入四川省曲藝隊,經常到省內各縣演出。中央首長朱德、陳毅來成都,何克純曾去金牛壩賓館演唱荷葉。何演唱的荷葉,有獨具一格的韻味,檀板和釵子敲打出色,不僅節奏得宜,而且善於用來烘托環境氣氛,使人如聞風聲颯颯,蹄聲得得,有身臨其境之感。何嗓音宏亮,唱腔圓潤,吐詞清晰,其演唱人物,繪影繪聲,惟妙惟肖,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何克純培育了不少的業餘荷葉演唱者,如省廣播電台的蕭順玉,成都百貨公司的劉胡林均為何得意門生。

何克純一隻眼睛有點斜視,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說何克純演唱英雄人物會歪曲形象,遂不讓何上場演出了。“文化大革命”後,民眾要何克純上台演唱,但他已身患重病。1980年病逝成都。

何克純(1921——1980)又名何天知。四川荷葉藝人,譽號“荷葉大仙”。四川潼南縣人。家住涪江河畔,小時常聽船工們的勞動號子,甚為喜愛。少長,向船工陳燕輝學領唱船工號子。13歲隨父飄泊到重慶謀生。他聰明機敏,能編善唱,能以打快板的方式在茶館市場中唱賣瓜子,深得當時號稱“評書大王”屈燕平等評書藝人的賞識。15歲正式拜屈燕平之徒雷昌明為師,學說評書。17歲開始獨立行藝。因他有領唱船工號子的基礎,而船工號子的數板也系採用川劇高腔,只要加上荷葉、提手(檀板)便可演唱,於是棄商從藝,用“荷葉”演唱評書故事,加之他有一副好嗓子,故深受聽眾歡迎。

演藝業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克純參加了合川縣曲藝隊。1953年曾赴京參加首屆全國曲藝會演,他演唱的荷葉《小菜打仗》被譽為優秀曲目。1954年他調西南人民廣播電台曲藝隊任荷葉演員,兼唱金錢板,後隨隊餅入四川人民廣播電台曲藝隊,四川省歌舞團曲藝隊,四川省曲藝團。1958年四川省首屆曲藝觀摩匯演,他演唱的《一個奇怪的貧農》獲優秀表演獎,同年參加全國曲藝會演,並參加由文化部組織的匯報演出團到會演演區南方片巡迴演出。

何克純演唱荷葉的主要腔型屬〔紅衲襖〕女腔。他嗓音明亮,吐字清楚,行腔華麗,有濃郁的說唱韻味,並長於按書情詞意準確地刻畫人物。他所掌握的荷葉段子十分豐富。對小段曲目和長篇中精彩選段的演唱尤為擅長,其中被西南、四川、成都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播放的曲目達30餘段。代表曲目有《小菜打仗》、《武松上路》、《十字坡》、《一個奇怪的貧農》、《雙槍老太婆》等。

川劇明星

川劇是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的戲曲劇種。在戲曲聲腔上,川劇由高腔、崑腔、胡琴,彈戲和本省民間燈戲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