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玲[國家一級演員]

張秋玲[國家一級演員]

張秋玲,女,1959年出生,河北省無極縣趙戶村人,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小百靈藝術團名譽團長。曾多次隨團赴法國、義大利、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讚譽,為國家和河北爭得了榮譽。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秋玲張秋玲
張秋玲受父母影響,自幼就和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張秋玲的父親張文虎、母親張慶茹早年拜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呂月樵為師,夫妻先後在安國縣評劇團、平山縣京劇團、無極縣京劇團、石家莊地區京劇團作。1961年為照顧老人申請回家,1968年,張文虎成立家庭文藝宣傳隊,當時年僅7歲的張秋玲就是家庭文藝宣傳隊的主要演員,在石家莊地區業餘文藝匯演中被授於“全家紅”稱號。

經歷

河北梆子竇娥冤河北梆子竇娥冤
張秋玲天生有副甜潤而明亮的好嗓子,12歲那年被無極縣河北梆子劇團錄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發現,於1978年調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二團工作。在團期間,張秋玲練功紮實,學習刻苦,很快就主演了《紅色娘子軍》、《蝶戀花》、《竇娥冤》、《李慧娘》、《吳漢殺妻》、《杜十娘》等三十餘出大戲,並在多次大賽中獲獎。1984年獲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演員匯演第一名;1985年、2003年獲河北省首屆和第六屆戲劇節表演一等獎;1986年獲全國優秀現代戲唱腔比賽優秀演唱獎;1987年獲河北省青年演員電視大賽“十佳”之首;1994年在全國歌、戲雙棲明星大賽中獲金獎;2001年、2002年獲河北省、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張秋玲以不斷開拓、不斷進取的精神,對藝術不懈的探索和追求,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尖子演員”。在建黨80周年之際,她參與創作並主演的河北梆子音樂劇《江姐》,為河北梆子聲腔藝術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2002年3月又推出了名為《命運的詠嘆》的個人演唱會,以她不容置疑的演唱實力及多種演唱方法,演唱了京劇、豫劇、評劇、河北梆子、歌曲、大鼓書,轟動了河北省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她曾多次隨團赴法國、義大利、希臘、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讚譽,香港電視報曾以新發現為題,稱讚她演的杜十娘:“扮相俏的很,她不僅演唱能剛能柔且聲情並茂,看她演杜十娘怒投百寶箱入海的千般怒、萬般恨,就叫人看的心也跌了出來,尤其是她的唱功贏得了台下掌聲雷動”。
1998年被評為河北省首屆“德藝雙馨”的演員。2004年被評為省直文化系統“三八”紅旗手,並多次立功受獎。
1998年省文化廳、省建設廳聯合組建了一個河北省小百靈藝術團,由她任團長,和省建設廳實行了文企聯姻。該團從誕生到發展的五年歷程,是高雅藝術走向市場的成功探索,是全社會興辦和扶持先進文化的可貴結晶。她帶領全團足跡踏遍我省各地市,並經常赴北京、天津、江蘇、山西、山東等地演出,開拓了較為廣泛的演出市場,並代表我省參加了第十七屆和第十九屆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的演出,及兩次參加山東萊州“月季花節”的演出,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榮譽

張秋玲張秋玲
張秋玲多次獲獎,先後榮獲河北省青年匯演一等獎第一名,河北省首屆戲劇節表演一等獎,全國優秀現代戲唱腔比賽優秀演唱獎,河北省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十佳之首,河北省第九屆文藝振興獎主演獎,並被評為首屆“德藝雙馨”的演員。

張秋玲投身於藝術,忠誠於藝術,留下了一個個鮮活的舞台形象,正如《香港電視報——新發現》對她的稱讚:“扮相俏的很,她不僅演唱能剛能柔且聲情並茂,看她演杜十娘怒投百寶箱入海的千般怒、萬般恨,就叫人看的心也跌出來了,尤其是她的唱功贏得台下掌聲雷動”。

特色

張秋玲張秋玲
張秋玲嗓音高亢圓潤,演唱表現力豐富細膩。多年來她在河北梆子戲曲演唱上潛心研究、精益求精的同時,還研究借鑑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聲發音方法,使自己的演唱風格更具特色。因而,1994年她獲得了全國歌、戲雙棲明星大獎賽金獎第一名,還錄製了《綠色的歌》、《採茶蓮》等歌曲,還有的被電台選為“每周一歌”播放。

張秋玲曾多次隨團赴法國、義大利、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讚譽,為國家和河北爭得了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