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欣

張正欣

張正欣,青島飲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曾獲“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範”稱號。

基本信息

青島飲料集團董事長張正欣青島飲料集團董事長張正欣

張正欣:青島飲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榮獲“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範”稱號。

就讀EMBA

上海財經大學

個人業績

張正欣:青島飲料集團締造者張正欣:青島飲料集團締造者

張正欣,1962年12月出生,山東青島人,1986年畢業於山東輕工業學院,獲學士學位;

後取得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EMBA),高級工程師,歷任青島益青國有資產控股公司外資部部長;

青島嶗山白花蛇草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島益青國有資產控股公司董事、總經理;

青島飲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2001年度榮獲法國波爾多“釀酒騎士”勳章;2004年度榮獲全國釀酒行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5年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企業家、中國飲用天然礦泉水工業“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2006年榮獲首屆中國酒業行銷金爵獎之“行銷成就獎”;

2008年榮獲“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2008年度全國輕工業企業信息化優秀領導”獎、“2008品牌中國(酒行業)年度人物”獎;

200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社會評價

張正欣:低調實戰大師

為品牌而生的他,視品牌為集團事業的基石和生命。在他的品牌境界裡,產品可以被競爭者模仿,但品牌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品牌鍊金與管理修道同步推進。鍊金,意味著源源不斷地創造高品質的產品,引導消費,為大眾喜愛,甚至無可替代,日積月累為品牌加分,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含金量;修道意味著打造出企業不可複製的品牌忠誠、經營之道、商業模式、文化底蘊。他的鍊金與修道為三大品牌賦予特殊的內涵,讓它們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品牌強者。
強烈的品牌情懷、敏銳的直覺決策能力、指揮家般的多品牌駕馭能力、企業生態系統建設能力、不確定性面前表現出的非凡的膽略,面對困難的堅定與堅持,學而不輟的創新,凝聚成他言談中無意流露出的企業目標和社會使命相交織的雙重成就動機。他的使命感、責任感、激情和勇氣、堅韌和魄力,皆源於此。
重振嶗礦“人怎樣才能最快最大地實現自我?———投身到社會發展的激流中”。1997年的張正欣還沒有成為企業家,但那時他同樣面對一場變革,並將其視作人生中的重要機遇。時年35歲擔任青島益青國有資產控股公司外資部部長的張正欣主動向上級提出,到瀕臨破產的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去扭虧,“重振嶗山礦泉水的聲威”。
1997年夏天,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一年,青島汽水廠這家在當地曾頗負盛名的企業歷經幾次失敗的改革,也處在破產倒閉邊緣。為此,益青公司試圖將青島嶗山礦泉水公司從汽水廠剝離出來單獨發展,但對於嶗山礦泉水的前途,沒有多少人給予樂觀的估計。張正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動請纓:“那是一個變革的年代,而我當時還年輕,很想乾一番事業。”
1998年,張正欣臨危受命,接手青島嶗山白花蛇草水有限公司和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兩個困難企業。嶗山礦泉水的水質一直受到國內外專家高度評價,曾長期保持全國出口量第一的桂冠。但到了1997年,由於出水量受到限制、市場無序競爭等原因,嶗山礦泉水發展停滯,產銷量僅有7000噸左右。“出水量少、無序競爭,這些其實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張正欣在思考根本癥結是什麼?“與當時的海爾等企業的發展軌跡出現天壤之別,根本原因是缺乏市場意識。” 什麼是市場意識?是通過豐富的專業知識對市場形成的深刻理解,是無時無刻不能忘記的品牌意識,是精益求精的高效管理。而這,正是當時的青島嶗山礦泉水公司最為缺乏的東西。找到癥結所在後張正欣提出,一切圍著市場轉,思想觀念、內部機制、產品結構、管理方式都要以適應市場競爭為法則。接手之初,張正欣就敏銳地意識到,要使企業走出困境,必須抓住市場才能抓住機會。他從賬戶中僅有的幾萬元錢中拿出大部分,在媒體上刊登招聘廣告,廣泛吸納賢才,組成了一支精明強幹的嶗山礦泉水行銷隊伍,重新梳理和建立起了嶗山礦泉水的行銷網路,對市場開發、廣告策劃、新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物流配送、績效考核等主要業務進行了流程再造,樹立“忠誠、奉獻、嚴格、效率”的用人理念和“創新、發展、速度、效益”的經營理念,對企業進行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革。

青島飲料集團董事長張正欣青島飲料集團董事長張正欣

上任之初的一年裡,張正欣有大半時間穿梭於國內知名企業、大商場和遍布街頭的小百貨店(如今,這在他所在企業的中高層市場人員中已經形成制度);張正欣以無比熱情的內心擁抱市場,市場也以同樣的熱情回報了他。
經過10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奮鬥,嶗山礦泉水的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經濟效益逐年提高,從1998年的年產銷量不足1萬噸,到2009年產銷量突破30萬噸,在全國礦泉水行業位居“三甲”,出口量穩居全國同行業第一。2009年10月份,嶗山礦泉水公司就超額完成了全年的預算,較上年同期增長32%。沉寂多年的嶗山礦泉水,已經重新坐上青島礦泉水行業的頭把交椅。與此同時,公司又投資1億元建設嶗山礦泉水第五大生產基地———嶗峰口生產基地,投資4000萬元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德國克朗斯生產設備,現在礦泉水生產線已經投產,嶗山礦泉水年產能增加了10萬噸。張正欣表示,未來3到5年內,嶗山礦泉水公司將在目前五大礦泉水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再規劃建設5個大型生產基地,使嶗山礦泉水形成十大生產基地、年產50萬噸的規模。
撬動華東張正欣盤活困難企業的能力,受到了上級部門的關注和肯定,1999年 11月,他又一次臨危受命接手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
華東葡萄酒公司主要生產“華東牌”高級葡萄酒,是中國第一家生產單品種、年份、產地的乾型葡萄酒企業。1996年,隨著乾紅葡萄酒消費熱潮的到來,偏重生產乾白葡萄酒的華東葡萄酒公司由於缺少對市場的把握和對產品的宣傳,再加上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誤解,致使華東葡萄酒市場萎縮,大量乾白葡萄酒嚴重積壓,少人問津。當時的企業內部管理混亂,員工人浮於事、精神渙散,到1999年10月已虧損5000多萬元。
張正欣帶領市場開發人員開展了一項縝密的市場調查,拿出了一份厚厚的改革方案。該方案認為,華東葡萄酒在市場上無所作為,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找準市場定位。當時,中低檔葡萄酒已經充斥國內市場,在規模、成本方面不具備特殊優勢的華東葡萄酒很難在競爭中勝出。張正欣的解決方案是,華東葡萄酒此前已在國內第一個大規模引進名貴釀酒葡萄品種和第一個出產單品種、產地、年份高級葡萄酒,可以藉此“高貴基因”,走高端路線。
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後,張正欣開始向華東葡萄酒公司注入嶗礦文化,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全圍繞市場的經營機制和管理模式,培養員工時刻具備市場意識。他確定了公司的市場戰略和發展規劃,將形成的合力適時地引向了新確定的戰略目標上。他遵循細分市場的原則,堅持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突破華東葡萄酒以往“老三樣”當家的局面,著眼市場金字塔塔尖,開發高端葡萄酒新品,堅持華東葡萄酒的高貴品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全新的經營理念,帶給華東葡萄酒公司質的變化。經過對人員、市場、原料、設備和產品的調整,華東葡萄酒公司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市場網路和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截至2009年,華東葡萄酒的年銷售量與銷售收入較1999年分別增長1876%和1958%,利稅增長1727%。華東葡萄酒的綜合經濟指標也從全國的第30幾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4位,2009年,華東葡萄酒公司超額完成了全年預算,較上年同期增長36%,進入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第一梯隊,在國內葡萄酒市場上牢固樹立起高端品牌形象。
張正欣告訴筆者,華東葡萄酒公司目前正在被稱作 “世界第七大葡萄海岸”的蓬萊,投資3億元精心打造華東葡萄酒萬畝葡萄種植基地,2009年秋季萬畝葡萄基地的萬噸發酵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到2009年年底,華東葡萄酒生產規模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激活青葡青島另外一個葡萄酒品牌的命運深切地牽掛著張正欣的心,那就是國內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青島牌葡萄酒。
青島葡萄酒誕生於1912年,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之一,中國第一瓶大香檳、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蘭地均發端於青島葡萄酒。1996年,青島葡萄酒因經營管理不善黯然退出市場時,很多業內人士對這一近百年品牌的離去嗟嘆不已。 “青島只有兩個以城市名稱命名的品牌:一個是青島啤酒,一個是青島葡萄酒。百年青啤享譽海內外,而同樣歷經百年的青島葡萄酒卻一蹶不振……”張正欣認為,對於一個已經退出市場10餘年的品牌,如果還不復出,這個牌子或許就會被市場徹底遺忘了。於是,張正欣上書青島市委、市政府,主動請纓盤活青島葡萄酒並很快得到了相關領導的批覆。
張正欣啟動重振青島葡萄酒的方案後,首先向青島葡萄酒注入嶗礦文化,同時組織細緻的市場調研,決定將青島葡萄酒定位中端市場,這在產品結構上恰恰對定位高端的華東葡萄酒形成補充,進一步延伸了企業的產業鏈。2006年4月,消失達10年之久的青島葡萄酒在新組建的青島葡萄酒公司下線,2009年,青島葡萄酒銷售額同比增長129%。
在對青島葡萄酒原址進行考察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張正欣意外發現,青島葡萄酒近百年的酒窖仍然保存完好,那蒙著厚厚灰塵、平臥堆積在酒窖里的數百瓶葡萄酒,歷經近百年歲月依然酒香馥郁。張正欣立即作出決定,將百年酒窖買下,並且要求每一個瓶子、每一個瓶塞都保持原樣,“就連蜘蛛網都不要動”。如今,青島葡萄酒百年酒窖已像青島華東·百利酒莊一樣,成為令人過目難忘的工業旅遊景點。“那些在歷史的淘洗中保存下來的品牌,是整個社會的財富,會讓關注它的人們感慨萬千,這正是品牌的力量。現在,我們不僅將百年酒窖作為工業旅遊點,還將其作為促使自己的員工樹立品牌意識的教育點。”張正欣說。
從2005年3月,青島葡萄釀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4月27日第一瓶青島葡萄酒下線,到2006年6月1日復出後的青島葡萄酒成功上市,只用了短短15個月時間,一個沉寂市場10年之久的老品牌在張正欣的打造下,奇蹟般復活了,與華東葡萄酒錯位行銷,迅速喚起了老消費者的感情,贏得了新消費者的喜愛。
組建航母隨著嶗山礦泉水、華東葡萄酒、嶗山可樂、青島葡萄酒等品牌在市場上的光芒日益璀璨,青島市政府看到了青島飲料行業做大做強的潛能,在2006年果斷組建青島飲料集團,由該集團控股或參股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青島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同時任命張正欣為董事長、總經理。
2006年8月,青島飲料集團正式組建成立。有著多年品牌運作經驗的張正欣對青島飲料集團的發展充滿信心。“‘嶗山、華東、青島牌’3個品牌將在全國市場同時發力,爭取到2010年底成為全國知名品牌。”自2007年開始,張正欣滿懷信心地指揮麾下的三大品牌進軍全國市場,為此,張正欣要求團隊首先轉變的還是意識,“我們一定要轉變思想意識,樹立永遠為客戶服務的意識,要銘記‘客戶至上’,要把複雜的事留給自己,把簡單送給客戶,對客戶我們要做到‘三讓’,一讓客戶滿意,二讓客戶驚喜,三讓客戶感動。”
到2009年年底,青島飲料集團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三大核心企業嶗山礦泉水公司、華東葡萄酒公司、青島葡萄酒公司均超額完成了2009年全年預算,嶗山礦泉水公司、華東葡萄酒公司、青島葡萄酒公司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2%、36%、39%。同時,三大核心企業啟動了削減成本和現金流最大化的“保溫戰略”,實施了斥資1億元建設嶗山礦泉水第五大生產基地———嶗峰口基地和斥資3億元在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萊打造萬畝葡萄種植基地和萬噸發酵中心的“逆勢擴張戰略”與關注績效、關注量化、關注執行、關注結果的“精細化管理戰略”,為三公司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嶗山礦泉水、青島葡萄酒這兩個與青島同齡的百年品牌在市場上綻放出耀眼的光彩,而華東葡萄酒和嶗山可樂更是在各自的領域獨領風騷。在品牌經濟總量達到2900億元,占據全市經濟總量半壁江山的青島,惟有張正欣掌舵著一艘由大品牌組成的品牌航母,但這些今日之星都有著無一例外的沉浮坎坷,曾經輝煌,幾臻湮滅。它們的復出新生得益於一個人。它們今天的輝煌、未來的發展也同樣得益於這個人。行業人士談起他往往津津樂道於其在葡萄酒開發、葡萄種植方面的專業成就,而在這座品牌之都,他卻是一位低調的企業家;他成功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青島本土品牌的品牌智慧,也使他成為實戰中的品牌大師,賦予這座城市媲美國際視野的品牌財富。
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經濟環境風雲變幻,眾多企業大批陷入經營困境,“有人說,食品飲料行業屬於抗風險能力強的行業,金融危機對其影響不大。對於這種觀點我不認同,實際上,為數不少的中小飲料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倒下了,只不過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一行業快速洗牌的特點而熟視無睹。”張正欣說,在依然寒冷的經濟環境裡,他和他的團隊們將懷揣著“至2010年底將嶗山、華東、青島”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的企業願景勇往直前。因為張正欣堅信:成功的品牌將是堅持到最後的品牌。

服務組織

青島飲料集團

是青島市人民政府於2005年12月26日批准組建的市直國有企業集團。
青島飲料集團現有國有控股及參股企業8家:青島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青島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青島日清食品機械有限公司、青島聯合包裝有限公司、青島富源包裝有限公司、青島翔峰包裝容器有限公司。青島飲料集團是我國第一家覆蓋酒、水和下游產業的聯合產業集團,這對於整合資源,增強主導產品的競爭力,帶動相關包裝產業的發展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青島飲料集團的主要產品為飲料、葡萄酒、洋酒、紙箱、PET包裝容器及食品包裝機械產品等。
青島飲料集團成立後,要充分發揮品牌優勢,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儘快做強做大,成為具備一定規模的聯合產業集團,為我市的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銷售“嶗山”牌系列礦泉水的國家大型企業,也是中國第一瓶天然礦泉水的誕生地。嶗山品牌起源於1905年,百年來,“嶗山”礦泉水以其悠久的歷史、卓越的品質享譽海內外,暢銷多年而不衰。
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創建於1985年,是由英國人百利先生在中國青島按歐洲酒莊模式建造的中國第一座葡萄酒酒莊,也是中國第一家按國際酒莊標準生產單品種、產地、年份高級葡萄酒的企業。
公元1912年,德國商人克勞克創建了青島市第一家葡萄酒廠—青島葡萄酒廠,採用傳統發酵工藝,釀造了酒質優異的“青島牌”葡萄酒。青島牌葡萄酒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著名的“青島牌”葡萄酒傳承近百年釀酒技術之精華,蘊涵近百年濃重的釀酒文化,加之有德商構建的近百年酒窖,為釀造高品質葡萄酒提供了極佳的環境條件,成就了“青島牌”葡萄酒無與倫比的高貴品質。

青島飲料集團:打造“飲料航母”
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素有行業風向標之稱的央視黃金時間再度出現“華東”形象廣告,一直低調的青島飲料集團藉此高調亮相,引無數猜想。其實,即使在青島人眼中,青島飲料集團也是個陌生的面孔。這家企業組建之初家底貧瘠,卻肩負著盤活多個一度沒落的百年品牌的重任,被業界戲稱為“揀破爛”。如今,華東葡萄酒、嶗山礦泉水、青島葡萄酒吹響了進軍全國市場的號角,青島飲料集團這艘“飲料航母”也正揚帆起航。
組建飲料集團劍指全國
提起青島飲料集團,不得不說到其“掌門人”張正欣,1998年以來,時任青島益青國有資產控股公司外資部部長的張正欣,先後接手了嶗山礦泉水、華東葡萄酒、青島葡萄酒三個瀕臨倒閉的品牌,三次上演了起死回生的商界神話。到2005年,華東葡萄酒的年銷售收入已經由過去的全國排名30多位進入全國前四位;嶗山礦泉水成為行業內唯一集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中國行業標誌性品牌為一身的礦泉水企業;青島葡萄酒剛剛復出一年多,產品銷售收入已突破千萬元。
一連串的成績之後,張正欣敏銳地意識到,僅靠某一飲料品牌單打獨鬥很難再有突破,組建青島飲料集團,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實力的飲料品牌成了本市飲料行業新的方向。2005年年底,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組建青島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由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青島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青島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等品牌飲料企業及相關包裝企業組成,張正欣被任命為青島飲料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這一決策對整合優勢資源,增強主導產品的競爭力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也為本市飲料行業品牌進軍全國鋪平道路。
挖掘老品牌的“新生”
“能夠決定品牌未來的,恰恰是品牌的歷史。沒有歷史底蘊,想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清晰體驗和深刻記憶,顯然是不現實的。”青島飲料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劉紅梅如是說。
毋庸置疑,在老青島市民眼裡,青島飲料集團旗下的三大品牌都是有著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品牌,它們是青島飲料集團走向全國的最寶貴財富。所以青島飲料集團一開始就以品牌而非產品的角度來確定公司發展戰略,嶗礦、華東、青島牌三個品牌在全國市場同時發力。
在這一發展戰略的指導下,華東葡萄酒斥資精心打造六星級華東百利會所,開創業內體驗式行銷模式 ;開發了6588元一瓶的限量版“極品”葡萄酒——華東百利境界葡萄酒 ,從戰略規劃到市場布局再到產品架構,放眼全國市場的華東葡萄酒邁向全面擴張期。
嶗山礦泉水在全國首家推出了“96656”大桶水服務熱線,以差異化行銷、信息化管理、高品質定位為突破口,成為行業內唯一集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中國行業標誌性品牌為一身的礦泉水企業。
歸於同一旗下的“青葡”與“華東”在今後的市場競爭中會不會出現重疊?對此劉紅梅告訴記者,葡萄酒產業在中國市場要想實現規模化發展,僅靠高端產品難以達成,必須將戰線拉向市場空間更為廣闊的大眾產品領域。於是,“青葡”果斷地將觸角伸向中端市場,推出了赤霞珠、莎當妮、解百納、薏絲琳、乾紅和乾白等6個品系24個品種,零售價在20元至60元之間。
三大品牌構築“飲料航母”
“現在的市場已經沒有國界,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品牌就沒有生命力,沒有規模就無從抵抗市場風浪的衝擊。我們不是在做產品,而是做品牌,做事業。”劉紅梅說,青島飲料集團的使命就是在2010年前將華東、嶗山、青島三個品牌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組建一個飲料行業的“品牌航母”。
要把飲料集團打造成具有強勢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在最短的時間內擴大生產規模是必然之舉。青島飲料集團成功組建後,經過縝密的前期準備工作,提出在建設好原有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斥資1億元建設萬餘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引進國際一流的德國知名品牌全自動生產線,按照國際標準建設花園式綠色現代化生產基地——嶗峰口基地。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在蓬萊投資3億元建設華東葡萄酒第二個極品綠色酒莊——華東·獵王谷酒莊,目前該基地已具雛形。
2007年,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6%,青島嶗山礦泉水有限公司增長32%,青島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增長129%;2008年,青島飲料集團仍然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今後一個時期,青島飲料集團將強力實施“3223”發展總戰略,即打造嶗山礦泉水、華東葡萄酒、青島葡萄酒三個全國知名品牌,建立卓越績效管理、精細化管理兩個體系,壯大葡萄酒 、礦泉水兩大產業,拓展青島、山東和省外三個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