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樣

老三樣

老三樣也稱“大三件”,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所不同。

基本信息

時代記憶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印記。作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三大件”,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所不同。但是,“老三樣”的歷史不會被忘記,還在父母、老人們的記憶里,還在光影中追溯。

70年代

手錶、腳踏車、縫紉機
70年代末期,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們有了消費的欲望。要結婚就要購齊了手錶腳踏車縫紉機。當時家境不錯的人家結婚時開始需要“三大件”:手錶、腳踏車、縫紉機。另外,算上收音機,合成“三轉一響”。手錶要“上海”牌,縫紉機要“蜜蜂”牌、“飛人”牌,腳踏車要“飛鴿”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檔次。
當時這些東西需要憑票用券購買,一般人家很難買到。戴了手錶的人喜歡捲起左袖子習慣性地將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現在幾點了”。家裡的縫紉機被擦得一塵不染,還要做個很講究的布套罩起來。腳踏車也要進行一番精心打扮,車座罩上帶穗的套子,車梁用布或彩紙裹起來,車條要繞上幾圈毛線轉起來才好看。車子被擦得鋥亮,快快地騎過去,留下一路“叮呤呤”的脆響,引來一片羨慕的目光。

80年代

冰櫃、彩電、洗衣機
八十年代,隨著港台電視劇的大量進入內地,沐浴了改革開放春雨的內地民眾也開始建設自己的幸福生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收入的明顯增加,腳踏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這些曾經讓一代人為擁有他們而倍感驕傲的三大件早已變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設上,開始向電氣化邁進,追求的“三大件”又變成了冰櫃、彩電、洗衣機。
後來才有不多的家庭開始用上了彩電,這“三大件”的尺寸都不大。即便冰櫃只是單門的,洗衣機是雙缸的,電視機是黑白的,人們的生活也是比蜜甜。
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紅遍大江南北,夜晚來臨時,城鄉間便多了積極尋找地方看電視的人,有電視機的好客人家便敞開了門讓人來看,滿屋滿院子的人,大板凳小椅子全派上用場,結束時還要喊上一句“明晚還來看”。農村孩子為了能找個看電視的去處,一口氣撐船走上幾里水路一點也不覺得累,不知他們的熱情跟魯迅當年小的時候趕著去看社戲的熱情哪個更高。

90年代

空調、電腦、錄像機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家庭建設又向新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大件又變成了空調、錄像機、電腦。
在當時,空調只能製冷,冷暖制式那是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事情。剛開始時家用電腦是“286”、“386”的,沒有滑鼠運行口令要人工輸入,考驗智商不說,那速度慢得像蝸牛。網路不是那么便捷,到了後來才用上了“奔騰”系列,不像後來都“雙核”了。錄像機成為電視的一種升級設備,彩電尺寸也越來越大,錄像機則讓節目可以自我定製,提高了生活的選擇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