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紀

張崇紀、張澤,同見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十六。 其後子孫繁衍,此地稱為錦田張坑,是延壽張坑的前身。 張坂後邊原有錦田張坑張氏祠堂,在黃氏祠堂左側幾十米處。

百科名片

個人簡介

張崇紀,字廣之,祖籍廣東曲江人,盛唐賢相張九齡弟、銀青光祿大夫、嶺南五府節度經略採訪處置等使、攝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殿中監、南康縣開國伯、贈揚州大都督長史張九皋七世孫,秘書監、上柱國、銀青光祿大夫、曲江縣伯張仲方元孫,梧州刺史張綺之子。

仕途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自東都洛陽下詔檄文,任命他為安徽宣州(今宣紙之鄉宣城)軍事推官。此時適逢楊行密孫儒之亂,長達十多年而未息。據《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記,時宣州一帶“八州之內,鞠為荒榛,方圓數百里,人煙斷絕”。
王審知於末代皇帝唐哀帝天佑四年(907)稱閩王后,四處搜羅人材,聽說張崇紀隱居海濱,便欲委任張崇紀為官。崇紀以先祖世代仕唐為由,不願出仕。王審知又請張崇紀長子張瑞和次子張澤出仕,兩人也與父異口同聲。張澤還寫了一首《柴桑賦》以明其志。後人有詩《張澤居》贊之:
紛紛醉拜偽朝廷,美女山居志獨醒;避地羞為長樂老,觀天幸傍少微星。
柴桑節傲真元亮,皂帽身閒正管寧;等是唐家臣子後,那堪供奉獨留馨。
張崇紀、張澤,同見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十六。張澤傳另見嘉慶惠安縣誌》卷三十。

後裔

由於無法到任,張崇紀轉入福建,選擇了時尚屬晉江惠安南部靈秀峰下海濱之地居住。張崇紀成為入閩張氏始祖之一。其後子孫繁衍,此地稱為錦田張坑,是延壽張坑的前身。
錦田與黃田相鄰。《閩書》記:“錦田山在美女峰,東有田萬頃,五代刺史張清溪居此,衣錦還鄉,人號其山為錦田,溪為錦溪。”由於張崇紀、張瀾父子及其後裔幾代人的開發,故此地後名張坂。今張坂後邊一帶尚存張坑壩、張塘等名稱。明惠安知縣葉春及撰《石洞集》卷三《惠安政書》二載:
“錦田山,郡志其前田數頃,邑志萬頃,豈漸于海耶?因畫錦名山者,郡志曰張西湖,邑志曰張清溪。”可見縣誌所記張清溪即是郡志所載之張西湖。
張坂後邊原有錦田張坑張氏祠堂,在黃氏祠堂左側幾十米處。南宋初張氏後裔遷居延壽張坑(今屬淨峰獅頭),祖祠遂為黃氏所有。今其子孫分遷各地,如泉州泉港漳浦大田尤溪沙縣仙遊莆田漳州福州廣州、台港澳及東南亞一帶。明清兩朝單惠安就計出進士十一人,舉人二十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