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河社區

張家河社區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王哥莊街道西北方,石人河西北的南山坡下,東鄰浦里社區,南鄰何家社區,西鄰西山,距街道辦事處駐地4.2公里。

張家河社區位置

社區概況

 
2004年,社區131戶,362人,以張姓為多,約占45%,劉、江兩姓占45%。

社區沿革

相傳,張氏祖張奎於清朝初年由萊陽縣遷此為黃家(明萬曆兵部侍郎黃嘉善後人)看山定居,張家河從村前自東向西流過,該村因此得名。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1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黃泥崖等34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社區經濟

社區經濟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127畝,山嵐300畝,生態公益林295.5畝,栽植黑松、蘋果、杏、桃、櫻桃、山楂等樹。1997年社區,進行河蟹試養獲得成功。居民開辦工業企業,在社區東建起新樓區。建設擁有經濟園、休閒園和花圃園的西山生態觀光園, 形成春為觀花賞果,夏為休養避暑,秋為觀葉食果,冬為休閒娛樂的四季樂園。
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1100萬元,人均5000元。

社區景點

該村所屬石橋子自然村的劉氏祖“奎”,於清朝乾隆末年由後疃遷此定居,因村南河溝上有一天然石橋,以此取名。在村西的黃家西坡下,有明末重臣黃嘉善的第七墓葬(為防盜墓以假亂真),墓前有一泉,水質甘冽,終年不涸。此人官至兵部侍郎,墓葬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發源於龍虎澗的張家河,經浦里村東與石人河匯流,向東入黃海,流程約2.5公里,流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系季節性河流。沿河修有張家河水庫,庫容量達100萬立方米,可澆地1000餘畝。石人河西北側有一躺著的石人,相傳是住在南槽的十個仙人兄弟中的老七去即墨城趕大集,喝醉了酒,在回家路過此處休息醒酒而成,其餘九兄弟便是石人河沿岸形態各異的石人。村南由東向西有黃家西坡、搖晃磅、五條耩、小竹園、圍子石屋等山巒,還有偎依在果木蔥蘢、盛景薈翠山巒上的搖晃磅、餑餑石、鹿角石、猴子石、福泰庵、狐仙洞等孕育著美妙神話的奇石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