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橋阻擊戰

張大橋阻擊戰

惡戰了一天一夜的張大橋阻擊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中國軍隊馳援界首城爭取了時間。 此時的界首,處於黃泛區的邊緣,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時有“小上海”之稱。 騎二軍軍長何柱國也親自指揮一團在界首西北方向集結,破壞日軍的交通,使其無法補給。

 在日軍渡過黃河侵犯豫皖蘇邊界的過程中,時有“小上海”之稱的界首城並沒有遭到多大的破壞。這主要得益於那場發生在城區十里外的阻擊戰。
惡戰了一天一夜的張大橋阻擊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中國軍隊馳援界首城爭取了時間。70年過去了,原本的張大橋阻擊戰的戰場上,已拔地而起了一棟棟樓房,寬闊的公路四通八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如今“張大橋阻擊戰遺址”紀念碑,永遠向後人昭示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惡戰。
日寇兵臨城下
194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從四面八方雲集界首的商賈和界首城的居民們內心忐忑不安:數百瘋狂至極的日軍進犯界首,眼看就將兵臨城下。
日軍進犯界首是早有預謀的。1938年夏,徐州會戰之後,日軍攻占沿津浦、隴海線的徐州、蚌埠、商丘、開封等城市。
此時的界首,處於黃泛區的邊緣,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時有“小上海”之稱。界首這個皖西北重鎮在經濟、政治和交通方面的戰略優勢明顯,日軍對這塊“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941年1月25日,侵華日軍第35師團和騎兵第4旅團各一部,以西山秀雄為總指揮,糾集了亳縣、鹿邑兩縣汪偽軍張嵐峰部曹大中、李中毅各一個師的駐軍總兵力4000餘人,調集兵車數百輛,配有山炮、裝甲車,組成機械化部隊,由商丘向南移動。25日在亳鹿公路上集結,兵分兩路南下進犯。一路沿渦河左岸向蒙城方向進犯;另一路配備裝甲車、大炮等先進武器,配合汪偽軍張嵐峰部約2500餘人,取道白馬驛、倪邱、雙浮,直取太和。
當時,偽軍進犯至太和的舊縣集時,又分兵數百餘人,由舊縣西犯,經蔡廟、宋寨、官路王、天保寨(今欒寨)、靳寨、肖莊、張大橋,直指界首城。
日軍一路燒殺搶掠,激起了民眾的極大憤怒。在中共沈丘縣委和中共界首特支的組織領導下,界首人民掀起了抗日高潮。
中共界首特支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利用舊曆年關宣傳發動民眾,指派骨幹共產黨員王文成和董仲珊赴沙河南東王老家和沙河北光武廟兩地,組織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游擊武裝,隨時準備上戰場抗擊日軍。與此同時,中國國民黨界首地方駐軍騎二軍軍長何柱國也積極調兵遣將,決心保衛界首。2月3日,日軍進犯至界首境,4日穿大黃廟侵占欒寨,5日進犯張大橋。
惡戰一天一夜
守衛在張大橋黃泛區河堤西側的一團官兵,於2月5日(農曆正月初十)凌晨發現日偽軍進犯張大橋前沿陣地後,立即進行頑強阻擊,並火速向軍部報告日軍情況。
指揮部已經駐移到界首徐寨的騎二軍軍長何柱國,據情命令一團團長曹鵬固守黃泛區西側河堤,又令二團二營營長栗建創指揮三營官兵向張大橋進犯日軍發起攻擊。
一團團長曹鵬按照軍部指示,命令全團官兵固守黃泛西側河堤,並以迫擊炮為掩護。二營營長栗建創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三營官兵向張大橋進犯日軍發起猛攻。
曾參加過“西安事變”的三營八連連長郭清保是講武堂出身的一條東北硬漢,看到日軍屢犯,郭清保主動請纓,帶領八連擔當突擊任務。
跟隨郭清保八連之後,七連、九連也先後出擊。郭清保接受先鋒突擊任務後,飛身躍上大堤,率領全連官兵越過大堤,冒著日軍的炮火,向張大橋日軍猛攻,打得日軍偽軍龜縮一團。
當郭清保率部攻擊到離日軍200米處時,日軍的機槍大炮突然像急風暴雨般射來,八連官兵浴血衝殺,傷亡慘重。
當時的地下共產黨員、騎二軍三營營長於維哲親手栽培的連長郭清保和排長唐玉才相繼壯烈犧牲,班長劉灝、胡華等也先後陣亡。八連失去指揮,人員傷亡過半,攻擊受阻。
但八連有效地牽制了日軍的進犯速度。午後,日軍大批後續部隊到達張大橋,以密集的炮火壓制一團掩護的火力,又以大批兵力向守衛河堤的一團迅速衝擊。
戰鬥從凌晨一直持續到天黑,雙方互有傷亡。由於中國軍隊增援部隊較遠,遠程奔襲時遇日軍堵截,貽誤了戰機。
再加上守衛力量薄弱,傍晚時分,中國軍隊守軍部隊被迫向西北方向撤退,二團三營七連、八連、九連殘部沿河堤向東南方向撤退。
時打時退,中國軍隊繼續牽制日進侵犯的步伐,一直牽制到6日凌晨。
爭取馳援時間
2月6日晨,日軍逼近界首城,大炮一發接著一發往城內打,許多房屋被炸毀,火光沖天,硝煙瀰漫,城內百姓紛紛逃命。
由於炮火猛烈,日軍進城後,住進了陳公館和大王廟,並在陳公館、大王廟內架起數門大炮,向沙河南岸炮擊達兩個多小時,打得劉興集到處是炮彈坑,硝煙籠罩界首全城,煙霧瀰漫數里之外。
日本兵在城內恣意橫行,砸開許多民房店鋪哄搶財物,凡能帶走的財物幾乎被搶掠一空。但日軍的囂張氣焰並沒持續多長時間。
早在2月5日夜,在張大橋阻擊戰激戰正酣的時候,國民黨騎二軍步兵旅旅長孟紹周、二團團長邵平章率增援部隊突破日軍的封鎖線,抵達界首東南地區集結。
騎二軍軍長何柱國也親自指揮一團在界首西北方向集結,破壞日軍的交通,使其無法補給。同時,指揮二團二營向界首東南地區與二團靠近,加緊休整,構築工事,做好反攻準備。
也是在這天夜裡,國民黨騎三師八團馬彪率部由渦陽西北火速趕到界首,抵近日軍背後,如此四面布網,對日軍形成了合圍之勢。
剛剛侵占界首的日軍見形勢不妙,害怕被圍殲,未等站穩腳根,便於2月6日上午用汽車裝載著未來得及火焚的90餘具死屍和搶掠的財物,倉皇撤離界首。
隨後騎二軍軍長何柱國親臨張大橋,召開連級以上幹部會議,作了戰地講評,表彰獎勵了作戰有功官兵。
界首市黨史辦主任段彬認為,張大橋阻擊戰牽制了日軍進攻界首城的步伐,為抗日軍隊集結界首贏得了時間,這使得進犯界首城的日軍不得已棄城而逃,讓“小上海”免遭嚴重破壞。
當然,張大橋阻擊戰的貢獻不僅僅如此。“首先,張大橋阻擊戰是積極抗戰的典範,也大大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界首軍民甚至是豫皖蘇軍民抵抗日軍侵略的士氣。”段彬說。
關於這次阻擊戰的意義,界首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自忠在其作品《千古風華界首賦》中也有描述:迨至抗戰時期,“小上海”脫穎而出,界首城空前繁華。張大橋保衛戰,殲敵黃泥窪,浩氣沖斗牛,揚國民之志氣,保吾鄉之沃疇
而為了贏得這些,數千軍民浴血奮戰,39位抗日戰士長眠在了張大橋的戰場上。
永遠的豐碑
為紀念在張大橋阻擊戰中英勇犧牲的民族愛國將士,牢記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界首、殘酷殺害界首人民的滔天罪行,1944年10月,界首人民和騎二軍官兵為39位陣亡戰士在界首城北關選擇墓地,建立公墓。
同時,還在致中街南端修建了“七七抗戰”紀念塔,塔前設一門,面朝沙河,上書“湔雪中華恥,飲盡仇讎血”。可惜,碑體毀於“文革”初期。1994年10月,在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前夕,中共界首市委、界首市人民政府納各界之雅言,重建“七七抗戰”紀念碑,碑體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岩大理石鑲嶔,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親筆題詞。
該市還在主碑四周建設紀念廣場,種植青松翠柏,告慰先賢忠烈。每年的抗戰紀念日,都會有社會各界民眾自發來此紀念和憑弔,還被授牌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大橋阻擊戰已經過去了70年,原本的戰場上,現在拔地而起了一棟棟樓房,寬闊的公路四通八達,已經很難再嗅到戰爭硝煙的痕跡。2010年6月,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之際,中共界首市委、界首市人民政府特在城北10里處的張大橋阻擊戰遺址立碑勒石,追念英魂,昭告來者。
“界首市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視修建紀念廣場和立碑就是為了提醒廣大幹部民眾牢記歷史,不忘過去。”段彬說。
而“牢記歷史,不忘過去”不僅僅體現在“七七抗戰”紀念碑、張大橋阻擊戰的立碑勒石等有形的紀念設施上,更是深深地刻在人們心中。世世代代的界首人們都不會忘記張大橋阻擊戰的歷史和不能悉數熟知的39位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