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堂烈士

1937年10月,受黨組織委派接管二區區公所,任區長。 1940年日軍大掃蕩,他同敵人迂迴周旋,堅持鬥爭,動員20多名學生參加抗日隊伍。 1941年10月,被閻頑軍隊抓捕後活埋處死,英勇就義。

6歲喪父,全家8口靠母親手工勞作和親友接濟維生。儘管貧困,舉家仍竭力供其攻讀,直至汾河中學畢業。中學畢業後,在下柵村任教,常給學生灌輸進步思想。校長反對學生演出軍閥混戰禍國殃民戲劇,他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取得勝利。“九一八”事變後,他組建抗日救國會,展示閻錫山政權殘殺太原學運領袖穆光政的圖片,抨擊國民黨當局不抵抗日軍侵略的行徑。1937年10月,受黨組織委派接管二區區公所,任區長。帶領區幹部及兩名區警,堅決推行抗日合理負擔政策,並很快組建起一支150人的抗日游擊隊,後改編為八路軍晉西遊擊大隊三中隊,任中隊長。他善於進行說理鬥爭,使一時受矇騙民眾很快醒悟,起來抗日。對誣衊共產黨、破壞抗日的反動分子給予嚴懲,使孝義二區的政權牢牢掌握在共產黨手中。1938年日軍侵占孝義城,形勢惡化。八路軍一一五師以兌九峪為中心建立抗日根據地。他調任三區(兌九峪區)區長。1940年日軍大掃蕩,他同敵人迂回周旋,堅持鬥爭,動員20多名學生參加抗日隊伍。“晉西事變”後,轉入地下鬥爭,憑藉民眾掩護,通過社會關係,利用“青幫”等多種渠道,開當鋪進行隱蔽活動。1941年10月,被閻頑軍隊抓捕後活埋處死,英勇就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