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堂

能忍堂

1925年夏考入北京中國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10月被捕入獄, 1930年10月出獄後,調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能忍堂”

張友清父母合影

能忍堂

張氏“能忍堂”座落在陝西省神木縣城西五道巷15號,是張氏清初期遷居神木至今16代居住的祖屋, 是由張氏三世祖武信騎尉(武官正七品)張大勛所建。
“能忍堂”是張氏秉承 “百忍傳家”家風,以能忍者安所取的堂名,也是張友清烈士的故居. 據張氏能忍堂記《脈脈相承》中記載張氏早期以行武出身,出過2個武信騎尉(武官正七品)1個九品壽官, 4個修武佐校尉(從九品),到清中後期張氏大門以讀書為主有鄉飲介賓、國子監太學生、生員等,其餘以經商為業,該院建於清早期, 坐北朝南,東西、南北長各20米,是嚴格按照當時規制(正七品標準)所建四合五天井院, 家傳修建時備足料按風水擇吉修建了3年,大門開在東南角為廣亮式,大門門檻、門板上包有鐵皮、鐵釘裝飾,古樸威嚴,進入大門對面為磚雕照壁,由兩個鹿形和壽桃形組成的飽滿的大紅福子,寓意為福祿壽,向西由二門進入院子,正房為五明兩暗七間房,東西房各三間,南房五間,四角由四個小天井組成,正房屋檐下懸掛著藍底金字“鹿鳴嘉賓”匾額,是張氏七世祖鄉飲介賓張懷天因造福鄉里,由鄉飲推舉榮幸赴京參加鹹豐帝設的鹿鳴宴,由秦晉親友公贈的匾額,門的兩側掛著紅布六角宮燈一對,進入正房,正面是木雕彩繪佛龕,上掛“豐財聚” 匾額,表現出張氏作為商人對財富的追求,屋頂掛著兩對玻璃宮燈,佛龕兩側是豎櫃和頂廂,東西兩側為萬字形的扇子,東有一木床,上有琴桌,西為躺櫃,供奉神主,東西兩側為耳閣子,內有火炕和豎櫃,過了耳閣子便進入小正房,小正房通向小院和院子,門窗為萬字和菱形長條,方格形,從視覺上打破了單一呆板的格局。
該院在修建時張氏將祈福、祝願和處世之道體現在院內的各個角落,取堂名為“能忍堂”,大門題字為“惟適之安”,警示後人要適應時世,安居樂業,在照壁上刻有福字,二門上題為為“綏福”(安定福之意) 東小院門為“介福”(被福蓋之地),西小院門為“凝庥”(為上天護佑積善之人),家中所掛楹聯也顯示了張氏的做人原則:“但寬一步常無失,每積三分總有餘”,“創業維艱祖宗倍嘗辛苦,守成不易子孫宜戒奢華”等格言告戒教育子孫.
張宅歷經400多年,現基本保存了當時的原物原貌,現存的物品有:佛龕,鹹豐丁巳年(1857)匾額一塊,宮燈3對,紗燈2對,斗燈一對,落地木雕燈1對,風燈2對,穿衣鏡3塊,帽鏡1對,瓷胎漆繪花瓶3個,銅火鍋1個,小花瓶(殘)2對,豎櫃12頂,頂廂8個,帽桶1個,捧盒1個,銀櫃1個,美式、日式自鳴鐘各1個,席桌2張,印花桌裙1塊,席椅2對,躺櫃8個,帳本、線裝醫書,往來書信,字畫和張友清用過的桌子、凳子。院子基本保持原貌,五脊六獸,煙囪上有樓牌,正房瓦上定有鐵釘,房內仰塵為木板.
該院歷經戰亂:1:曾在清末回民義軍火燒神木時,此房被搶劫後點著,回軍走後,藏在屋頂2個蒙古避難人及時將火壓滅,現火燒痕跡依存;2:抗戰時日本飛機轟炸,隔壁院被炸平,該院又一次倖免,3:文革中破四舊,紅衛兵抄家將佛龕等打掉,門上的匾摘下。
近年我們已基本恢復原貌,經過幾次戰亂能原樣保留至今確屬不易,此院現為神木存留極少的四合院中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張友清

張友清

張友清又名張學靜、劉光遠、張一新、張又清、王彥青。陝西省神木縣人。
(1906~1942)原名張學靜,字守仁,新農,陝西神木人。
1921年秋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1925年夏考入北京中國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暑假回到神木,宣傳和組織黨的工作,建立了縣工會、商民協會、學生聯合會和農民協會。
1927年春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浦軍校)武漢分校,5月參加討伐新軍閥夏斗寅的戰鬥。7月派往暫編第十九軍高桂滋部任參謀。
1928年任楊虎城部第十軍軍部少校參謀,後任政治處民運工作隊隊長;同時擔任中共太和縣委員。
1928年任中共亳縣特分委委員兼鹿邑縣委書記,組織皖北暴動。
1929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10月被捕入獄,
1930年10月出獄後,調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次年春他又被捕入獄。在獄中五年半,任中共支部委員,
1936年秋,經中共組織營救出獄。11月任中共山西工委書記。
1937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白區工作會議。
1937年7月張友清任山西省委書記,
1938年5月,張改任省委委員黨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10月又兼任統戰部部長。
1939年張友清作為晉西南區黨委代表,常駐秋林,領導那裡共產黨員和進步勢力同閻錫山頑固勢力進行鬥爭.
1941年12月,張調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代理宣傳部部長、調查研究室副主任,同時兼任八路軍司令部秘書長,協助彭德懷、楊尚昆、等處理北方局和八路軍司令部的日常工作。
1942年5月,日軍對晉東南發動“大掃蕩”。張在十字嶺不幸被日軍俘虜,關進日軍太原俘虜營。同年7月7日獄中犧牲
能仁堂照片

張友清故居能忍堂

張氏“能忍堂”座落在陝西省神木縣城西五道巷15號,是張氏在清初期由山西省永寧州(今離石市)遷居神木至今16 
代居住的祖屋,是由張氏九世祖武信騎尉(武官正七品)張大勛所建,“能忍堂”是張氏秉承 “百忍傳家”家風,以能忍者安所取的堂名,也是中共黨史人物張友清烈士的故居。 據張氏能忍堂記《脈脈相承》中記載張氏早期以行伍出身,出過2個武信騎尉(武官正七品)1個九品壽官, 4個修武佐校尉(從九品),到清中後期張氏以讀書為主有鄉飲介賓、國子監太學生、生員、文癢生等,其餘以經商為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