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塞席爾前總統弗朗斯·阿爾貝·勒內(France Albert Rene),1935年11月16日生於馬埃島。1954年在倫敦大學學習法律,1958年回國任律師。1977年6月發動政變,自任總統,並於1979~1988年5次連任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財政部長、外長和國防部長等職。1993年7月在塞首次多黨大選中當選總統,1998年3月蟬聯。主要著作有《鬥爭的哲學》、《展望未來》、《新地平線》等。曾於1975(作為人民聯合黨主席)、1978、1983、1991和1995年(作為總統)5次訪華。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France Albert Rene),1935年11月16日生於塞席爾馬埃島。1977年6月發動政變,自任總統,並於1979~1988年5次連任總統,2004年4月將總統職務移交副總統米歇爾。

所在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

簡介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塞席爾弗朗斯.阿爾貝.勒內(France Albert Rene),1935年11月16日生於塞席爾馬埃島。塞席爾西印度洋群島國家,由115個大小島嶼組成。西距肯亞蒙巴薩港1593公里,西南距馬達加斯加925公里,南與模里西斯隔海相望。

【民族】主要是塞席爾人-亞洲、非洲和歐洲的混血種。.

【語言】克里奧爾語為國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宗教】居民中90%信奉羅馬天主教,8%信奉英國國教,2%信奉其它宗教。

【首都】維多利亞(Victoria)。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4小時;比台北時間晚4小時。

政治

勒內執政後,實行一黨制,推行醫療、教育免費等高福利政策,保持了政局的長期穩定。1991年塞改行多黨制。1993年7月,1998年3月,2001年9月勒內三次蟬聯總統。勒內2004年初將總統職務移交副總統米歇爾。米上台後,出台經濟社會調整計畫,緩解社會壓力。2005年4月,人陣黨代會決定米及副總統貝爾蒙為次年總統大選人陣候選人。2006年7月28日至30日,塞席爾舉行獨立以來第四屆總統選舉,米歇爾以53.7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8月1日宣誓就職。

憲法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現行憲法於1993年6月制訂並生效,1996年7月和2000年5月兩次修訂。憲法規定:塞席爾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1屆。總統可在第一或第二任期就職滿一年後的任何時期,以公告形式要求舉行下屆總統選舉,亦可在總統候選人提名日之前將該公告取消;當總統職務因總統死亡或辭職而空缺,或因其他原因總統停止行使職權時,將由議會多數通過,確定一名部長行使總統職權,直至選出新總統為止;當選總統在就職前死亡,由當選總統指定的副總統接替總統職務。司法權屬最高法院。

議會

稱國民議會,一院制,為塞最高立法機構,議員任期5年。本屆議會於2002年12月成立。共有34名議員,其中25名由各選區直接選出,9名按各政黨獲票總數的比例推出。人陣23席,民族黨11席。議長弗朗西斯·麥克格雷戈爾(FRANCIS MACGREGOR)。

政府

實行總統制。內閣為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政策。本屆政府於2006年8月組成,共12名成員。主要包括:總統兼國防、內政、風險和災難管理、法務部長,副總統兼旅遊和交通、公共管理部長,指定部長兼財政部長,藝術、文化和體育部長,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投資、工業和技術部長,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社區發展和青年部長。國土整治和住房部長,教育部長,衛生部長,社會事務和就業部長。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5個區。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司法機構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由最高法院、抗訴法院、地方法院和法庭組成。最高法院由大法官、陪席法官和助理法官組成。抗訴法院由院長、兩名或兩名以上抗訴法官和文職法官組成。總檢察長為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總統根據憲法任命委員會提議任命檢察長、大法官、抗訴法院院長、抗訴法官、法官助理等,上述職務均任職7年,檢察長、法官任職期間,不得解除其職務。此外還設有制憲法庭,專門受理違憲訴訟,保證憲法的權威性。

政黨

目前,塞席爾正式註冊的政黨有4個,分別是:

(1)塞席爾人民進步陣線(Seychelles People's Progressive Front簡稱人陣): 執政黨。前身是塞席爾人民聯合黨,成立於1964年,1978年6月改現名。現有中央委員23名(任期4年),黨員2.2萬多名。人陣成立初期,其章程明確提出“要根除一切形式的剝削,建設社會主義,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1991年後,其政策大幅調整,決定由一黨制向多元化政治過渡,人陣由先進分子組成的黨過渡到向全體塞公民開放的民眾性政治組織,不再提及建設社會主義。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2)塞席爾民族黨(The National Party of Seychelles):反對黨。原名聯合反對黨,1993年6月成立,1998年7月改現名。由塞席爾人黨、塞席爾民族運動和塞席爾民族聯盟聯合組成。綱領是建立一個嶄新的民主政府。2004年10月,召開年度代表大會,呼籲政府解決腐敗、生活費用昂貴、推進就業人員本國化、公平提供住房等問題。會議再次選舉韋維爾·拉姆卡拉旺(WAVEL RAMKALAWAN)為黨主席並作為總統候選人參加2006年大選。

(3)塞席爾民主黨(Seychelles Democratic Party): 在野黨。1964年成立。1976年塞獨立時,與人民聯合黨組成聯合政府,民主黨主席曼卡姆任總統。1977年勒內發動政變上台,該黨被取締。1992年3月重新註冊為合法政黨。主張通過對話和磋商實現國家穩定,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和自由競爭,對外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與鄰國的關係。推行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塞席爾至上”主張。

(4)塞席爾社會民主聯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在野黨,1999年4月成立。現有黨員150人左右。宗旨是為自由公民提供一個論壇,短期目標為振興經濟,政治活動主要集中在經濟和教育領域,

對外關係

外交: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主張建立印度洋和平區,反對超級大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重視同開發中國家的合作,特別是西南印度洋島國間的區域合作。

與中國建交日期:1976年6月30日

與中國關係大事記:1996年: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訪問塞席爾。

1997年:

應塞席爾共和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抵達維多利亞,對塞席爾進行為期兩天的工作訪問。

中國和塞席爾雙方簽署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塞席爾共和國政府提供無償援助的換文》。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會見了以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政府旅遊和運輸部長西莫內率領的塞席爾人民進步陣線代表團。

1998年:

塞席爾副總統米歇爾應邀訪問中國,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會見了他。

由中共中央委員、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劉雲山率領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訪問塞席爾。

中國安徽省雜技團應邀訪問塞席爾並在首都維多利亞舉行首場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中國駐塞席爾大使王信石舉行國慶招待會。塞席爾代總統貝爾蒙、政府文化部長杜加西等200多人出席招待會。

由教育和文化部長皮拉伊率領的塞席爾文化代表團訪問中國。

1999年:

由中央委員兼政府農業和海洋資源部長朱莫率領的塞席爾人民進步陣線代表團應邀訪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會見了朱莫一行。

塞席爾外交部長博納拉姆應邀訪華,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會見了博納拉姆並與他舉行了會談。

2000年:

塞席爾代總統米歇爾在維多利亞會見了來訪的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米歇爾和唐家璇對兩國建交24年來的友好合作關係的健康、順利發展表示滿意,並願在新世紀繼續擴大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唐家璇一行是17日抵達塞席爾訪問的。在與米歇爾舉行會談前,他還同塞席爾外長博納拉姆進行了會談,簽署了中國同塞席爾經濟技術合作換文。

個人經歷簡介

塞席爾前總統弗朗斯.阿爾貝.勒內(France Albert Rene),1935年11月16日生於馬埃島。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1954年在倫敦大學學習法律,1958年回國任律師。

1961年再次赴英學習政治學並加入英工黨。

1964年6月回塞創建塞席爾人民聯合黨並任主席。

1965年後兩次當選立法議會議員。1970年塞實行內部自治時,任議會反對黨領袖。

1975年任工程和土地發展部長,1976年任聯合政府總理。

1977年6月發動政變,自任總統,並於1979~1988年5次連任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財政部長、外長和國防部長等職。

1993年7月在塞首次多黨大選中當選總統,1998年3月蟬聯。

主要著作有《鬥爭的哲學》、《展望未來》、《新地平線》等。

曾於1975(作為人民聯合黨主席)、1978、1983、1991和1995年(作為總統)5次訪華。2004年4月任滿去職。

相關大事記

1991年:

5個反對勒內總統的政黨,包括塞席爾民主黨,組成聯盟。前總統曼卡姆組織支持者舉行“爭取民主十字進”。

勒內總統呼籲持不同政見者返回國內。

塞席爾取消黨禁,改行多黨制。

1992年:

前總統曼卡姆回國,領導新民主黨。

選舉20人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

民主黨退出憲法起草委員會。

就憲法舉行全民公決。

1993年:

第二個憲法委員會開始工作。

勒內總統改組內閣,放棄國防部長職位。

第二個憲法委員會起草的新憲法草案出台。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弗朗斯·阿爾貝·勒內

全民投票通過新憲法草案。

塞席爾舉行了16年以來的首次多黨選舉,選舉總統和人民議會議員。現任總統勒內獲得59.5%的選票而連任總統。大選後,塞席爾政府開始從實行社會主義的改革逐步過渡到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策。

1994年:

成立免稅國家貿易區,國家擁有的港口變為私人所有。

1995年:

政府對旅遊、農業和漁業加工等行業實行私有化。

民主黨內部分裂。

通過經濟發展法。

1996年:

“七國集團”對塞席爾的經濟發展法進行調查,政府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勒內任主席。

政府頒布阻止利用經濟發展法進行洗錢的法令。

憲法作多處修改,增設副總統職位。

1997年: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首腦會議一致同意接納塞席爾為成員國。

相關國家簡介

16世紀,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島"。

1756年,法國占領,並以"塞席爾" 命名。

1794年,英國取代法國。後英、法多次易手,輪流占領。

1814年,英法簽訂和約,塞席爾成為英國殖民地,歸英國在模里西斯的殖民當局管轄。

1903年改為英直轄殖民地。1970年實行內部自治。

1976年6月29日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仍留在大英國協內。

主黨主席曼卡姆任總統,人民聯合黨主席勒內任總理。1977年6月5日,勒內發動政變推翻曼卡姆,任總統。

非洲在任最長的領導人

非洲在任最長的42個領導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