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崗渠

引崗渠

引崗渠以崗南水庫為水源,流經平山地面22公里,到冶河樞紐分高低兩線。低線由倒虹吸穿過冶河河床引入源泉渠。高線經冶河渡槽、七畝隧洞,又經8公里出平山到獲鹿地面,在獲鹿西部山區蜿蜒近58公里到達元氏縣地面,在元氏山前丘陵經14公里到八一水庫,引崗渠全長102公里。該渠設計流量22立方米/秒,直接灌溉面積18.5萬畝,並為三縣的五個灌區和兩座水庫配水,間接灌溉37.5萬畝,總受益面積56萬畝。引崗渠是石家莊地區歷史上重大的水利工程,在河北省亦屈指可數。陳永貴視察以後說:“這是中國的第二條紅旗渠”。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引崗渠引崗渠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乾旱缺水對獲鹿人民形成了嚴重的威脅,“旱收平原澇收山,湊湊合合八成年”,多少年來保持的“老八成”局面受到衝撞。山區丘陵的一些地方還在飢餓之中熬煎,獲鹿人民盼水的渴望引起了地區領導的高度重視。在經過充分的醞釀之後,1968年徵詢設計方案,1969年初勘測設計,年底引崗渠破土動工。在上級領導和駐地軍民的大力支持下,獲鹿、平山、元氏三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民眾、團結治水,經過五年時間的頑強拼搏,於1974年11月15日全線竣工通水。河北引崗渠位於石家莊西部丘陵平原銜接地帶,途徑平山、鹿泉、元氏三縣市,乾渠總長102km。由崗南水庫和冶河雙重水源統一調配供水,供水保證率達95%以上。其控制灌區面積4.49萬hm2,規劃灌溉面積2.836萬hm2,有效灌溉面積2.66萬hm2。

修建過程

引崗渠引崗渠
1969年底,三縣人民在102公里的渠線上擺開了戰場,橫跨冶河全長1170米的渡槽,和2700多米的王常峪隧洞是引崗渠的點睛之筆。由於工程浩大,三縣的財力、物力不能適應需要,上級支持也不能滿足,施工工具、生活用品及部分物資都是社隊自帶,當時是“自帶工具,自帶糧,勒緊腰帶戰引崗”。施工之初都是土法上馬,有一首打油詩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手握鋼釺用錘砸,上下井口麻繩拉,提著油燈點炮捻,排風趕煙土辦法”。三縣人民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沒有機器,土法上馬;沒有技術,乾中學習;沒有資金,動員民眾自籌,機關單位幫助;男勞力不足,婦女參戰,真是全民動員,全民參戰,逼到了砸鍋賣鐵戰引崗的地步。在運輸困難的時候,縣委領導、中層幹部和民工一樣拉著水泥,拉著料石往工地送。在冰冷的冬天下水和民工一樣地挖取沙石,在危險的隧洞裡和高高的渡槽上,在100多公里的渠線上,都是和民工們一樣地流血流汗。在最困難的時候,駐地軍隊、老將軍、企事業單位伸出了友誼之手,在物資、設備、技術、人員等方面給予了無私的支援,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闖過了一道道難關。經過五年奮戰,投工1939萬多個,動土石方750多萬立方米,投資5571.5萬元,用心血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頌歌——“引崗戰歌”。
1996年,石家莊一帶發生水災,鹿泉是重災區,李鵬總理親自到鹿泉城鄉慰問。山洪給引崗渠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當時,冶河渡槽下的水面寬達1000多米,河水最大洪峰每秒12600立方米。這次百年不遇的洪水,對引崗渠是一次歷史性的考驗。冶河渡槽和倒虹吸安然無恙,其他主要建築物也完好無損;但是,明渠、大中型墊方、石牆、混凝土牆等防滲工程多處滑坡,橋涵、斗口等建築物被沖毀,山體滑坡造成淤積到乾渠內一到二米,有的甚至高達七、八米,水毀工程造成渠道不能正常運行。面對洪水的肆虐,引崗人並沒有被嚇倒,各級領導也非常重視。時任石家莊市委副書記的彭造嶺,副市長李清親自在“修復冶河水毀工程指揮部”掛職。鹿泉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軍民發揚引崗精神,儘快恢復水毀工程。
由於引崗渠運行二十多年和1996年的特大洪災,引崗渠開始第二次創業,從1998年開始連續奮戰9年,累計投資9760萬元,乾渠墊方加固及險段處理和明渠防滲51.24公里;明渠改暗渠4.5公里;源泉渠倒虹吸1.19公里;支渠防滲改造配套21.6公里;新建、改建及配套改造橋、閘、涵、渡槽等渠系建築物201座。累計完成工程量1157.06完萬立方米。工程竣工後,即可投入運行。
引崗渠水從崗南水庫主壩右側的泄水閘流出,沿太行山腰曲曲盤繞,穿過無名山、常峪嶺、光祿山、九里山、狸虎山等20多個山頭,跨過溫塘河、馬冢河、冶河、太平河、洨河、北沙河等50多條河流。經過總長12華里的七條隧洞和兩條倒虹吸,經過全長六華里的21座渡槽和386座橋涵。把清澈的渠水送上丘陵崗坡的層層梯田,送到大大小小的塘壩水庫,使大地披綠,山河換裝。
引崗渠建成的通水,不僅實現了“引來一渠水,換來萬擔糧”的最初願望,而且,沿渠綠化,森林面積增加,沿渠建了水庫、塘壩,有效地補給地下水,對改善了生態環境也有一定的好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可觀。特別是獲鹿縣受益最大,引崗渠通水,糧棉增產,百業俱興,跨入了先進行列。1990年,經濟實力跨入河北省“十強”,1993年,躍居全省“十強”第二位。1994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獲鹿縣建制設立鹿泉市,為鹿泉的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2000年躍居全省“十強”榜首,2000年以來連續躋身全國百強,在鹿泉的發展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影響

引崗渠建成的通水,不僅實現了“引來一渠水,換來萬擔糧”的最初願望,而且,沿渠綠化,森林面積增加,沿渠建了水庫、塘壩,有效地補給地下水,對改善了生態環境也有一定的好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可觀。特別是獲鹿縣受益最大,引崗渠通水,糧棉增產,百業俱興,跨入了先進行列。1990年,經濟實力跨入河北省“十強”,1993年,躍居全省“十強”第二位。1994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獲鹿縣建制設立鹿泉市,為鹿泉的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2000年躍居全省“十強”榜首,2000年以來連續躋身全國百強,在鹿泉的發展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引崗渠的建成,使人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精神力量的威力,形成了人們認可的“引崗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難,有“引崗精神”就可以克服,“引崗精神”成為三縣人民戰勝各種困難的法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