弐瓶勉

弐瓶勉

弐瓶勉是著名SF漫畫家,因其推出的《BLAME!》而名聲大噪。這兩年一直在日本講談社發展的貳瓶勉跳槽到集英社,並於2005年5月在《月刊ULTRA JUMP》發表新作《ABARA》。

基本信息

【姓名】弐瓶 勉
【英文】Tsutomu Nihei
著名SF漫畫家,最初在美國紐約獲得建築學學位,後回國Kodansha雜誌社,此後開始從事漫畫事業,先作為高橋努的助手,《BLAME!》的推出,使貳瓶勉名聲大噪,《BLAME!》港譯作《特工次世代》,作為一部充斥著後現代意識青年向作品,糅和了美式畫風和日式人設,自從在講談社《月刊afternoon》上連載以來就吸引了一群哥特青年並推出了日文、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韓文、泰文以及香港中文等等諸多版本,擁有大量機械控,高層蹦極死忠,戀幽閉恐懼癖和偽dark藝術愛好者。 貳瓶勉在美國生活多年,他在美國出版的《wolverine--snikt》,以美國著名漫畫故事《X-men》中的金剛狼作為主要人物畫的同人作品。這兩年一直在日本講談社發展的貳瓶勉跳槽到集英社,並於2005年5月在《月刊ULTRA JUMP》發表新作《ABARA》。
【主要作品】
《noise》
《Dead Heads》
《Digimortal》
《BLAME!》
《Blame! and so on》原畫集
《Blame學園》
《Net Sphere Engineer》
《ZEB-NOID》
《Wolverine--snikt》
《BIOMEGA》
《ABARA》
《Sabrina》
豆瓣網中對於弐瓶勉的介紹:
,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專業是建築,在美國紐約獲得建築學學位,並曾在美國某公司任職,然後回到日本開始了他的漫畫事業.加入了講談社,一段時間作為高橋努的助手,在漫畫"Blame!"(連載於刊"AFTERNOON")問世之後聲名鵲起.成為了SF漫畫大師.貌似於2005年5月跳到集英社.
由於是他是學建築出身的,所以在建築物的處理上非常專業,漫畫中所表現出的大型建築,窗戶,牆壁,碎石,生鏽的鋼管,高聳的樓梯,還有形狀古怪的高塔等,都非常的壯觀.正如同他本人所說的一樣"我更喜歡在建築物和背景上表達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在人物和故事方面.不過也是由於學建築出身,漫畫中表現建的非常多,常常是大好似在大頁大頁的建築物,就只有一個人在這片綿延不斷的越來越殘破的建築中行走.簡直象在沙漠.
弐瓶勉的漫畫並不注重劇情(其劇情完全淹沒在建築物的光輝之中了...),或者說是對劇情的描繪太少,太單薄.其實的劇情或者說資料都隱藏在人物的眼神和少之又少的對話中,所以仔細閱讀體味對話,仔細尋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圖與圖之間的聯繫,是看懂弐瓶的漫畫的關鍵,而且仔細找還可以找到不少笑料喔.弐瓶勉漫畫的劇情總的說來是不難理解.比如"Blame!"就是尋找網路終端遺傳因子.而"Noise"就是有關於邪教和重要科學技術外瀉...不過要看得夠深夠清,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其實有很多有爭議的地方,恐怕是問弐瓶才清楚).
作品中另一亮點其是豐富世界觀,網路球,網路終端遺傳因子,顯示於視網膜上的文字,重力子射出裝置,矽素生物,安全警衛,統治局等等等等.還有就是這個巨大的迷宮般的世界的形成(顯然不是在地球,地球是容不下這么大的東西的).
人物是弐瓶勉的漫畫中最吸引我的東西,男性角色總是呆呆的,或者可以說是酷.不過我認為究其本質應該是腦細胞過少(多餘的腦細胞被用於加強生存本能,野生動物的能力),從某方面限制了情商的發展,所以才會呆~~不過愛起來也是非常痴情的.從主角到配角(限碳素生物)都有這樣的特or通性...;女性角色,論智商其實和男性也差不多,少數除外!其通性是:幾乎都會有哀傷的表情,很漂亮啊,惹人憐愛......
還有就是充滿衝擊力的畫面(當然不是指大型建築),弐瓶勉的漫畫就象動作電影,所有的緊張畫面都一點不漏的呈現出來,實在是----精彩!!比如:用刀把人切開----切面;重力子射出裝置----筆直的射線,而且弐瓶的動態和透視都非常好,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2002年6月 《動漫時代》雜誌總第40期對弐瓶勉及其名作《Blame》的介紹:
冰冷的世界,黑暗的浮層。立體幾何交錯的三維空間,抽象延伸無邊的頹敗建築與機械。似乎沒有任何代表生命活動著的跡象,看不見陽光的世界,失去一切活力的壓抑感。廢金屬生鏽的烙痕,殘破不堪的建築物,欲墜未墜的凝重與假象,這回歸地底深處的世界地獄了嗎?
日本近年來崛起的前衛青年漫畫家貳瓶勉《Blame》中構築的世界總讓人覺得“另類”無比。融合有電子元素、基因生物、沉重的機械,間有包含滄桑的舊工業年代的烙印、人工變異的不標準抽象體態設計、網路鏈狀的隔膜區域……《Blame》讓人顯而易見地明白這是屬於SF類題材作品,和大多數20世紀末年的SF類作品一樣,這20年來的SF題材作品都已經開始去挖掘著一個共通特點:向著現代工業社會越來越發展的近未來探索可行性,並且主題中包含對於人性核心的深度挖掘。
《Blame》中其實並沒有什麼崩潰的大地、海洋肆虐、殘存下來的人類絕望這樣一些的表現鏡頭,可是孤獨的世界觀主題、凝重的人物表情、奇異乃至畸形的人工生命體,這些或意會或純粹的表與里都很讓人聯想到另類與不可思議的神秘。
從這樣一個層面看待《Blame》最讓人矚目的是將“生物基因論”與“網路構造形態”有機的結合起來。前者涉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問題與人體構造變異學說,後者則使作品更接近於我們的真實世界而讓我們去發問Internet網路的未來發展究竟會達到怎樣一個階段,人工與智慧型的區別究竟有多遠……
整個故事的開始和目的似乎很簡單,簡單到用一句就能概括:主角霧亥要在故事中的世界找到“網路終端遺傳因子”。然而待到故事的展開後,一步一步的,霧亥要從最底層逐步遞升到更高處尋找自己所要找的事物,期間遇到了各種想像不到的奇怪事件。越是閱讀到後面就發覺越是有很多的迷團等待著被解答。
霧亥的身份是什麼?整個故事的世界是怎樣的?“網路終端遺傳因子”又是什麼?不以數計的疑慮讓人理不出頭緒。
這部《Blame》作者貳瓶勉目前雖然還沒有完結,並且從劇情上看連中段的發展都還沒有達到,可是在發行前後共7冊(注1)單行本之後,我們應該可以差不多體察到了貳瓶勉想要透過畫面在表達著的這樣一些主題和影射——
生命體
白色的頭顱,後腦勺有部分線路聯結處,黑色帶有各種金屬物的緊身衣服,眼睛有的象機器人的構造,也有的象基因變異和完全生物化過,部分生物臉上帶有手術化過的改造痕跡,還留有幾處線路插孔……《Blame》中的人體構造除了形態上給人以“似乎是人”的印象外,仔細看總是有著於是讓人聯想起是不是某些行為藝術的瘋子們在表演著一種神經質的Cosplay鬧劇。
《Blame》世界中絕大多數出現的都是這種身體關節構造裸露在外、毛孔退化、臉色和皮膚機質蒼白的,具有人工改造過的類人化的生命體。初看時還以為被什麼工業化學藥劑腐蝕過的人類,深入下去想會立刻感到十分噁心和恐怖。他們的眼神空洞表情冰冷,透過畫面感覺他們連體溫大概也都是沒有的吧。此外,雖然乍看去是基因生物改造過的生命體,但是當他們受到傷害(比如被主角霧亥用他那把重離子放射線槍擊中時)時,這些生命體總是全身先是流血,然後內部象有什麼機械電子構成物存在一般的爆裂。
關於這些生命體生存用的食物也讓人有些琢磨不透。故事中僅僅看到男主角霧亥有一段食用基因白色長條狀的東西的場面,應該就是架空故事中的人類食物了吧(這是基因食物嗎?!)至於其他形式的生命則在故事中並沒有交代他們是依靠什麼食物來保持自我的生命活性化能量的。
另外,這些類人形態的生命構造都有些類似象以合成材料的結構組成的、反應敏捷、行為模式單一的機器人。這一點體現方面是,即使他們是擁有生物構造特定的基因,行動力上也超越了人類,但是就是無法做到象標準的人類生命那樣能有“自我進化”的功能。他們的訊息需要外在的載體提供注入體內。最明顯的是這些生命在性別上的淡化,他們的後代是通過“生產”形成的而非“繁殖”誕生的。
如果說以上這些人既有生物特徵又有機械特徵的話,那么標準的人類則更讓人感到恐怖荒誕。劇情中通常他們會被傷害的殘缺不全只剩下一個頭顱還有思維方式的存在,然後通過各種基因的變異、移殖、寄生之後,又一個“人類自我”恢復了……看到這裡讓人不禁對於“生命的唯一性”感到了十分大的驚嘆。當你失去了原本誕生時就在的肉體,只剩下精神和思想還存在並被移植入其他個體的時候,這難道還是“自己”嗎?!
《Blame》對於“生命體、生命性”的顛覆讓人對於不久即將迎來的所謂的“基因時代”思緒萬千。
社會性
《Blame》的故事表面上發生在一個架空的世界中,但是要知道“人始終是離開不了社會的動物”。社會性在《Blame》中的核心必然性其實就是關於劇情的隱喻象徵。
劇中男主角霧亥雖然形式上是孤獨一人,但是還是要與故事中不同形式的生命形式接觸:異性女子思邦、乾人、探索者、統治局、驅逐者、生電社、中性種、超構造體、矽素生物、腦髓技師、電基漁師、代理構造體、異次元生物、生電社的勞工……
無論是為了得到情報,還是為了鬥爭,或者根本就是無端的沒有來由的破壞、殺戮、過關……《Blame》看久了很快就讓人感覺到了作者貳瓶勉有些接近於美式漫畫的一些理念,正在塑造一個叫“霧亥”的英雄(難道不是嗎?和蝙蝠俠有著一樣的冷漠感!)但是又不完全等同於歐美漫畫中體現的那些社會意識形態。
真正展現出《Blame》中所要表現“社會性”的幾段情節是男主角霧亥與統治局的人爭鬥,然後突然出現矽素生物的亂入將統治局的人消滅……凌亂無比的場面,顯然統治局與矽素生物無單純的恩怨關係。有的是破壞和為了生存下去的原始感,那種“強者生,弱者亡”的情景,作者用獸性的表現來增加著一種生活狀態的壓抑與苦悶,殺戮代替了社會間平等的交流方式,而這些未來社會中的精神與肉體都已經異變的人類還該不該稱為人類呢?我看還是稱為“生物”更恰當一些。
在翻閱《Blame》剛開始的情節之前是必然有著一段潛移默化的進化過程來表明故事的原委的,然而貳瓶勉故意將這樣一個過程隱卻,轉而表現之後的未來社會特徵,這是帶著他個人思想的顛覆性和毀滅性的。作者想通過一種“後現代主義”(注2)的人文表現方式(抽離任何可省卻的解釋)和情緒觀(反規律逆向的任意的),即推翻正統的敘述方式轉而截取一個片段場面來表達發生的事件,在組合分離再組合再分離解構中讓人看到顯而易見的真相和道理。整個過程是起伏的,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最終是靜止的,落差中我們方才明白《Blame》中的社會性關係就是一種“無政府主義”(注3)情結的流露,有單一性的孤獨生命體(比如:男主角霧亥)、有各種“部落”形式的群體(比如:統治局、生電社、電基漁師等等)。他們彼此並沒有征服誰和誰的欲望,沒有高低階層的等級差異,有的只是原始的鬥爭欲、破壞欲,都想存在下去……
後現代主義,更直接的表現是無政府主義情結。這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無意識的流露,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貳瓶勉自己的對於“人和社會”這樣關係的有意刻畫。究竟未來會發生怎樣?是否在《Blame》中會存在一個強大的群體控制一切的規律、世界、各種生命?這些就都是後話了。
建築物
空曠的視角盡頭,巨大深邃的電子都市。舊工業建築物的烙痕,殘破失去年代的物質結構。各種網路狀的線路到處糾葛在高大的銹跡斑斑的巨大建築周圍,宛如在一個深奧的迷宮中,又仿佛是在一個巨型的遺蹟飛船中,更或者整個生存空間是在一個巨大的城市一般的化學工廠的廠房內,一切都是被封閉的……
融有古典、工業、前衛各種設計理念為一體的《Blame》世界中,建築物的表現在視覺上可謂意境感十足。貳瓶勉在建築物上最大刻畫是將工業與前衛兩者聯繫起來表現出迷宮般的色彩,帶有懷舊感和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氛圍。
黑色,斷裂的電子線路。灰色,塵土斑斑的空間走廊。抬頭仰望是無邊的黑暗,望不到星辰的一點光芒。頹敗的金屬,已經被污濁空氣腐化到扭曲的管道。粗陋乾枯化的人物肢體零星散布在某些個陰暗的角落裡,生物狀的管道基幹在無底的小道兩旁雕塑一般地屹立著。
塊都、階層、樹管帶、地下界面、基底現實、廢棄階層、成長區域、東亞重工、第八空洞、地下網路鏈……神秘、陰鬱、虛擬、空幻……
主角在不知道到底是第幾層的樓階上不斷向上向上再向上。望不到邊的的頭頂上空究竟是怎樣的世界啊?!離開了這個世界在這之外的又是什麼呢?黑夜與白日都無從知曉的日子,藍天白雲被隔絕的無望。虛擬世界設定、奇特的工業建築、飄渺的遙遠感、陳舊的流浪心情。
整個《Blame》的建築場景是厚重而異常高大的,如此而來的是讓我們更加感覺到任何生命在這個世界中的渺小。對比凸現異常鮮明。
人物設定
孤獨而空洞的瞳孔,流浪人的服飾裝束,略帶著星球大戰中某些特徵的“霧亥”一開始並不美形也沒有語言,作者也沒有用任何旁白了來打破這樣深沉壓抑的氣氛,以此便在開場造就了一個冷酷無比的角色。
另一方面整部作品中所出場的任何人物(霧亥也是如此)都同《新世紀EVA》中的使徒一般在形體上有著精神壓抑的種種症狀,貳瓶勉刻意地將人物扭曲變形來追加這一精神恐懼感,明顯的人物比例凹凸失去自然、走形的身體結構,這種人物不規則感的創作再輔以作者設計的獨特的場景配合增添了強烈的視覺上對於人物的精神理解的反差,於是病態、壓抑的情感便從畫面傳達到了閱讀者身上。
其它還有猙獰與粗獷的歐美畫風為《Blame》的人設中的線條、神髓提供了源泉動力,工業設計概念的頻繁引入讓人在觀賞《Blame》中一些戰鬥場面的人物以及場景時覺得電子、搖滾之類的音樂在空曠中發出回音,形成奇特的苦悶而嘈雜著的喧囂發泄心情。這三者的結合最終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Blame》中形形色色的“生命體”。
幻設
既然是科幻類的作品,那么SF的元素就是人們在認可了人物設定之後另個關注的問題了。
SF,即SCIENCE FICTION的縮略稱謂。是以未來時空的背景設定來講述故事的文體。自從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以來,它以其超脫的想像,奇異的未來,成為倍受關注的獨立流派。和純幻想的FANTASY(奇幻文學)不同的是,SF一般是以“切實可行”的未來性作為基石,無論是“硬科幻”(注4)還是“軟科幻”(注5)都並非只有空幻的未來世界描繪,更多的則是根據現今的人文背景而對於未來的某種探索和追求。
雖然畫面都是一些黑暗沉重的器械、空間、人物,乍看之下讓人覺得是部“硬科幻”作品,而其實《Blame》在SF設定上恰恰走的是另一個層面“軟科幻”的路線。
諸如主角霧亥手中的重離子放射線槍、終端炸彈、塗布防電裝置、腦髓連結等等的原理在劇中並沒有表明清楚運用的科學原理,只是套用了一個很時髦的科學名字加以命名。此外,一些基因變異人的身體結構變異的原理、器官論等等概念從目前的劇情發展來說更是沒有太多深入地探討下去。其中,筆者最欣賞的一個表現是將類人化的生物(讓人想起《星際爭霸》中的蟲族)替代了通常人們在科幻作品中一定會看到的“機器人”,這一點雖前人已有不少例子,但在這裡的運用則正更加符合SF設定的需要,表現出了具有人工與基因結合特徵的生物與“機器人”在形象上概念上的明顯差異。
《Blame》的科幻要素除了之前的“基因”系列外,還有一個賣點就是關於“網路”的主題。貳瓶勉在這部《Blame》中有很多的涉及該方面的表現,比如主角霧亥尋找的重要東西“網路終端遺傳因子”,這個辭彙本身我們就能端倪出“網路”的意味來,相信其後《Blame》的劇情深入後一定會在該事物上大下文章。然後便是在繪畫表現中,我們看到了大量網狀結構的建築、場景,還有象電腦主機拆開後CPU位元式的地圖示記、電子線路與破舊的鐵管纏繞的情景等。
種種跡象表明《Blame》中的“網路”主題聯繫到了上個世紀至今人類社會因為新生產物“網際網路”的誕生而使生活狀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此也加深了作品本身“社會性”的另一層意義,即對於我們現實生活實際的可能性和在將來會有所拓展的寓意。
另一方面作者本身也似乎有意反其道而行,象許多獨立先鋒電影作品的內涵一樣,努力將一件事物哲學上的兩面性全部表現出來。貳瓶勉在《Blame》中試圖去揭示“網路”存在於正面之後的背面情景。這一些主題上的隱示頗有些另部實驗先鋒作品《Lain》的味道,即側重人性辨證的認識、自我存在價值與未來科技發展出的替代品之間的價值……
這裡的“基因”與“網路”作為劇情中兩個重要的SF元素正好印證了筆者現在稱《Blame》是歸屬“軟科幻”範疇的道理。主題主要去探究人文關懷,科學表現與現實社會思想連線緊密,但在科學原理的解釋上模糊而存在一定的空想和假設。當然了,或許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不是我們現在沒有看到這些對於科學原理的合理解釋,而是在於作品本身的可挖性還將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下去,所以作者貳瓶勉不會那么簡單地讓我們那么快就深入到他要表達的科學理念以及所要觸及的太深層的那些東西,於是我們現在只有繼續等待觀察《Blame》的世界究竟會發展成怎樣一種形態……
繪畫風格
坐在建築物斷裂的根部,底下是縱深無邊的黑暗,如同地獄,抬頭依然是黑暗,沒有天堂的方向嗎?
靜止、蒼白、模糊、閃楨。每一幅畫面都象畢卡索式印象派畫風般的抽象、獨立。在看似凌亂中,獨到的設計概念於本體之下的內在悄然浮起。作品中大量運用到了一些電影蒙太奇以及攝影上的光源、角度等分鏡手法,大量濃烈的黑白調造就出一種十分凝重的氣氛,畫面中的多處橋段、機位、構圖變換充滿著壓抑感官的刺激,這讓人聯想到著名的黑白片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注6)懸疑係列作品中的那部經典之作《精神病患者》。於絕望中渴望發出嘶啞地呼喊,這是閱讀《Blame》中反覆如夢魘一般繚繞在心頭的情緒。
因為作品本身定位於青年,內涵靠攏意識流,所以貳瓶勉在分鏡中為了避免讀者在既無旁白又有些壓抑的情節中感到無趣,他多次將角度表現作為了他情節轉換和吸引讀者閱讀下去的的基調。比如遠近景色的聚焦擴散、人物正背兩面的俯視角、大空間的仰視延伸、橫向切割畫面、模糊視角變換、跨頁大幅度動作追加體現空間感與氣氛感……凡此種種猶如影視劇,特別是與先鋒派獨立製片電影的風格十分吻合。
此外對於人物身體結構的描繪,顯然貳瓶勉是一位深受歐美系畫風影響的作者,他的線條粗獷而游離,時而線條幹淨具有力度,時而繁瑣而抽象,前者表現出冷冽的酷意,後者則更有廣告設計上的概念,而且運用在很多畫面結構中。不知貳瓶勉在學生時代或者出道前是否參與過一些廣告設計工作呢?
說到這裡,筆者尤其想解釋一下反覆強調的在貳瓶勉的作品中看到的一些“設計”理念的創意在畫風上的體現。很顯然,貳瓶勉是一位深諳設計作業的作者,不知他是不是和永野護、田島昭宇之類的前衛漫畫作者同畢業於藝術學院的設計科呢?(記得田島是東京藝術學院出身的,好象天野喜孝也就讀於這所學校)貳瓶勉往往刻意將一根線條變換成多條鬆散又不遠離主線的線條來加深獨特的表現魅力,這一形式重複的體現在故事中的爆炸畫面、光電粒子武器的掃射、人物的模糊動態、閃楨停滯動態、網路虛擬影象中。此外亦有多處具有設計參考價值的特徵供作參考:身體內部爆裂時的全幅鮮血的噴射、電子線路的漏電擴散、高聳建築物的管道線條等。
蘊藏著獨特才華的貳瓶勉筆觸前衛另類,畫風厚重抽象而又不失柔勁,往往在運筆之後體現出行為藝術的感情因子在內,包含暴躁、冷冽、魔性、張揚、孤獨、壓抑、沉淪、頹喪……再有嫻熟的分鏡語言,用一句話比喻看他的畫風就是:充滿思考的黑色烏雲沉沉的飄來,積聚,散不開。
未來的延伸性
《Blame》至今於講談社雜誌《Afternoon》上不緊不慢的連載著,最新劇情依然是晦澀的,得不到更多推理下面故事發展的線索。
主角霧亥繼續尋找的傳說中的擁有原始的未被污染的“網路終端遺傳因子”的“原始超人類”。巨大的迷宮世界,不知道有幾層的“超構造體”中孤獨的浪人依然在梯狀上升中的旅途上……
雖然畫面表現是《Blame》這部作品一個與劇情同等重要的大賣點。但是,所要探究的奧秘和疑惑更是在於——
1.網路終端遺傳因子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2.霧亥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他的遺傳因子已經被污染了嗎?他的身份是獨立的流浪人還是某組織成員?他為什麼要去找“網路終端遺傳因子”或是“原始超人類”?找到了後又要乾什麼?他準備拯救這個沒有規則充滿互相殺戮的迷宮世界嗎?
3.迷宮世界究竟是什麼地方?它是怎么誕生的?在它之外的世界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是什麼?迷宮世界中的生物各自是在怎樣的情形下誕生的?他們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樣子?他們將會發展成怎樣的形態呢?
以上這些是要解開《Blame》故事情節脈絡的關鍵線索,讀懂了這些才能明白接下來,也就是《Blame》的最終結局將是怎樣的一回事情?!
難道又是一部“人類究竟是不是神創作的?”式的故事嗎?不禁聯想到另部80年代至今未完結的SF作品《凱普》,那是一部有關於一個史前遺蹟以及某種強大的征服力量的故事。那么,《Blame》的未來是否也有神性主題的流露,或者世界為什麼而被創作出來,人類的變異究竟是本身蛻變還是外在因素的操縱……未來何去何從我們不得而知……
筆者保守估計起碼要在一年後我們或許才能知曉貳瓶勉的《Blame》中基本的故事情節,只有慢慢等待了。
另外就是關於貳瓶勉《Blame》是否會商業化的改編成影視作品以及出版相關的Drama以及音樂?雖然連單行本都沒連載完畢說這樣的話有些過早,但是誰能不保證這部《Blame》也會象永野護創作的《五星物語》一樣瞄準人生一輩子的時間呢?
個人感覺《Blame》製作成象《亞基拉》、《Blood》之類的先鋒派OVA的機率會比較高一些,而最合適作《Blame》導演的人選個人認為莫過於大友可洋與押井守之間的選擇了。私以為個人更對押井守執導這部作品更看好一些,因為早年押井守就已經與插畫大師天野喜孝共同合作了部日本最早的動畫OVA,同時也是先鋒實驗派的代表作品《天使之卵》。這也是部和《Blame》一樣很玩意識的作品,此外押井大師改編作品賜予新內涵的能力、能將藝術實驗片與商業良好結合的理念、以及光影運用的技巧也是我選擇他的一個重要原應,他的近作《阿瓦隆》就是個最好的例子。至於大友克洋,潛意識裡我到覺得大友創作自己作品的動畫更有把握些,如果執導《Blame》則在風格上與原作貳瓶勉的風格可能會有些衝突、風格重疊摸稜兩可的感覺。
當然了“誰將執導這部漫畫的動畫版?”顯然是個仁見仁智的話題。各人都有各人的選擇。然而,也就在最近,日本方面公布了令人驚訝的訊息,《Blame》正式開始動畫化,並預計在2003年冬季推出相關60分鐘左右的劇場動畫。與此同時,在劇場動畫推出之前,網路上將首先推出每話5分鐘總計6話的網路版《Blame》,該系列會從6月1日《Blame》的官方主頁開通後於6月7日網絡首映,直至11月上旬完結。不知道中國的Fans們能否同樣在網路上率先目睹這樣的勝況呢?
不是押井守,亦不是大友克洋,而是曾經執導過《前進!宇宙戰艦山本洋子》、《禁區外的少女》、《幻想魔傳最遊記》的監督井之川慎太郎,不知道這位導演將會給我們創作出一個怎樣的《Blame》世界呢?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於作者貳瓶勉
關於貳瓶勉的印象最初是覺得他該是個老頭摸樣的作者吧,待到看到有關於他的一篇採訪時才看到了他的相片,才知道他原來是個29歲的青年光頭作者(笑)!
《Blame》的連載路程到目前為止都是在講談社的青年志月刊《Afternoon》上進行的。因為《Afternoon》是一本青年志月刊,所以貳瓶勉連載其上的《Blame》還算是輕鬆,至少不必象周刊作者那樣為了趕稿而累死累活。除此以外他的資料還是相當少的,比較讓人所熟知的是他與日本業界一些知名漫畫作者共同繪製過一本名為《Bitch Life-Illustration File》的畫集(注7),該畫集一直以來在國內動漫發燒圈中盛行,該畫冊中除了有貳瓶勉之外,其他還有如鳥山鳴、桂正和、田島昭宇、寺田克也、沙村廣明、韭澤靖、衣谷游、空山基沓澤龍一郎等總計24位名家的執筆的作品。
說到這裡不由在這裡想花點筆墨談談這部《Bitch Life》畫冊,原因就在於這部中文名為“鬼畜生活”的畫集所表現的幾乎全是帶有思想暗示的黑暗、陰鬱、吸毒、色情思想傾向的畫面,意識絕對是大膽暴露,帶著濃烈的病態、頹廢、宣洩……從小範圍內講這部畫集到是非常適合發燒級、骨灰級的動漫愛好者來收藏研究的,因為作品的技法以及部分畫面還是具有研究價值的。
至於《Bitch Life》與貳瓶勉的聯繫則在於,貳瓶勉也在其中有不少習作刊登,意境自然是暗黑的、陰冷的、無助的空間描繪(至少我會認可貳瓶勉對於暴力陰鬱的認識而非讚賞桂正和的色情意識大膽暴露),殘缺的機體和死寂背後的身影互相對應,所勾勒出一個未知的空幻的仿佛已經發生過一場浩劫的年代。實屬僅有的收藏貳瓶勉作品的畫冊。
以後曾看到一篇貳瓶勉與著名的歐洲漫畫家安奇·比拉爾的對談,原來貳瓶勉的許多歐美系的畫風一定程度上也將安奇·比拉爾的一些作品作為參考!兩人悻悻相惜之情在訪談中溢於言表。
到了2001年末時,青年志《Afternoon》的東家講談社為貳瓶勉的短篇新作《NOiSE》發行了單行本,與當時即將出版的《BLAME》第7卷遙相呼應。
《NOiSE》也是不多的貳瓶勉作品中的一個,它描述的是一位女刑警裾野結追查兇惡罪犯的SF故事。在故事中既有剛剛才誕生的世界的超巨大網路結界,又有擾亂世界的神秘組織“教團”,這些人利用系統機率很小的扭曲而陸續製造出魔物,矛盾的對立的產生便有了這個故事的開始……《NOiSE》的劇情頗似由天野喜孝作作過插畫的《吸血鬼獵人D》的意境,而風格上貳瓶勉充滿著猙獰、黑暗的油性魔力也絲毫不輸於前輩大師天野的功力。
喜歡歐美風格的厚重畫風,表現黑暗、幻滅的故事神髓,年青的貳瓶勉正一步一步在我們面前勾勒出他腦海中的世界生命主題,我們拭目以待他的成長,以及《Blame》那透露著神秘主義難以想像結局的到來吧……
與《銃夢》的對比
在熱衷於貳瓶勉《Blame》的同時,忽然又想到另部日本SF類漫畫中的代表作品即木城雪戶的《銃夢》
在這位貳瓶勉的前輩級作者木城先生的作品中,我發覺了這兩個故事很多相似的地方。
《銃夢》勾勒出的是一幅頹廢、失意的未來預想圖和一群雖有勇氣但無法突破現狀的英雄的故事。無論是主角凱麗的形象讓人聯想到了女權主義的形象,還是從伊多對嘉利亞父女般的愛,到嘉利亞對尤果的迷戀,以及尤果對扎勒姆嚮往到上層天空都市的執著都讓我們覺得世界有些回到黑鐵時代的羅馬角斗場上,一切的規則皆以力量與血來換取個體的生存的模式,文明、自由、尊嚴被踐踏得一文不值。所以,閱讀者的不同理解讓以後很多評論都這樣概述到:《銃夢》是一個沒有固定的理念或者說主題的漫畫。
當然,筆者在此只需要最後這樣總結性的一句話來證明我的觀點。縱然只是建立在虛空的歷史階段,《銃夢》的故事所處的時代以及無固定性主題的表現正是具有後工業社會的文化特質,也就是解構的、平行的、混亂的、毫無標準的“後現代主義”故事表達現象。當這種現象發展到極致的時候,社會階層的金字塔倒了過來,正如該作中的社會階級分布一樣。
而《Blame》正是《銃夢》的“後現代主義”觀點的發展、延續出的又一部SF作品。同樣是無秩序、無規則的世界,生命個體為了自我生存而掙扎,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潛意識流露,逆反的、斷裂的、反形式的心理、以及事件過程的張揚性掩蓋了“現代主義”中強調的有規律的、具有一定形式的,以及藝術客體、完成的事物或作品等概念。
《Blame》故事中的霧亥與《銃夢》中凱麗所經歷的過程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兩者同樣身形寂寥的在空曠世界中冒險旅行共同表達著同樣的主題“孤獨”、兩人身邊各自都存在很多個無政府統一管理的組織象《Blame》中生物基因改造過的各種生命體與《銃夢》中機械或半機械的人等。
探究兩個故事的核心問題,無非是《銃夢》故事中還有人性溫暖一面的流露,而《Blame》則是比前者更甚的徹頭徹尾的“後現代”,全篇開始至今都是站在反向的立場上敘述著故事。歸結起來這兩部作品其實只是兩個不同創作年代背景下的同理念產物。如果說《銃夢》是80年代SF的頂點作品代表,那么《Blame》則是21世紀初SF繼承新浪潮文化後的典範。在理念上《Blame》與《銃夢》絕對不是完全的一致,但是兩者的主題觀念肯定是接近的,至於形式上顯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Blame》的架構和形式更加“近未來”和“前衛”。
目前新浪潮體現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將是SF類作品發展的主要趨勢。由此,我們該看到日本動漫SF類作品在經歷了《新世紀EVA》(動畫)和《銃夢》(漫畫)等一系列作品後正走向完全的成熟、豐富多彩形式的爭鳴的繁盛年代。而《Blame》則是這樣年代中盛開的一朵奇卉。
空間的廣闊度,機械的質感化,身處其間的生命渺小無助與這些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Blame》是一部顛覆性的作品。縱然現在依然感到晦澀難懂,但是意亂情迷之中作者已經隱隱表達了對於現實世界中的生命基因工程的疑慮,將未來可能發生的反面教材提前展示給了世人。除此以外,對於網路主題的伏筆也讓今天的人們每次沉浮在網際網路時心中冥冥有感。然而,至今還是沒有搞懂貳瓶勉為何將名字定名為“Blame”,這個詞的詞根意思是責任、責難……
相比其它許多風格前衛的另類漫畫,《Blame》在氣氛的營造上所極力追逐的是宏偉的地下都市與孤立的人性強烈對比。未來的世界,死寂的黑暗。在繁複的黑灰白對比度下的建築充滿著視覺壓迫力,再有意念上對於冰冷恐怖的人物行動描繪……整部架構於邊緣科技所誕生的空想世界裡,顛覆與狂想的沉迷後會讓人旋即放逐於現實世界之外的理想空間裡思考:其實所謂的描寫黑暗正是想讓我們儘量避免這些故事中的陰影和悲劇在現實中發生吧?
或許就是這樣……
注1:《Blame》,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出現第7冊,講談社授權香港繁體中文版(港譯為《特警新人類》)由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目前大陸已有盜版的該作總計4~6冊左右的多個版本,國內盜版曾在該作上赫然印有“監製:大友克洋作畫:永野護”字樣,一度成為了動漫愛好者的笑柄。
注2:後現代主義,與表示正統的、有節制、有規律、正向性、強調事物存在的結果和本體的“現代主義”是一對反意詞,它意即逆向性的、無規則性、顛覆、解構物質、對立性、注重事物的個別片段截取和過程本身。後現代主義的一些代表思想具體的又發展成為了帕塔費西學、達達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學派。
注3:無政府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分支,音譯為安那其主義,它意即反對任何歷史條件下的一切政權,帶有一定的階段性、片面性,通常是人在社會條件被迫的情況下產生的思想。早期曾與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思想有所雷同,後又從共產主義思想中分離成為了小資產階級的一種代表思想觀點。該思想的創始人蒲魯東、巴枯寧等人曾將此思想作為自己政治觀點而活動。
注4:硬科幻,即故事的科幻設定原理、概念等基本與現實世界的科學規律相符合。這一類動漫的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機動戰士高達》《星界之紋章》等。
注5:軟科幻,即故事的科幻設定原理、概念等並不符合現實世界的科學規律、原則,帶有空想、假想形態的設定。這一類動漫的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MACROSS》、《青之6號》等。
注6:希區·柯克,國際著名的電影大師,公認的懸疑類電影大師泰斗,黑白片是他最擅長的導演風格。他在上個世紀初從英國來到好萊塢發展,1940年剛來到好萊塢的首部作品《蝴蝶夢》即獲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其它代表作品還有《水性楊花》《牙買加旅店》《列車上的陌生人》《西北偏北》《美人計》《電話謀殺案》、《精神病患者》(筆者個人推崇的經典黑白片)等總計65部電影作品。1969年他獲得艾文·索柏(Irvin Thalberg)紀念獎。1979年美國電影學會頒給他終身成就獎,以後甚至還發行了他的郵票(1998年的一套名為「好萊塢傳奇」中他的肖像在一張32分面值的郵票上)他卒於1980年4月29日。同年美國將他追封為「大英帝國騎士隊長」。
注7:《Bitch Life-Illustration File》,日本一本雲集大師級、先鋒派漫畫家創作的實驗性前衛畫集,其中有多位日本久負盛名漫畫家如鳥山明、桂正和、沙村廣明等皆有出格和顛覆固有風格思想之作令人大跌眼鏡。該畫集曾於去年(2001年)在香港發行了中文港版,然後流入大陸在國內發燒圈內流行並互相傳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