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陝西省延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延安酸棗,來自黃土高原野生品種,無污染無公害,營養成分含量高,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是良好的食藥兩用乾果。

品質特點

延安酸棗的適生區,延安酸棗含大量維生素檸檬酸及鈣、鐵、鋅、鎂等微量元素生物活性物質,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多食酸棗食品還具有滋補保健益智健腦的作用。種仁含酸棗仁皂甙A、B等。性平,味甘、
延安酸棗延安酸棗
酸,有養心安神、補肝、斂汗的功效。主治心煩失眠、驚悸怔忡、體虛多汗、神經衰弱、多夢、汗少口乾等症。延安酸棗是中國酸棗種類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種。據北京大學藥學院化驗測定,延安酸棗果仁內含有活性炭、脂肪油等藥用成分,經過提純可製成降壓、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調理神經系統功能的新藥,特別是酸棗仁藥用有效成分總皂甙含量為1.1353%,內在質量名列全中國前茅。

產地環境

延安市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中部,延河洛河上中游,海拔1000~1400米。延安以北為梁、峁丘陵溝壑區,
延安酸棗種植基地延安酸棗種植基地
土壤以黃綿土為主,以南是以塬為主的塬梁溝壑區。土壤以黑壚土為主,間有部分黃綿土。境內溝壑縱橫,乾旱威脅大,農業廣種薄收,產量低而不穩。屬暖溫帶半溫潤溫涼氣候。雨量少春旱嚴重,夏多暴雨冰雹。年雨量為50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年乾燥度在1.0~1.2。年溫度為9~10℃,最熱月溫度為22~24℃,最冷月溫度為-6~-7℃,年極端最低溫度平均為-20~-22℃。全年積溫為3100~3400℃,有效生長季有140~155天,平均初霜在10月中旬,終霜在4月下旬,無霜期有160~170天。全年日照為2400~2500小時。酸棗樹喜向陽、乾燥的環境,因此,延安地區的土壤氣候是其生長的適宜區域。

生物特性

酸棗別名山棗、棘、山酸棗、野棗、刺棗等。為鼠李科棗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高1~3m。樹皮灰褐色,有縱裂;幼枝綠色,具長枝和短枝。長枝“之”之形曲折,於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1枚針形直立,另1枚向下彎曲。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而微凹,基部偏斜,基出3脈,邊緣有稀鋸齒,葉柄極短;花小,黃綠色,2~3朵簇生於葉腋,與萼互生,核果近球形,熟時暗紅色,味酸甜,核較大,兩端鈍。花期4~5月,果期5~9月。喜向陽、乾燥的環境。適應性極強,能耐鹼、耐寒、耐旱、耐瘠薄,但不耐澇。丘陵、山地、溝邊、路旁、荒地均能生長。

生產情況

酸棗樹是陝北黃土高原的野生水果品種。隨著酸棗的食用藥用價值被發掘出來,延安市人工栽培也逐漸增多。荒山坡、黃河灘地卻極其適合酸棗生長,因為種植酸棗並不需要太多的田間管理,對土地要求很低,還能回響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當地農民種植酸棗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隨著延安酸棗品牌的提升,延安周邊的區縣,很多農民都是訂單種植。2001年,延安市開始實施的酸棗產業化開發項目,由延安常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到2005年,酸棗開發綜合經濟收入已達到5000萬元以上。2006年1月27日胡總書記來延安視察工作,對這一項目給予高度評價。該項目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酸棗仁成份研究,確定其藥用活性;建立酸棗仁質量新標準;研究觀察野生酸棗篩選優良酸棗品種;利用克隆等高科技生物技術培育優質酸棗種苗;在延川延長宜川寶塔區建立10萬畝符合GAP規範要求的優質酸棗基地並對基地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
延安常泰藥業通過技術攻關,確定了酸棗仁的藥用活性,建立了包括指紋圖譜在內的酸棗仁新標準;初步選定了5個適生性強、結果率高、果形好、藥用成份含量高的優良酸棗品系。並建立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酸棗組培快繁中心;採取“公司+高校+農戶+基地”模式,在“三縣一區”與12個鄉53個村3868戶農民簽訂酸棗種植契約,建立符合GAP要求的酸棗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3.1萬畝,並獲得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據統計,2005年,“三縣一區”農民採收酸棗在1200噸左右,純收入在350萬元以上。2004年,常泰藥業公司還成功地實現了酸棗深加工,推出了酸棗汁和酸棗醬等產品,以酸棗仁為主要原料的公司主導產品心神寧片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酸棗核活性碳、酸棗葉保健茶、酸棗醋、酸棗酒等新產品研發也進展順利。
2005年10月,在中國國際棗產業高層論壇會上,常泰藥業被與會專家評為“棗產業深加工示範企業”。

地標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審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2月31日起對延安酸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關於申請界定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延政函[2005]13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延安市寶塔區、吳旗、志丹、安塞、子長、延川、延長、宜川、甘泉、富縣、洛川、黃陵等12個縣區所轄行政區域及黃龍縣石堡鎮、范家卓子、界頭廟、紅石崖、白馬灘、柏峪、三岔、崾?等8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栽培技術。
1、土壤選擇:須選擇土質為土石底山丘陵區的片麻岩母質上的土壤或黃綿土及黑壚土;PH值5.5至8.5的土壤。
2、栽植密度:密植園畝栽220株,株行距為3×1米或1.5×2米。普通園畝栽110株,株行距為1.5×4米或3×2米。定植時間為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修剪:幼樹高1米左右開始,離地面80厘米處將主桿截斷,從截口下20厘米範圍內選留3至4條壯枝,培養成第一層主枝,使其呈放射性向四周伸展,形成第一層樹冠;第二年從當年發出的棗頭上選留2-3根壯枝,培養成第二層主枝,形成第二層樹冠;第三年以同樣的方法,培養第三層樹冠。各層間距依次遞減,第一層為50厘米,第二層為40厘米,第三層為30厘米,使整個樹體保持在3米左右。
4、施肥:秋、冬、春季主要以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在每年落葉前後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夏季施肥一般在雨後進行,以富含N、P、K速效複合肥為主。
(二)採收。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當果實呈紫紅色完全成熟時即可採收。用竹桿將果實輕輕擊落在乾淨的布塊上,撿去雜物,裝在袋內。

(三)加工工藝。
1、晾曬:酸棗採收後,應及時攤晾在乾淨、衛生、通風性好、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晾曬。
2、清洗:用飲用水沖洗。
3、果肉果核分離:用專用酸棗脫肉機械進行。
4、果核、果仁分離:用專用脫殼機械進行。
5、乾燥:將果仁、核殼分別攤在專用場地進行。
6、包裝:用專用包裝袋對果肉、果仁、核殼按質量等級分別進行包裝。
(四)質量特色。
1、感官:
呈紫紅色或紫褐色,表面平滑有光澤。氣微、味淡。
2、理化指標:
酸棗果:總糖(以葡萄糖計)≥30%,總酸(以檸檬酸計)≥3%。
酸棗仁:千粒重≥40克,酸棗仁皂苷(A、B)≥0.1%。

專用標誌使用

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延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