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書社

廣陵書社

廣陵書社 - 簡介。

簡介

廣陵書社(出版社)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依託名城,面向世界;立足專業,彰揚學術;保持特色,提升品位;創造效益,鑄造品牌。是一家富有特色的專業出版社。

歷史淵源

廣陵書社的前身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主要從事古籍版片的收集、整理、修補和印刷工作,江南地區眾多藏書機構所藏古籍版片受命薈萃於此。“文革”中一度停辦,版片臨時集中於三汊河高旻寺。1978年恢復建社,經國家新聞出版事業管理局批准,以影印、複製的形式進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陸續影印出版了《宛委別藏》、《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摺》、《筆記小說大觀》、《中國佛寺志叢刊》、《福建叢書》、《太谷學派遺書》、《通志堂經解》、《玉海》、《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古逸叢書》、《續古逸叢書》等大量古籍圖書,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1999年,更名為廣陵書社。1998-2002年,新聞出版署特別批准每年給予該社40個書號,以江蘇古籍出版社的名義出版圖書。2002年12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正式成立廣陵書社(出版社)。社內珍藏有明清以來的古籍版片約二十餘萬片。2005年,揚州市政府在此基礎上建成(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

出版特色

廣陵書社一直以保護傳統工藝、繁榮古籍出版、傳播學術文化、整理地方文獻、弘揚民族文化為宗旨,堅持專業特色,積極開拓市場,逐漸形成了珍稀文獻、古籍整理、學術著作、地方讀物、雕版線裝、民國期刊等出版特色,尤其是線裝圖書的編輯出版和印製加工,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書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線裝書出版基地。最早採用雷射排印、宣紙線裝的形式出版中華經典名著,所出線裝本四大名著、“文華叢書”等以內容經典、形式傳統、價格適中、特色鮮明而廣受讀者歡迎。近年來,書社先後有十多種圖書被列為國家及國家古籍整理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得了包括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和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提名獎)在內的多種獎項。新近出版了《清名家詩叢刊初集》、《中國墓葬史》、《全唐詩》(線裝120冊)、《崑劇手抄曲本一百冊》(線裝101冊)、《越縵堂日記》、《揚州地方文獻叢刊》、《揚州學派叢書》、《近代佛學叢刊》、《國粹學報》、《清宮萬國博覽會檔案》、《清代地方人物傳記叢刊》、《毛扆手校四書集注》、《晚清國際會議檔案》、《楚辭文獻集成》、《孝經文獻集成》、《劉申叔遺書補遺》、《疇人傳彙編》、《清宮揚州御檔》、《中華民國史史料四編》等大量古籍整理和學術專著,受到學者、讀者的好評。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揚州雕版印刷歷史悠久,清代康熙年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揚州奉旨刊刻《全唐詩》,寫刻校印俱佳,被譽為“康版”,成為中國雕版印刷史上的典範。此後,揚州詩局、揚州書局、淮南書局、江北刻經處、陳恆和書林等雕版刻書機構一脈相承,綿綿不絕。廣陵書社繼承了揚州雕版印刷的傳統,以本社舊藏豐富的版片為基礎,刷印了大批雕版古籍,如《楚辭集注》、《古逸叢書》、《四明叢書》、《李翰林集》、《武林掌故叢編》、《暖紅室匯刻傳奇》等。同時新雕刻出版了《里堂道聽錄》(41冊)等圖書。目前,以該社為重點的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已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於2009年9月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書社成立了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培養雕版傳人,出版雕版圖書,傳承雕版技藝,為弘揚傳統文化盡心盡力。書社推出的《揚州雕版印刷叢書》,已完成影宋新雕《論語》和《孫子兵法》的出版,正在新雕《十竹齋箋譜》和《唐詩三百首》等圖書,雕版線裝圖書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珍貴的版本收藏價值,越來越得到讀者的喜愛。

部門設定

廣陵書社現有員工三十餘人,大多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人才,其中編審、副編審六人。設有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辦公室、線裝圖書編輯室、地方讀物編輯室、綜合編輯室、發行部、出版科、總編辦、財務科等部門。
廣陵書社出版社的ISBN(國際標準書號)為:7-80694-……。現在新的ISBN是:978-7-80694- (其中“978”表示圖書,“7”表示中國出版物,“80694”是廣陵書社的代號)。
地址:揚州市維揚路349號(原市圖書館內)
郵編:22500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