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研究》

《〈昭明文選〉研究》

《中古文學史論集》王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魏晉文舉要》高步瀛撰中華書局1989年10月版 《文選學》駱鴻凱撰中華書局1989年11月影印本

《〈昭明文選〉研究》

《〈昭明文選〉研究》《〈昭明文選〉研究》

傅剛

作者簡介

傅剛,男,1956年生,江蘇睢寧人。1982年1月畢業於徐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上

《〈昭明文選〉研究》《〈昭明文選〉研究》
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86年至1993年任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師。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後研究。1998年出站留校工作。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論著:

1、《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國詩歌史論叢書》之一種,叢書獲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1995―1996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成果獎) 

2、《昭明文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本書系博士學位論文,獲首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3、《文選版本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蕭統評傳(與人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目 錄

序………………………………袁行霈
序………………………………曹道衡
導言

上編 《文選》編纂背景研究

第一章 漢魏六朝編撰考論

第一節 漢魏六朝著書、編集動因考
第二節 漢魏六朝著書、編集體例述論
第三節 漢魏六朝著書、編集撰人例論

第二章 文體辨析與總集的編纂

第一節 文體辨析的學術淵源
第二節 文體辨析的歷史要求
第三節 漢魏六朝文體辨析觀念的產生與發展
第四節 文體辨析與總集的編纂

第三章 齊梁文壇的創作與批評

第一節 新變與通變──論齊梁時期的兩種批評觀
第二節 永明文學到宮體文學的嬗變及天監、普通年間文學實況
第三節 蕭統東宮學士的文學觀及創作實績

下編 《文選》的編纂及文本研究

第一章 《文選》的編纂

第一節 《文選》編者及編纂年代考論
第二節 《文選》與《古今詩苑英華》的關係

第二章 《文選》的基本面貌

第一節 《文選》的編輯宗旨、體例
第二節 《文選序》對文體的認識
第三節 《文選》的分類

第三章 《文選》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 《文選》收錄標準與齊梁作家作品評賞間的異同
第二節 《文選》與《詩品》、《文心雕龍》《文章緣起》的比較

第四章 《文選》文體論析

第一節 賦論
第二節 詩論
第三節 文論

主要參考書目

《周易》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註疏》本

《詩經》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註疏》本

《周禮》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註疏》本

《禮記》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註疏》本

《春秋左傳》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註疏》本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編著 中華書局1990年5月版。

《史記》 司馬遷撰 中華書局1975年排印本

《漢書》 班固撰 中華書局1983年排印本

《後漢書》 范曄撰 中華書局1965年排印本

《東觀漢記》 劉珍等撰 吳樹平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版

《三國志》 陳壽撰 中華書局1982年排印本

《晉書》 房玄齡等撰 中華書局1982年排印本

《宋書》 沈約撰 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本

《南齊書》 蕭子顯撰 中華書局1983年排印本

《梁書》 姚思廉撰 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本

《陳書》 姚思廉撰 中華書局1982年排印本

《魏書》 魏收撰 中華書局1984年排印本

《北齊書》 李百藥撰 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本

《周書》 令狐德棻等撰 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本

《隋書》 魏徵等撰 中華書局1982年排印本

《南史》 李延壽撰 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本

《北史》 李延壽撰 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本

《舊唐書》 劉昫等撰 中華書局1986年排印本

《新唐書》 歐陽修、宋祁撰 中華書局1986年排印本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撰 中華書局1983年8月版

《建康實錄》 許嵩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點校本

《出三藏記集》 僧祐撰 《大藏經》本 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大正原版)

《高僧傳》 釋慧皎撰 湯用彤校注 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

《弘明集》 僧祐撰;《廣弘明集》 道宣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 陳國慶撰 中華書局1983年6月版

《歷代三寶記》 費長房撰 《大藏經》本 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大正原版)

漢書藝文志講疏》 顧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版

《漢書藝文志通釋》 張舜徽撰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版

《補南北史藝文志》 徐崇撰 《二十五史補編》本

《隋書經籍志考證》 章宗源撰 《二十五史補編》本

《隋書·經籍志考證》姚振宗撰《二十五史補編》本

《初學記》 徐堅等撰 中華書局1985年9月版

《藝文類聚》 歐陽詢等撰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5年11月版

《北堂書抄》 虞世南編 中國書店1989年影印本

《玉海》 王應麟撰 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7年影印本

《太平御覽》 李昉等編 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

《海錄碎事》 葉廷珪撰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據明萬曆卓顯卿刻本影印

《山堂群書考索章如愚撰 《四庫全書》本

《宋本韻補》 吳棫撰 中華書局1987影印本

《容齋隨筆》 洪邁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二十二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版

《春秋繁露》 董仲舒撰 《四庫全書》本

《風俗通義》 應劭撰;《獨斷》蔡邕撰;《人物誌》劉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白虎通德論》 班固撰 《四庫全書》本

論衡校釋》 黃暉撰 中華書局1990年2月版

荀子簡釋》 梁啟雄撰 中華書局1983年1月版

《金樓子》 蕭繹撰 《叢書集成初編》本

《西京雜記》 葛洪撰 《四部叢刊》本

《釋名疏證補》 劉熙原撰 王先謙疏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

《顏氏家訓集解》 顏之推原撰 王利器集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版

《文鏡秘府論校注》 日僧空海原撰 王利器校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7月版

《水經注》 《四部叢刊》

《匡謬正俗》 顏師古撰 《萬有文庫》本

《隋唐嘉話》 劉餗撰;《朝野僉載》 張鷟撰 中華書局1979年10月版

《宣室志》 張讀撰;《獨異志》 李冗撰 中華書局1988年1月版

《呂氏春秋》 呂不韋撰 《諸子集成》本

《抱朴子內外篇》 葛洪撰 《諸子集成》本

《潛夫論》 王符撰 《諸子集成》本

《申鑒》 荀悅撰 《諸子集成》本

《唐語林校證》 王讜撰 周勛初校證 中華書局1987年版

《酉陽雜俎》 段成式撰 《叢書集成初編》本

《大唐新語》 劉肅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

《雲溪友議》 范攄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因話錄》 趙璘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杜陽雜編》 蘇鶚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意林》 馬總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玉壺清話》 釋文瑩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西溪叢語》 姚寬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石林燕語》 葉夢得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能改齋漫錄》 吳曾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野客叢書》 王懋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

《說郛三種》 陶宗儀等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癸辛雜識》 周密撰 中華書局1988年點校本

《宋朝事實類苑》 江少虞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版

《楊文公談苑》 楊億口述 黃鑒筆錄、宋庠整理;《倦遊雜錄》 張師正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版

《國小紺珠》 王應麟撰 中華書局1987年6月版

《事類賦注》 吳淑撰 中華書局1989年12月版

記纂淵海》 潘自牧撰 中華書局1988年3月版

《事物紀原》 高承撰 中華書局1989年4月版

《重廣會史》 佚名撰 中華書局1986年9月版

《姓解》 邵思撰 《古佚叢書》本 清光緒十年遵義黎氏刊本

《夢溪筆談校證》 沈括撰 胡道靜校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9月版

《困學紀聞》 王應麟撰 翁元圻注 《四部備要》本

《昭代叢書》 張潮等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版

《玉函山房輯佚書》 馬國翰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緯書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印,1994年6月版

文史通義校注》 章學誠著 葉瑛校注 中華書局1985年版

《章學誠遺書》 章學誠撰 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版

《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 林駉撰 台灣新興書局1970年版

日知錄集釋》 顧炎武撰 黃汝成集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版

《十駕齋養新錄》 錢大昕著 上海書店1983年12月版

《十七史商榷》 王鳴盛撰 中國書店1987年8月版

《二十二史劄記》 趙翼撰 中國書店1987年4月版

《經史避名諱考》 周廣業撰 台灣明文書局1986年3月版

《宋會要輯稿》 徐松輯 中華書局1987年11月版

《漢書補註》 王先謙撰 中華書局1983年9月版

後漢書集解》 王先謙撰 中華書局1984年2月版

《三國志集解》 盧弼撰 中華書局1982年12月版

南齊書校議》 朱季海撰 中華書局1984年11月版

《通志略》 鄭樵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文獻通考》 馬端臨撰 台灣新興書局1965年10月版

《義門讀書記》 何焯撰 中華書局1987年6月版

《金明館叢稿初編》 陳寅恪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版

《金明館叢稿二編》 陳寅恪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撰 中華書局1983年版

《湯用彤學術論文集》 湯用彤撰 中華書局1983年5月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唐長孺撰 三聯書店1955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 唐長孺撰 三聯書店1959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唐長孺撰 中華書局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唐長孺撰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 周一良撰 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 周一良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四庫全書總目》 永瑢等撰 中華書局1983年6月版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王雲五主持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版

《直齋書錄解題》 陳振孫撰 《四庫全書》本

藏園群書題記》 傅增湘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嚴可均編 中華書局1985年11月版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溥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四庫全書》本

《全唐文》 中華書局1983年11月版

《文苑英華》 李昉等編 中華書局1990年8月版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 中華書局1983年9月版

《樂府詩集》 郭茂倩編 中華書局1982年11月版

文心雕龍義證》 詹鍈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

《文心雕龍研究》 戶田浩曉撰 曹旭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版

《文心雕龍補註》 黃叔琳注 紀昀評 李詳補註 中原書局1926年版

《文心雕龍》 范文瀾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1月版

《文心雕龍校注拾遺》 楊明照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撰 中華書局1962年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 甫之、塗光社編 齊魯書社1988年1月版

《文心雕龍校釋》 劉永濟撰 中華書局1962年3月版

興膳宏〈文心雕龍〉論文集》 興膳宏撰 彭恩華譯 齊魯書社1988年1月版

《鍾嶸詩品校釋》 呂德申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4月版

《鍾嶸詩品講疏》 許文雨撰 成都古籍書店1983年5月版

《鍾嶸詩品研究》 張伯偉撰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版

詩品集注》 曹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詩品考索》 王發國撰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版

《清水凱夫〈詩品〉〈文選〉論文集》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3月版

《玉台新詠》 徐陵輯 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明寒山趙均覆宋本

玉台新詠箋注》 吳兆宜注 程琰刪補 穆宏點校 華書局1985年6月版

《文章緣起注》 任昉撰 陳懋仁注 《叢書集成初編》本

《古文苑》 章樵注 《四庫全書》本

《漢魏樂府風箋》 黃節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3月版

曹植集校注》 趙幼文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6月版

《嵇康集校注》 戴名揚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7月版

《陸機集》 金濤聲點校 中華書局1982年1月版

《陶淵明集》 逯欽立校注 中華書局1982年6月版

《謝康樂集校注》 顧紹柏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版

《謝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師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何遜集校注》 李伯齊校注 齊魯書社1989年10月版

《江文通集匯注》 胡之驥注 中華書局1984年4月版

《鮑參軍集注》 錢仲聯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中華書局1980年10月版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 劉師培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點校本

《文章辨體序說》 吳訥撰;《文體明辨序說》 徐師曾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點校本

《詩源辨體》 許學夷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點校本

《文章辨體匯選》 賀復征編 《四庫全書》本

《古文辭類纂》 姚鼐編 《四部備要》本

《駢體文抄》 李兆洛編 《四部備要》本

《八代詩選》 王闓運撰

敦煌古籍敘錄》 王重民撰 中華書局1982年12月版

《中國文獻學》 張舜徽撰 中州書畫社1982年12月版

《敦煌遺書最新目錄》 黃永武主編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6月版

《中國目錄學史》 姚名達撰 上海書店1984年6月版

校勘學釋例》 陳垣撰 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版

《中國目錄學講義》 昌彼得撰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10月版

《校讎廣義·版本編》 程千帆 徐有富撰 齊魯書社1991年7月版

《校讎廣義·目錄編》 程千帆 徐有富撰 齊魯書社1991年7月版

《文鏡秘府論探源》 王晉江撰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0年12月版

四六叢話》 孫梅撰 《萬有文庫》本

《樂府通論》 王易撰 中國文化服務社1946年10月版

《漢詩研究》 古屋冰撰 上海啟智書局1934年4月版

《中國文學論集》 徐復觀撰 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1月版

《中國文學評論》(第一冊) 台灣聯經出版社1977年12月版

《六朝文論》 廖蔚卿撰 台灣文津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六朝詩論》 洪順隆撰 台灣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版

《兩晉詩論》 鄧仕梁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2年1月版

《文心雕龍探索》 王運熙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版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 王運熙撰 齊魯書社1987年3月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 楊明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 逯欽立撰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南北朝文學史》 曹道衡 沈玉成師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 曹道衡師撰 中華書局1986年7月版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 曹道衡師撰 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版

漢魏六朝辭賦》 曹道衡師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版

《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 傅剛撰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閒堂文藪》 程千帆撰 齊魯書社1984年1月版

李審言文集》 李詳撰 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版

《文轍》 饒宗頤撰 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11月版

《敦煌本古類書〈語對〉研究》 王三慶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六朝文學論稿》 興膳宏撰 彭恩華譯 嶽麓書社1986年版

《六朝文學論文集》 清水凱夫撰 韓基國譯 重慶出版社1989年5月版

《五朝門第》 王伊同撰 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43年11月版

東晉門閥政治》 田餘慶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版

《漢唐文學的嬗變》 葛曉音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三餘札記》 劉文典撰 黃山書社1990年點校本

魏晉南北朝賦史》 程章燦撰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

《目錄學發微》 余嘉錫撰 巴蜀書社1991年5月版

《永明文學研究》 劉躍進撰 台灣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版

《賦史》 馬積高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辭賦源流史》 李曰剛撰 台灣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版

《漢賦源流及價值之商榷》 簡宗梧撰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漢賦通論》 萬光治撰 巴蜀書社1989年12月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錢穆撰 台灣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5年10月版

《中國文學史》 錢穆撰 中華書局1993年4月版

駢文史稿》 姜書閣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國學概論》 章太炎講演 曹聚仁記錄 巴蜀書社1987年7月版

《中國散文史》 陳柱撰 上海書店1984年3月版

《齊梁麗辭衡論》 陳松雄撰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月版

呂思勉讀史札記》 呂思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版

駢文學》 張仁青撰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3月版

《中國文學八論》 劉麟生等撰 香港南國出版社影印本

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褚斌傑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師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版

《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 郭紹虞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照隅室雜著》 郭紹虞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

《中古文學史論集》 王瑤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蕭滌非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版

《楚辭研究集成》 馬茂元師主編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全漢賦》 費振剛等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版

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王重民編 北平圖書館1935年11月版

《兩漢文舉要》 高步瀛撰 中華書局1990年9月版

《魏晉文舉要》 高步瀛撰 中華書局1989年10月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版

《訂偽類編》 杭世駿撰 上海書店1986年6月版

《古詩十九首初探》 馬茂元師撰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

《文選》 李善注(殘) 北宋天聖明道本

《文選》 李善注 南宋淳熙八年尤袤刻本 中華書局1974年影印本

《文選》 五臣注 (存二十九、三十兩卷)宋杭州開箋紙馬鋪鍾家刻本

《文選》 五臣注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建陽崇化書坊陳八郎刻本 

台灣中央圖書館1981年影印本

《文選》 五臣、李善注 南宋紹興二十八年明州刻本 

日本足利學校遺蹟圖書館後援會1975年影印本

《文選》 五臣、李善注 明袁 覆北宋廣都裴氏本

《文選》 李善、五臣注(存四十卷)宋贛州州學刻宋元遞修本

《文選》 李善、五臣注 宋建州刻本(《四部叢刊》影印本)

《文選》 李善注、何焯批 明末毛氏汲古閣本

《文選》 李善注 清嘉慶十年胡克家刻本 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本

《俄藏敦煌文獻》(第4冊)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 

俄羅斯科學出版社東方文學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敦煌寶藏》 黃永武主編 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版

《敦煌秘籍留真新編》 國立台灣大學1947年9月版

《古鈔本五臣注文選》(殘卷第二十) 日本東方文化學院用東京三條氏藏抄本影印

東方文化叢書第九1937年版

《唐寫文選集注殘本》 羅振玉編 1918年影印本

《敦煌本文選殘卷》 羅振玉輯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影印本第六冊

《古抄文選卷七》 抄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文選》 (無注本、五臣注本、集注本) 日本八木書店1980年版

《古抄白文文選殘二十一卷》 傅增湘過錄本

《文選索引》 斯波六郎編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57—1959年版

《九條家本文選古訓集》 中村宗彥編 日本風間書屋昭和58年2月版

《文選諸本的研究》 斯波六郎撰 《文選索引附錄》

《文選注引書引得》 哈佛燕京引得編纂處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昭明文選論文集》 陳新雄 於大成編 木鐸出版社1980年版

《昭明文選研究初稿》 林聰明撰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7月版

《昭明文選新解》 李景溁撰 台灣暨南出版社1993年6月版

《文選學新探索》 游志誠撰 台灣駱駝出版社版

《昭明文選斠讀》 游志誠 徐正英撰 台灣駱駝出版社1995年7月版

《文選導讀》 屈守元撰 巴蜀書社1993年9月版

《昭明文選研究論文集》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

《文選學論集》 趙福海主編 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6月版

《文選學》 駱鴻凱撰 中華書局1989年11月影印本

《文選理學權輿》 汪師韓撰 《叢書集成初編》本

《文選李注補正》 孫志祖撰 《叢書集成初編》本

《文選筆記》 孫志祖撰 《叢書集成》初編本

《文選旁證》 梁章鉅撰 清光緒八年吳下重刻本

《文選箋證》胡紹煐撰 江蘇古籍刻印社1990年3月影印本

《文選李注義疏》 高步瀛撰 中華書局1985年11月點校本

《文選平點》 黃侃評點 黃焯編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昭明太子和他的文選》 台灣學生書局編輯部1971年10月版

《敦煌古抄本〈文選〉五臣注研究》 游志誠撰 台灣敦煌學研討會論文(1995年)

《昭明太子蕭統年譜稿》 俞紹初撰 1995年國際文選學討論會論文

《<文選>和辭賦》 曹道衡師撰 載《文選學新論》鄭州大學古籍所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關於蕭統和〈文選〉的幾個問題》 曹道衡師撰 《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5期。

《從文學角度看〈文選〉所收齊梁套用文》 曹道衡師撰 《文學遺產》1993年第3期。

《與清水凱夫先生論〈文選〉編者問題》 顧農撰 《齊魯學刊》1993年第1期。

《論文選之難體》 游志誠撰 台灣魏晉南北朝文學學術討論會論文

《論文選“難”體》 傅剛撰 《浙江學刊》1996年第3期。

《略談李善注的尤刻本》 程毅中 白化文撰 《文物》1976年第11期。

《中外文選學論文集》 鄭州大學古籍所編 中華書局即出書

《中外昭明文選研究論著索引》 魏淑琴等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

後 記

1993年9月我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追隨心儀已久的曹道衡師研讀魏晉南北朝文學,入學前曾經準備以“魏晉南北朝樂府研究”為題,但道衡師指示我改作《昭明文選研究,於是便有這本論文的問世。《文選》在中國歷史上曾為“顯學”,但自“五四”以後便衰落了。近十年來由於學術事業的發展,以及國際漢學界的促進,“《文選》”又受到了我國學者的關注。如何總結傳統“選學”的成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展新的研究,這是擺在當代“《文選》學”研究者面前的任務。由於“選學”內容的精深,這個任務應該是十分艱巨的。雖然開始的時候也知道這一工作的難度,但實際上感覺到壓力和艱辛的卻是深入到這工作之後的事了。對此,道衡師或督促砥礪,或指示迷津,常使我在惶懼的狀態中又鼓足勇氣。因此,這一初步工作的完成,實傾注了道衡師的無數心血。師恩浩蕩,做學生的惟有努力進步,或可報答老師恩情於一二。

研究生院具有優秀的學習傳統,它以十五年畢業生優異的成績為後來者樹立了榜樣和奮進的目標。三年來我未或稍有懈怠,全力以赴地投入論文的準備和寫作。小子雖然愚鈍,卻很幸運地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呵護,並由此獲得了學術研究中難得的機遇和便利。天道固然酬勤,但這研究中的機遇,對我來說實在是厚賜。對此,我衷心感激給我以無私幫助和指教的老師們,他們是國家古籍整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許逸民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劉躍進先生、鄭州大學俞紹初先生、宋恪震先生、陳飛先生、毛德富先生、徐正英先生、復旦大學王運熙先生、福建師範大學穆克宏先生、上海師範大學曹融南師、四川大學羅國威先生,以及台灣學者李景溁先生、游志誠先生。同時對在查閱資料中給我提供便利的北京圖書館善本部、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部、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以及我的母校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圖書館、社科院文學所圖書館表示十分的感謝。

北京大學袁行霈師對我的初步工作給予了熱情的肯定和鼓勵,並為我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心中的感激,遠非言詞所能表達,在此謹致謝忱!

特別提到的是沈玉成師對我的工作曾給予許多關心和指導,不幸先生竟於1995年11月7日猝然病逝,不及見到我的論文完成。感念先生的厚德,不禁泫然!

三年的學習,對我固然是一次艱苦的磨鍊,但對我的家人,這艱苦又遠遠超過了我。1993年小女傅斯原僅一歲余,我負笈北上,全部的生活重擔交由內子王海文一人承當。三年來,妻以柔嫩的雙肩不僅支撐上海的小家,還要支持遠在北京的我,含辛茹苦,而無一毫怨言。同時,我的岳父、岳母也以高齡之軀,不辭辛苦地照顧著我的家庭。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將永遠銘記於心!

永遠銘記於心的還有我親愛的母親何家蘭女士。我生多艱,年甫一紀,慈父見背,即由多病的母親苦心撫養。1978年3月我考入大學,從此便睽離慈母。十餘年來,南北奔波,未或稍安,常思一旦稍得安定,即把母親接至身邊,期能稍盡色養之孝。豈料這一點點私心也竟未能實現,1995年12月19日母親竟棄我而去。待我星夜駿奔,趕回睢寧老家,母親已經辭世,母子倆竟未見上最後一面。銜酷茹恨,徹於心髓!嗚呼!古人云:“子欲養而親不待”、“祭之厚不如養之薄”,切膚之痛,痛何如之!每念及此,肝腸寸斷!學業既成,無由申達,惟以這本薄薄的論文祭獻於母親靈前,願母親的在天之靈能夠安息!

博士論文完成了,但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我願以駑鈍之質,勤加鞭策,爭取在我人生的下一個里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是為後記,亦為自勉。 

---------傅剛1996年4月12日於社科院研究生院抱一齋

又 記

論文完成後,得到劉文忠教授、張亞新教授的評閱,給予許多指正,特此致謝!1996年5月,本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通過答辯,答辯委員會由袁行霈教授、鄧紹基教授、許逸民教授、徐公恃教授和導師曹道衡教授組成,對論文肯定之餘,也提出許多批評意見,此文即在各位老師批評的基礎上作了修改,謹此對各位老師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的出版,承蒙曹道衡先生、袁行霈先生、許逸民先生推薦,又先後得方克立先生、錢鍾文先生、欒貴川先生、蘇燕華先生以及馮廣裕先生的關懷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謝意!

-------1998年10月16日又記於北京大學蝸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