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概論》

《國學概論》

《國學概論》是章太炎所著的國學書籍,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章太炎先生以淵博的學問對我國傳統的經學、哲學、文學作了條分縷析,追源溯流,精闢評述,又兼評了歷史學、語言學、文字學、目錄學、地理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中華書局;第1版(2003年1月1日)
叢書名:國學入門叢書
平裝:9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101035940
條形碼:9787101035940
商品尺寸:18x12x0.8cm
商品重量:100g
ASIN:B001GS74BI

內容簡介

《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在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由現代著名學者曹聚仁整理成冊。在《國學概論》中,章太炎先生以淵博的學問對我國傳統的經學、哲學、文學作了條分縷析,追源溯流,精闢評述,又兼評了歷史學、語言學、文字學、目錄學、地理學。《國學概論》雖然是小冊子,但語言凝練,內容充實,對各時代學術的發展情況、各學科的著名學者,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

編輯推薦

《國學概論》20年代出版後,重印三十餘次,日本也曾印過兩次,深受廣大國學研究者的喜愛,堪稱國學入門的“導遊圖”。

目錄

小識
第一章概論
甲、國學之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二、經典諸子非宗教
三、歷史非小說傳奇
乙、治國學之方法
一、辨書籍的真偽
二、通國小
三、明地理
四、知古今人情的變遷
五、辨文學套用
第二章國學之派別(一)——經學之派別
六經今文學家的派別漢古文學家
今古文的區別歷代的經學
第三章國學之派別(二)——哲學之派別
先秦以來中國哲學家及其著作
第四章國學之派別(三)——文學之派別
文學文章文學的分類先秦以來的
無韻文先秦以來的有韻文詩經
六詩賦古詩律詩
第五章結論——國學之進步
國學求進步之點經史不可分哲學必須
直觀自得文學必須“發情止義”
附錄
一、志疑
二、討論白話詩
三、政治制度與政治精神
四、新詩管見(一)
五、新詩管見(二)

序言

國學的名稱起於近代,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為了區別於西學,於是稱中國本有的學術為國學。清代學者論學術,將學分為三類:一為義理之學,二為考據之學,三為詞章之學。義理之學即哲學,考據之學即史學,詞章之學即文學。這是舉其大略,詳言之,詞章之學包括文藝學、文字學、修辭學等。義理、考據、詞章之外,尚有經世之學,即政治經濟學說,以及軍事學、農學、治水之學等。現在已到21世紀,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學術研究、參加世界學術論壇;但是對於本國的學術傳統亦應具備明確的認識,要正確全面地了解本國的學術傳統,對於本國的學術成就有一定

文摘

四、知古今人情的變遷
社會更迭地變換,物質方面繼續地進步,那人情風俗也隨著變遷,不能拘泥在一種情形的。如若不明白這變遷的理,要產生兩種謬誤的觀念。
一、道學先生看做道德是永久不變,把古人的道德,比做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墨守而不敢違背。
二、近代矯枉過正的青年,以為古代的道德是野蠻道德。原來道德可分二部分,——普通倫理和社會道德——者是不變的,後者是隨著環境變更的。當政治制度變遷的時候,風俗就因此改易,那社會道德是要適應了這制度這風俗才行。古今人情的變遷,有許多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第一,封建時代的道德,是近於貴族的;郡縣時代的道德,是近於平民的。這是比較而說的。《大學》有“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一語,《傳》第九章里有“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一語,這明是封建時代的道德。我們且看唐太宗的歷史,他的治國,成績卻不壞——世稱“貞觀之治”,但他的家庭,卻糟極了,殺兄、納弟媳。這豈不是把《大學》的話根本打破嗎?要知古代的家和後世的家大不相同。古代的家,並不只包含父子夫妻兄弟……這等人,差不多和小國一樣,所以孟子說“千乘之家”、“百乘之;家”。在那種制度之下,《大學》里的話自然不錯,那不能I治理一縣的人,自然不能治理一省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