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位於廣州市文明路,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公共圖書館之一。館址鬧中含靜、交通便捷;位於廣州市文德路的分館孫中山文獻館雍容恬靜、古色古香。創建於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勝跡“南園”,後為清代廣雅書局藏書樓,其中的“抗風軒”為孫中山早年從事民主革命活動的秘密據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歷史悠久、典藏豐富、服務一流,在海內外聞名遐邇。1986年,鄧小平同志為該館題寫館名。九十六年來,中山圖書館藏書量從解放前的幾萬冊增加到迄今五百多萬冊。從傳統的手工卡片檢索到計算機的網路化、數位化管理。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山圖書館文明路總館門口中山圖書館文明路總館門口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簡稱中圖或省圖,文明路總館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3號,北鄰廣州圖書館,東鄰廣東省博物館(前址),成立於1912年,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公共圖書館之一。而位於廣州市文德路81號的孫中山文獻館是中山圖書館的舊館址(即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

,現為省圖書館少兒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創建於1912年,是廣東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也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東省分中心、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廣東省分中心所在地。總館位於廣州市文明路,毗鄰的文德分館位於廣州市文德路81號。1986年,鄧小平同志題寫了館名。

近百年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量從解放前的幾萬冊增加到迄今六百多萬冊,從傳統的手工卡片檢索到計算機的網路化、數位化管理,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辦館特點:一、豐富的館藏典籍,以地方文獻為特色;二、優質的讀者服務,以免費開放,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為特徵;三、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實現數位化信息資源共享為目標;四、積極的文獻開發,以建立地區文獻信息中心為方向;五、創新的服務模式,以廣東流動圖書館、聯合網上參考諮詢為抓手;六、深入的古籍保護,以推動全省古籍保護利用為宗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圖書館”、“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文明視窗”、“受讀者喜愛的圖書館”等稱號。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組織實施的“廣東流動圖書館”、“聯合網上聯合參考諮詢服務”榮獲國家文化最高獎項——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文化部第一屆創新獎、第二屆創新獎特等獎。

2003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改擴建工程由廣東省政府正式立項,分兩期建設,總投資5億元,建築面積近十萬平方米。2010年12月30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改擴建首期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新館推出“讀者卡”與自助借還服務,引入觸幕閱讀報刊系統、3d特色館藏資源展示系統、掌上圖書館等服務手段,以嶄新的服務面貌,歡迎讀者免費共享廣東公共文化建設的新成果。

沿革

中山圖書館的藏書印中山圖書館的藏書印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前身是清末的廣雅書局的藏書樓(即現位於文德北路81號的孫中山文獻館),民國元年

(1912年)創辦,初名為廣東省立圖書館。民國16年,旅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的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了廣州市中山圖書館,民國22年落成。1955年,廣東省立圖書館和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合併,改名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1986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整體搬遷到文明路213號新館後,原館改稱為孫中山文獻館。

2006年12月10日,經廣東省政府立項,投資了5億元人民幣的中山圖書館擴建工程正式動工興建,按照計畫,工程的一半為中山圖書館目前的位置,另一半為將搬遷至珠江新城新館的廣東省博物館位置。整個擴建項目將於2007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設,預計2010年全部完成。改造後的圖書館各館加起來的總占地面積將達到6.8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達到103,599萬平方米,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屆時,中圖的最終藏書量將可達800萬冊,讀者座位將增至4000個,日均接待讀者可達1.5萬人次。

為配合擴建工程,位於文明路的中圖正門從2006年12月起封閉。先只開放了位於德政中路的西門給讀者進出。2007年開始,中圖貼出告示,暫時關閉了電子閱覽室,而且部分閱覽室的開放時間亦相應縮短,中間部分時段更出現閉館的情況。目前原文明路總館的各項服務全部轉移到桂花分館,其他業務的分布在大學城特藏部閱覽室(普通古籍、地方志、叢書、影音古籍)、桂花分館(中文圖書、期刊外文圖書、期刊)、文德分館(廣東地方文獻、民國平裝書、期刊),而文明路總館則保留提供各種數字資源,包含古籍與解放前報紙縮微資料。文明路總館預計在2009年10月份完成建設。

持續五年、作為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的首期擴建工程於2010年完成,圖書館並於2010年12月31日舉行竣工暨開館儀式,讀者可使用羊城通電子卡等電子卡借閱圖書。

交通

鐵路捷運: 廣州捷運1號線農講所站

電車: 101、104、106

巴士:文明路總館:中山圖書館站

文德分館:文德路站

桂花分館:桂花崗站

辦館特色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九十年來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館特色:

一、豐富的館藏典籍,以富藏地方文獻為特徵;

二、優質的讀者服務,以大面積開架、多元化服務、最大限度滿足讀者需求為標誌;

三、先進的技術設備,以檢索自動化、文獻電子化、傳輸網路化,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目標;

四、積極的文獻開發,以建立區域文獻信息中心為方向;

五、活躍的公共關係,以創造文化品牌、增值無形資產為宗旨。

為推動我省人才培養、文化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思想保證、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作出重大貢獻。

閱覽室

內設閱覽室20多個,包括中文圖書、中文期刊、中文報紙、外文圖書、外文報刊、中文工具書、文獻檢索、港澳台圖書、圖書館學資料、地方文獻、善本、縮微、自帶書刊等閱覽室,每天開放13.5個小時,一周開放84.5小時,平均每天接待讀者6,000~8,000人次,是全國開放時間最長,接待讀者最多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2001、2002年連續兩年接待讀者均超過300萬人次,流通圖書超過600萬冊次,位於全國第一、二位。書刊借閱以開架為主,全面採用計算機管理,並為讀者提供CD—ROM光碟資料庫的電腦檢索和諮詢服務,讀者可直接上機檢索館藏文獻資料。

辦證須知

一、辦理時間

每天9:00~12:00,13:00~17:00,逢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

二、申辦讀者卡手續

讀者辦卡,需持身份證或戶口薄,軍人、武警可憑個人有效證件,外國公民需持護照。辦卡時須提供上述證件的原件,填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讀者卡申請表》,到一樓總服務台辦理讀者卡。16周歲以下的讀者辦理少兒讀者卡,只限於外借少兒文獻,滿16周歲後可到總館一樓總服務台開通其他文獻的借閱許可權。

三、讀者卡(首個)的辦理規定

1.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以下其中一種讀者卡類型(首次辦卡免工本費):

■A類讀者卡 押金40元,可借中文文獻或光碟5冊(件),借期1個月,可續借一次。

■B類讀者卡 押金100元,可借中文文獻或光碟8冊(件),借期1個月,可續借一次。

■C類讀者卡 押金500元,可借外文圖書3冊、外文期刊3冊、外文隨書光碟2件,或借中文文獻8冊(件),借期1個月,可續借一次。

■D類讀者卡 免押金,無外借許可權,供閱覽各類書刊(含特藏文獻)及使用本館網路和數位化資源。

2.如需轉換讀者卡類型,可到一樓總服務台填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讀者卡轉換類型申請表》,提供現有讀者卡及本人身份證或戶口薄,補交或退回押金差額,即可辦理。

3.讀者可在一樓總服務台辦理預存款充值手續,以方便支付逾期款、列印、複印等費用。請在退卡時辦理退預存款手續。

四、辦理退卡、遺失補辦規定

1. 讀者辦理退卡,須提供本人身份證原件或戶口薄原件及原卡,還清所借書刊及交清所欠費用後,可退回原卡押金及卡內預存款餘額(註:確因特殊情況委託他人退卡者,須提供委託人及被委託人身份證或戶口薄原件,方可辦理退卡)。

2. 讀者若遺失讀者卡,應立即來館掛失,若因未及時掛失而造成的損失由讀者本人承擔。讀者還清所借文獻及交清所欠費用,交10元工本費,可按上述條件重新辦卡,原卡作廢。

五、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換讀者卡規定

1.持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的讀者換讀者卡時,請先還清所借書刊及交清所欠費用,憑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及本人身份證到一樓總服務台辦理。

2.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押金可轉至讀者卡繼續使用,低於現行押金標準的需補足金額。

六、注意事項

1.為了加強讀者卡的管理,敬請各位讀者不要重複領卡,如經發現重卡即作註銷處理(押金不退還)。

2.新讀者卡初始密碼為讀者的出生年月日(八位,如19900101)。

館藏

截止2010年底,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600多萬冊(件),其中新舊平裝書 470萬冊;線裝古籍47萬冊;外文圖書20多萬冊;舊中文期刊13200種,6萬餘冊;舊中文報紙1516種,4000餘冊;新中外文期刊9800餘種,80萬冊;新中外文報紙400餘種,8萬餘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是國內最具規模的廣東地方文獻和孫中山文獻收藏中心。特色館藏除廣東地方文獻、孫中山文獻之外,還包括晚清民國報刊、南海諸島和海南島史料、東南亞和華僑史料、台港澳海外中文文獻等。

地方文獻收集

廣東通志廣東通志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歷來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已積累了9萬多種,30多

萬冊。在這些珍貴的文獻中,較突出的有廣東新舊地方志2600種,新舊族譜900餘種,其中明嘉靖黃佐《廣東通志》七十卷是國內罕見的版本,民國《續廣東通志》則是未經刊行的稿本,以及孫中山文獻、南海諸島和海南島、東南亞史料、華僑資料、清史、金石、與圖等專藏。在地方文獻開發方面,該館出版了《廣東近現代人物詞典》、《潮汕文獻書 目提要》、《客家文獻書目》和《廣州文獻書目提要》、《廣東百年圖錄》等,並建立起《廣東地方文獻圖書》、《廣東地方文獻報刊》、《孫中山文獻》等地方文獻資料庫,使館藏地方文獻得以藏用並舉。

信息開發與服務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致力於開拓各類信息服務。報刊信息開發中心以“開發國際信息,服務經濟決策”為宗旨,對館藏海外中文報刊信息源進行有重點的深層次開發,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於1991年創辦的《決策內參》系列內部刊物,迄今出版16年編印800期,開創了我國圖書館界開發利用海外華文文獻為黨政軍高層決策機關提供智囊性服務先河。《決策內參》進入廣東省政府“省、市長信息服務網路”為全省100多個省市縣黨委政府服務,成為廣東省信息高速公路“全省統一大網路核心網路平台”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決策內參》除為我省高層服務外,已被廣東省機要交通局列入內參征訂目錄,躋身於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等內部刊物行列,為兄弟省高層和文化部服務。刊物受到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普遍歡迎並給予高度評價。與《決策內參》齊名的還有《文化內參》和《警界參考》。同時該中心開設了近50個服務專題,報導市場動態,傳遞商務行情,將信息工作的重點放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企業上,先後為太陽神集團、健力寶公司、今日集團等大型企業提供優質和及時的信息服務。該中心利用網路中心全文資料庫進行網上剪報業務,每天從電子報刊資料庫中進行網上下載電子信息,用郵件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大大提高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時效性。

數字圖書館建設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非常重視提高自動化水平,在圖書採選、編目和讀者服務等領域,均已基本實現了計算機管理;由該館承擔建立的廣東省數字圖書館(一期工程)自2002年投入運行以來,已建立目前國內最大的圖書館數位化資源庫群,其中有電子圖書40萬種,中文電子期刊論文1200萬篇,博士、碩士論文10萬篇,外文電子期刊500萬篇,以及80多個事實型、文獻型的資料庫,存儲容量達8000GB。2002年數字圖書館藏書被下載19億頁,相當於流通630多萬冊次。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還依託海量的數位化資源和良好的網路環境,積極開展網上參考諮詢服務,一年多來共解答來自全球的讀者諮詢近20萬例,遠程傳遞文獻100多萬(冊)篇,成為我國第一個實用化的省級數字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在圖書採選、編目和讀者服務等領域,實現了自動化管理;目前已建成共享工程廣東省分中心以及“廣東數字文化網”1個,市級基層中心21個,縣區圖書館、鄉鎮圖書館、文化站等基層中心300多個;建成擁有120萬種電子圖書,2200萬篇期刊論文,

35萬篇博碩士學位論文,20萬篇學術會議論文,數十個事實型資料庫的數位化資源庫群;建立了聯合參考諮詢網,2006年解答讀者諮詢26萬例,遠程傳遞文獻86.8萬篇大力開展網上信息服務,積極為基層民眾提供優質的文獻檢索和免費遠程文獻傳遞服務。

流動圖書館

廣東流動圖書館經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批准,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之一自2003年起開始啟動,截止2006年已建成39個廣東流動圖書館分館。它形成了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為龍頭帶動和中心輻射的圖書物流和信息虛擬物流的服務網路,開創了廣東省文獻信息服務的新機制,提高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務能力。2006年廣東流動圖書館作為構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三大網路之一,榮獲文化部第二屆創新獎特等獎。

獎項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先後榮獲“廣東省文明圖書館”、“全 國文明圖書館”、“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2000年被文化部評為“受讀者喜愛的圖書館”。2002年適逢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建館九十周年華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分別發來賀信,標誌著該館以九十年對社會文化的貢獻所贏得的社會尊重和地位。2003年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近年來分別獲得“全國文明圖書館”、“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讀者喜愛的圖書館”、“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熱愛兒童先進集體”、“廣東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文明圖書館”、“廣東省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先進單位”“1994年—2004年連續11年文明單位”、“文化部首屆創新獎”、“廣州地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示範單位”和“省文化廳系統部門排頭兵

”等光榮稱號。

機構設定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公關部

展覽廳公共關係部成立於1986年11月,是中國公共圖書館系統中最早成立的專門公共關係機構。該部把提高本館的社會影響、知名度、美譽度,樹立中山圖書館的良好形象作為近期目標;把強化社會公眾的圖書館意識,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作為長遠目標。從戰略的高度,縝密、系統、持續地開展公共關係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多途徑地輻射“公共轟動效應”。 公共關係部向讀者和公眾提供參考諮詢服務,舉辦各類講座、展覽、活動和會議,承接有關機構宣傳資料擺放的業務。 公共關係部共有3個展覽廳,均位於本館一樓,其中多用途報告廳面積約550平方米;東展廳和西展廳面積分別為200平方米及180平方米。公關部多年來舉辦了各種大型藝術展覽、專題講座、報告會、專業培訓班、大型社會諮詢、大型辯論會等社會文化活動,為讀者提供多元化服務,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樹立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良好形象。報告廳及展覽廳擁有專業的會議設備、展覽設施和布展人員,承辦各類講座、展覽、會議、活動。

外文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有效證件_護照

外文部有外文圖書20萬冊,報刊資料20萬冊,復蓋社會科學與科技科學的各個領域,以經濟、管理、能源、環 保、生態等為重點。與德國歌德學院合作開辦德語圖書資料室,提供德國出版的圖書、雜誌、報紙與多媒體學習資料。參考閱覽室蒐集了化學文摘、生物文摘等著名檢索工具書。

借書:持有身份證的本地居民或持有護照的外國人均可借閱圖書。辦理借書卡須交納500元按金,5元工本費,兩張照片。最多可借兩本,借期一個月,可續借一個月。

采編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采編部_採購圖書采編部主要負責中國內中文圖書和港澳台中文圖書的採訪與分編。采編部下設四個小組,即徵集交換組,負責接受省內出版社出版物的呈繳本,徵集廣東各級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廠礦等的內部出版物,接受機團、個人讀者 捐助贈圖書和開展圖書館間的書刊資料交換工作;採購組,負責國內及港澳台地區中文出版物的預訂、選購與郵購;中編組,負責對中文普通圖書進行分類、主題標引及圖書加工,並按照中國機讀目錄格式編制計算機圖書目錄供內部業務管理及讀者檢索;數據組,承擔向中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上送書目數據及全年粵版新書的數據製作任務。

采編部每年接受單位及讀者贈書10000種以上,購買國內圖書超過50000種,購買港澳台圖書3000種以上,年分編圖書52000種以上,是廣東地區年採購、分編入藏圖書品種最多的機構。

自1990年起,采編部採用計算機系統進行圖書編目,1996年改用CNMARC格式編目,採用詳細級著錄文獻的所有單元。9年來已擁有1966年至今的全部館藏數據近70萬條,全部數據經轉換加工,完全符合CNMARC格式。

分館介紹

特藏部(廣東地方文獻中心)

特藏部(廣東地方文獻中心)(文德分館)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主要對外服務部門,入藏廣東地方文獻、孫中山文獻、粵人文庫、東南亞華僑史料、南海諸島資料以及清代史料、民國時期書刊(外省)等一大批史料價值高、學術性強的文獻資料。其中尤以豐富的廣東地方文獻和孫中山文獻著稱,現收藏有廣東地方志、族譜、廣東史料、粵人著述、報紙、期刊、輿圖、圖片等地方史料8萬餘種、30餘萬冊;孫中山著作、傳記、評論研究、手跡、圖片、唱片及有關辛亥革命資料等4000餘冊(件)。歷經九十年的積累和幾代人的努力,孫中山文獻館已成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廣東文獻和孫中山文獻收藏中心,構成中山圖書館館藏的最大特色,在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孫中山文獻館全體同仁本著"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竭誠為海內外廣大讀者提供優質的閱覽服務和諮詢服務。歡迎各機關團體、個人讀者捐贈文獻資料,以豐富我館館藏!

主要服務項目

一、文獻閱覽服務

讀者可憑本人介紹信、有效證件在本館閱覽室辦理閱覽證。本館收藏的各種文獻資料均可提供室內閱覽。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星期六、星期日休息

二、諮詢服務

承接各種專門諮詢課題,提供有關專題書目、索引和全文資料彙編,提供廣東各歷史時期專題圖片編輯、查詢服務。

三、複製服務

提供複印、文字錄入、電腦列印、圖像掃描、光碟刻錄服務。

四、裝裱服務

提供各種古籍、平裝書及期刊、報紙的裝訂、裱補服務。

少兒部(文德分館)

位於廣州市文德北路81號文德分館一樓,收藏國內出版的少兒圖書、期刊,以及優秀的港台少兒讀物。下設的少年兒童閱覽室集藏借閱於一體,分綜合閱覽區、繪本閱覽區、漫畫閱覽區。可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提供以下服務:

1.免費閱覽服務;

2.辦證和外借服務;

3.諮詢和閱讀指導服務;

4.舉辦各類型的讀者活動和培訓班;

5.圖書館利用教育;

6.共建中國小圖書館等。

辦證須知:

一、少兒借書證

1、16歲以下少年兒童可在本部辦理少兒借書證。

2、辦證時請出示本人或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或戶口本),並如實填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少兒借書證讀者登記卡》、<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少兒借書證>等有關事項,並交小1寸照片2張、押金40元,即時便可領取借書證。每個人只能辦一個證,不能重複辦證。

3、憑證一次最多可外借圖書或期刊3冊,借期30天。借期內可辦理續藉手續一次,續借限期30天;逾期還書按規定繳交逾期金,以每天每冊圖書0.1元計算,逾期罰金上限為40元。

4、借書證有效期為一年,到期後讀者須持本人或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到辦證處辦理驗證手續。

5、遺失借書證的讀者,請及時持本人或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到辦證處登記,辦理掛失手續,借書證在掛失前所造成的一切後果均由遺失者自負。借書證一經掛失立即作廢,本館工作人員有權沒收已掛失的借書證,並作必要的處理。

6、讀者持本人或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可到本部辦理退證手續,沒有違反圖書館的有關規章制度,所交押金便可全數退還。

二、集體借書證

幼稚園、中國小可憑學校證明、經辦老師的教師證原件及複印件,並交300元押金,即可辦理集體借書證。憑證一次最多可外借圖書50冊,借期一個月。逾期還書按規定繳交逾期金,以每天每冊圖書0.1元計算。書證只限領證單位使用,不得轉讓。如有遺失請及時向本部報告,否則造成圖書損失由領證單位負責。

開放時間(辦證時間):

周二至周日9:30—17:30

周一全天閉館(設閉館還書箱)

外文書刊借閱須知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外文書

1、本館外文閱覽大廳、外文檢索室、外文書庫均實行開架閱覽,免證入室。

2、外文閱覽大廳、外文檢索室內的圖書、期刊、報紙等供室內閱覽、複印,不供外借。 3、持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發放的有效期內的外文借書證,可外借外文書庫內圖書。每證可借圖書兩冊,借期30天,整借整還,不辦理續藉手續。

4、借書證僅限本人使用,不得轉借他人。但還書可托人代辦。

5、為保持圖書、期刊按次序排架,讀者閱後請將書刊放到書車上,由工作人員歸架。

6、讀者必須愛護圖書和圖書條形碼(此碼用於辦理電腦借還書手續)。借書時請當面檢查,如發現污損、缺頁等情況,應向工作人員說明,加蓋標記,否則責任自負。如有遺失、污損、剪割圖書等情況,需購買原種圖書賠償,或視情況按原種圖書價格的3-15倍賠償。

7、凡發現盜竊書刊或在室內撕割書刊者,給予註銷借書證,並按圖書原價的15-30倍或期刊年度價的15-30倍罰款處理,情節嚴重者交有關部門處理。希望廣大讀者積極協助,與偷書、撕書等違背社會公德、損害讀者利益的行為作鬥爭,凡舉報者,給予偷書、撕書罰款50%的獎勵。

8、為加強外借圖書的流通管理,逾期還書需交逾期金,按每冊每天壹角計算。逾期過長,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發出催還書信,郵費由逾期者負擔。

9、遺失外文借書證須即來辦證處報失,否則責任自負。

10、借書證有效期一年,到期後可持本人身份證來辦證處辦理驗證手續,否則不得繼續使用。

借閱部

借閱部是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對外服務的主要部門,設有中文圖書外借、中文圖書閱覽、新世紀電子圖書館等對外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開放點。現有藏書120萬冊,每天開放12小時,向讀者提供中文圖書的外借、閱覽、諮詢、檢索、複製等服務,儘量滿足他們在科研、生產、學習、娛樂、消閒等方面的需求,借閱部屬下各閱覽室設有“便民服務崗”,向廣大讀者提供便利。

中文圖書外借(南群樓二層外借大廳)實行全面敞開發證,增設外地讀者證;同時向讀者提供多種方式的圖書外借服務,包括個人外借、館際互借、預約借書、公函外借、保存本內閱等。此外,還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和處級以上幹部的讀者,在圖書的外借冊數和期限上給予適當照顧,並提供電話續借圖書服務,只要打電話說明你本人的書證號和所續借圖書的書名,在原借期限基礎上,再延長1個月。

中文圖書閱覽室現有藏書18萬冊,設有閱覽座席180個,入藏馬列著作、哲學、經濟、軍事、文學藝術和數理化、工業、交通、環境等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中文圖書;所藏圖書只供閱覽不外借,該室設有複印服務。讀者可無需證件入室閱覽。

中文工具書閱覽室(北群樓四層)該室藏有語言性、檢索性、參考性中文工具書近5萬冊,免費向讀者開放閱覽,並設有複印服務。

台灣省、港澳地區圖書閱覽室現有藏書5萬冊,室內開架和半開架借閱各類台港澳地區出版的中文圖書。讀者可憑本人有效證件進入該室。

發展影響

近百年的艱辛耕耘,鑄就了中山圖書館事業的輝煌。今天,中山圖書館更是以人文關懷理念,文化語境和高新科技重構的公共精神平台,努力發揮文化重鎮功能,使圖書館成為多元文化的哺育搖籃,社會精英的研究基地,人民民眾的精神家園,為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2003年廣東省政府已正式立項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改擴建工程,總投資5億元,占地總面積6.8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3599平方米,館址北枕孔廟,西峙學宮,東涵貢院,文脈悠久,鍾靈毓秀。整個工程以崇尚生態、優先節能、力行儉約、富集人文為亮點,充分體現了當代建築現代、自然、人文三大核心價值觀。

2008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綠色建築和低能耗建築‘雙百’示範工程”。未來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將是具有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嶺南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組群,是中國典藏文化載體的現代演繹,是廣東文化大省文脈傳承的文化象徵,在廣東文化大省建設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廣東省圖書館一覽

廣東省,簡稱粵,舊稱Kwangtung、Canton,現漢語拼音GuǎngDō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省會廣州,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廣州、深圳),地級市19個。廣東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省份,擁有全國全部56個民族。廣東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一面,內部有三大民系,與中國北方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廣東GDP值已超越台灣,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開放的省份。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汕頭市圖書館
東莞圖書館
廣州圖書館
深圳圖書館
中山市圖書館
南山圖書館
湛江圖書館
江門圖書館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東莞長安圖書館
深圳寶安圖書館
深圳羅湖圖書館
韶關市圖書館
佛山圖書館
肇慶市圖書館
順德圖書館
南海圖書館
肇慶端州圖書館
湛江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揭陽榕城圖書館
廉江市圖書館
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
深圳福田區圖書館
佛山禪城圖書館
梅州劍英圖書館
遂溪縣圖書館
高州市圖書館
澄海圖書館
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
四會圖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