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是第10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是亞洲殘疾人體育組織重組後舉辦的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是中國繼北京殘奧會後舉辦的又一國際殘疾人體育盛會,也是按照“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精神舉辦的一次亞洲體育盛會,定於2010年12月12日開幕,12月19日閉幕,比賽共7天。來自亞洲41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名運動員前來廣州參賽。此外,還有2000多名隨隊官員、1100多名左右技術官員、2000多名記者和媒體人員、30000多名志願者和300多名殘奧大家庭貴賓參與此次盛會。

開幕式

2010年12月12日晚,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場隆重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並宣布廣州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開幕式晚會以“大愛、動人、自強不息”為主題,由倒計時與入場儀式、文藝表演的《心聲》《追夢》《飛翔》三個篇章及點燃聖火等幾個部分組成。
800“星光人”舞動倒計時
廣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盛況廣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盛況

開幕式的第一幕《奔跑》,800名由武警戰士扮演的“星光人”手持發光花束,在紅、綠、藍三色光流的引領下急速跑動、匯聚,在場地中心定格為本屆亞殘運會的會徽——“西關花窗”,隨著倒計時數字有節律的變化,一個LED“巨人”從天而降,與地面最後一個阿拉伯字母“1”相碰撞,象徵著“巨人”一步一個腳印,連線起一個美麗的世界。也寓意本屆廣州亞殘運會開幕式從“一”起步,盛大揭幕。此時,煙花齊放,天空、地面璀璨一片。
8歲盲童與母親捧出國旗
莊嚴的升國旗儀式環節,也有殘疾人參與。8歲盲童何宇軒和他的母親聖女士手捧國旗出場,20位乘坐輪椅的殘疾人緊隨其後,與儀仗隊相會在場地中央,盲童將國旗遞給儀仗兵。儀仗隊在母子面前打開國旗,盲童和母親親吻並撫摸國旗。儀仗隊隊員手執國旗向旗桿走去,20個輪椅跟隨前進。母子倆原地向旗桿眺望,國歌奏唱,國旗升起。何宇軒看不見國旗,卻夢想著有一天能親手升起國旗。因為媽媽告訴他,國旗代表著自己的祖國。昨晚他的願望得以實現。
運動員先入場坐在場邊觀看
相比往屆的亞殘運會開幕式,此次運動員入場儀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伴隨著運動員入場的,不再是單一的入場樂曲,而是由殘疾人母親團、毛阿敏、孫楠、楊海濤等多位健全人和殘疾人歌手演唱《我要飛得更高》等8首歌曲,與運動員一起互動。運動員進入奧體中心演出場地後,坐在場地周圍一起觀看演出。
8000青年志願者互動表演
亞殘運會開幕式場地布景沒有亞運會開幕式那樣的巨大帆屏和水域,只能是投影在草坪上,36台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投影機在草坪上投影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空中用的“威亞”則是亞運會開幕式的5倍以上。為了使來自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一入場就感受到友誼、激情、祥和的氛圍,主席台對面的8000名“志願觀眾”做出各種動作和造型,他們已經排練了兩個月講述殘疾孩子一家人故事
“親愛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們,你們聽見我的聲音了嗎?我叫珍珍,爸爸說是珍珠的珍,媽媽說是珍惜的珍。”開幕式文藝表演的主題為《美麗的世界》,由《心聲》《追夢》和《飛翔》三個篇章構成,講述了一個由爸爸、媽媽和殘疾孩子珍珍組成的“一家人”的故事。
通過殘疾孩子和爸爸、媽媽的心靈對話,配合演員們的各種手語、輪椅、飛翔等表演,依次展開聽障人士、視障人士、肢殘人士的心靈世界。最後,“一家人”將火炬傳遞給殘疾人火炬手點燃主火炬塔。
80個盲童手拉手歌唱溫暖
在《心聲》篇章,800名身著LED服飾演員隨著靈動的音樂走進浩瀚的星海,她們用手語,向世界表達最真實的情感。地面投影出當代廣州城市地標、繁華的大都市景觀。近千名演員置身其中,鋪設出一條蜿蜒前行的“盲道”。
80個盲童手拉著手走向場地中央,歌聲牽引著他們,掌聲鼓舞著他們。歌聲與掌聲成為一條特殊的盲道,引領他們走向溫暖和幸福。
60000人呼喊“媽媽我愛你”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著名手語主持人姜馨田用手語向全世界說出三句感人至深的話語:“媽媽,我愛你!”“朋友,我愛你!”“世界,我愛你!”
與此同時,看台上方出現一組6個極為震撼的焰火圖案,表現的是3個與殘疾人有關的辭彙“生命、陽光、關愛”的手語動作。
同時,全場6萬觀眾也從內心發出這樣的呼喊。36隻仙鶴騰空而起,寓意吉祥美好。
鋼琴曲中感受盲童夢幻世界
在《追夢》篇章,何宇軒再度出場彈奏鋼琴曲,在眼睛看不見的真實世界裡,美好心靈幻化出夢想的空間。衝破季節的約束,在生命溫暖的觸摸中,一簇簇奇花異草競相綻放。一彎如月的湖水飄逸而來,神奇地倒映出星河璀璨……《愛的相遇》歌聲響起,魚兒們在水中嬉戲,蜻蜓點水,蝴蝶拍翅。
肢殘男女舞蹈演員互為一體
在《飛翔》篇章,一聲聲催人奮進的鼓聲,從遙遠的天際傳來。肢殘舞蹈演員翟孝偉與馬麗演繹優美的雙人舞,與他們一起演繹的是800男子輪椅方陣。一隻金色的鳳凰從天而降,攜來一道燦爛的光芒,在鳳凰的引領下,8名輪椅運動員飛起來,插翅的輪椅,滿載著所有人的夢想高飛。
“媽媽團”為殘障孩子加油
以親情動人,以大愛示人,是本次開幕式一大亮點。運動員入場前,來自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的母親代表,以及中國各地的300多位“亞殘運母親”代表,與毛阿敏一起唱出《你是我的驕傲》:我的孩子,你是我的驕傲!歌聲中,母親們走下舞台,向運動員贈送吉祥物、鮮花,在現場為自己的孩子加油個部分組成。

辦會宗旨

一、辦會宗旨

弘揚奧林匹克和人道主義精神,彰顯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促進亞洲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交流與合作,倡導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推動社會的和諧、進步與文明。

二、辦會目標

1、通過嚴謹、有序和充滿人文關懷的賽會組織,承辦出具有中國特色、廣東風格、廣州風采的亞洲殘疾人體育盛會,促進亞洲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
2、通過周密的策劃和宣傳,展示中國、廣東、廣州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彰顯中國扶殘、助殘的文化傳統,表達亞洲殘疾人團結、友好與交流之願景。
3、通過積極的籌辦,促進廣州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弘揚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整體文明素質,推動廣東“首善之區”和“宜居城市”建設。

三、辦會指導方針

(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籌辦工作全過程,堅持以人為本,突顯廣州特色,創新、務實組織籌辦工作。
(二)遵守《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手冊》和《承辦契約》,與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亞洲各國(地區)殘疾人奧委會及國際殘疾人體育組織密切合作。
(三)按照國家舉辦、全省支持、廣州承辦的方式,以政府為主導,專業隊伍和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相結合。
(四)亞運會、亞殘運會同步籌辦。
(五)堅持節儉辦會,做到兩個運動會資源共享、場館共用,特殊需求因地制宜。
(六)堅持高效文明節儉廉潔辦會。

會徽簡介

會徽

 

廣州亞殘運會會徽廣州亞殘運會會徽

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會徽取材於廣州民居的西關花窗。西關花窗源自中國東北,十七世紀傳入廣州,窗紙改用西方傳入的彩色玻璃,以適應嶺南氣候。後被廣州民居西關大屋所廣泛採用,成為嶺南代表性的建築風格之一。因此,西關花窗象徵著嶺南文化兼容、開放的特點,是文化融合的產物,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會徽圖案以國際殘奧委會會標使用的紅、綠、藍三原色拼出運動的人形,象徵殘疾人運動員在廣州亞殘運會上努力拼搏、實現自我。會徽神似窗,窗代表家庭,寓意殘疾人運動員及殘疾人在廣州能夠感受家庭般的溫馨,窗寓意人類心靈之窗,象徵了殘疾人與健全人心靈相通,共享人類文明進步成果,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吉祥物

 

廣州亞殘運會吉祥物廣州亞殘運會吉祥物

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吉祥物“芬芬”是一朵綻放的木棉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木棉被視為英雄花,具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氣質,象徵殘奧運動和殘疾人事業不斷進取。“芬芬”意即花之芬芳,清香襲人,怡人可愛。五片舞動的花瓣、一張燦爛的笑臉,體現出參與者的歡樂、東道主的熱誠。舒展、陽光、健康的運動造型,象徵著精神寓於運動的殘奧理念。“芬芬”是英語Funfun(樂趣)的諧音,體現了亞殘運會的核心價值,寓意亞洲各國的朋友通過參與亞殘運會,分享廣州的熱情、運動的激情和盛會的歡樂,殘疾人與健全人共享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成果。

口號簡介

(中文)我們歡聚,我們分享,我們共贏!
(英文)Wecheer,Weshare,Wewin!
  
“歡聚”—殘疾人運動會是殘疾人體育的盛會,也是人類超越自我、珍視參與、享受快樂的人文盛會。殘疾人運動員和健全人快樂地相聚在羊城,共同喝彩,相互祝福,演繹精神寓於運動的殘奧理念。“分享”—殘疾人與健全人在奧林匹克運動和社會生活中享有平等權利,分享體育運動帶來的歡樂、友誼、夢想與成功,分享社會文明成果,實現同一種使命、同一個願景、同一項希望。“共贏”—殘疾人運動員通過參加體育競賽,挑戰自我,追求生命價值,展現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參與者都是勝利者,都是贏者,是共贏。共贏促進團結,共贏推動和平,共贏構建和諧,實現奧林匹克運動價值觀的真諦。
“我們歡聚,我們分享,我們共贏!”——在奧林匹克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的感召下,由殘疾人和健全人組成的“我們”,由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組成的“我們”,由亞殘運會舉辦方、參與者和殘疾人運動員組成的“我們”,融為一個整體,共同期盼廣州2010亞殘運會的到來。

會歌簡介

2010年11月30日,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在市新聞中心發布廳舉行了亞殘運會會歌新聞發布會,向全社會發布了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會歌《陽光起航》(SailingwithSunshine)。

《陽光起航》

作詞:李今風,作曲:郭競元,演唱:劉飛

各代表團運動員入場各代表團運動員入場

迎來一片郎朗的陽光
讓你我的心今天起航
風帆鼓舞著我們的微笑
海面上犁出一道亞洲的悠長
懷抱一片暖暖的陽光
讓期待的夢榮耀高揚
海風引領我們無聲歌唱
心裏面長出一副驕傲的翅膀
陽光起航追逐光芒
拼搏信念在胸膛里跳蕩
陽光起航分享榮光
青春歡聚共贏明天的想像

比賽項目

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共設19個競賽大項,包括17個殘奧會項目和2個非殘奧會亞洲特色項目(羽毛球、保齡球):
 
廣州亞殘運會比賽項目廣州亞殘運會比賽項目
坐式排球腳踏車游泳硬地滾球田徑射箭射擊賽艇盲人柔道桌球七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盲人門球輪椅網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舉重羽毛球保齡球廣州亞殘運會比賽日期為12月13-19日,共7天。賽程方面,廣州亞殘運會預設432個競賽小項。之所以是預設方案,是因為殘疾人體育比賽具有特殊性,極少數小項可能會因為相關人數達不到開賽要求,以及運動員分級變化而取消。

獎牌榜

名次國家金牌銀牌銅牌
1中國18511888
2日本323932
3韓國274333
4伊朗272429
5泰國2034

39

6馬來西亞91223
7伊拉克956
8中華台北8711
9中國香港5 914
10阿聯461
11越南3410
12約旦302
13巴基斯坦211
14印度尼西亞155
15印度149
16沙特141
17斯里蘭卡126
18烏茲別克斯坦123
19巴林120
20巴基斯坦101
21菲律賓043
22敘利亞043
23哈薩克斯坦025
24蒙古023
25汶萊022
26科威特012
27黎巴嫩011
28新加坡004
29土庫曼斯坦002
30緬甸001
31卡達001

亞殘場館

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共使用19個比賽場館、6個獨立訓練場館。其中比賽場館均沿用亞運會比賽場館。獨立訓練場館中,除廣州殘奧中心外,其他5個場館也是亞運會的訓練場館。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比賽場館

大學城鐵人三項賽場
廣大體育場館
廣外體育場館
廣工體育館
廣東國際划船中心館
天河體育中心天河網球學校
亞運城綜合體育館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中心
中大體育場館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館
廣州天河體育中心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大學城體育場館
廣藥體育館
華工體育場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曲棍球場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游泳跳水館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射擊館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射箭場

訓練場館

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場館
廣外體育場館
廣工體育館

俯拍廣州中醫藥大學場館俯拍廣州中醫藥大學場館

火炬傳遞

火炬火種採集儀式

火種採集儀式火種採集儀式

2010年12月3日上午,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火種在北京中華世紀壇成功採集。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出席採集儀式並宣布火種採集開始。10時18分,儀式開始。來自新疆的殘疾姑娘阿迪蘭•艾爾肯和剛剛在第16屆亞洲運動會上獲得兩枚金牌的廣州籍游泳運動員周嘉威兩位采火使者共同接過采火棒,通過采火盆的聚焦點將采火棒點燃。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從點火使者手中接過采火棒,點燃了采火少女手中的火種盒。火種護衛隊員隨後用火種盒中的火種引燃火種燈,並護送火種燈離場,儀式圓滿結束。

火炬點燃暨火炬傳遞啟動儀式

2010年12月4日上午,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火炬點燃暨火炬傳遞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儀式上點燃主火炬,宣布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開始。第一棒火炬手、桌球殘奧冠軍葛楊手持火炬,向全場觀眾展示後,精神抖擻地跑出人民大會堂,開始了廣州2010年亞殘運會火炬傳遞之旅。廣州2010年亞殘運會火炬在結束北京的啟動儀式和傳遞活動後,在廣東省內進行為期7天的傳遞,最後於12月12日抵達廣州2010年亞殘運會開幕式現場。
習近平點燃主火炬習近平點燃主火炬

亞殘聖火廣州傳遞

2010年12月10日上午9點30分,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廣州體育館廣場火炬傳遞活動在廣州體育館廣場隆重舉行。90名火炬手沿著廣州體育館東廣場-齊樂路-雲城東路-雲城南路-雲城西路-雲城西路隧道-齊富路-雲城東路-白雲大道-廣州體育館東廣場將亞殘運會聖火手手相傳,傳遞總里程約為7.8公里。今天的首棒火炬手是亞洲殘奧委會主席扎納爾•阿布扎林,最後一棒火炬手是廣州亞運會男子南拳冠軍黃光源
亞殘運會聖火在廣州傳遞亞殘運會聖火在廣州傳遞

志願服務

“我承諾牢記‘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團結協作,不求回報,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為‘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的共同目標貢獻力量!”2010年12月5日下午,“當好亞殘東道主志願創造新生活”——亞殘運會志願者誓師大會在珠江新城廣州市第二少年宮舉行。亞殘運會形象大使白岩松帶領亞殘運會志願者代表鏗鏘宣誓,響亮地喊出:我們準備好來了!大會上,廣州志願者與全市重殘青少年進行了“一對一”結對儀式,亞運會、亞殘運會志願者還進行了志願者旗幟交接和集體換彩儀式,標誌著亞運志願服務正式轉入“亞殘運時間”。
廣州亞殘運會志願者標誌廣州亞殘運會志願者標誌

為迎接亞殘運會的到來,廣州助殘志願者發起了助殘“一對一”結對幫扶行動,志願者將以志願結對、愛心幫扶的方式,和8歲至18歲重殘青少年實施“一對一”結對幫扶,從結對開始,一直幫扶到重殘青少年成年。結對後,各志願者組織以及志願者個人將通過陪同遊覽新廣州,陪同觀看、收聽亞殘運會比賽,幫助實現成長心愿,每周打關愛電話,每月上門探訪,教授工作技能等方式,針對重殘青少年的不同困難開展個性化幫扶。

亞殘歷史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AsianParaGames)的前身為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FESPIC)
第一屆遠南運動會於1975年6月1-3日在日本大分舉行,共有來自18個國家的973名運動員參加了8個項目的比賽
亞洲殘奧委會會徽亞洲殘奧委會會徽

第二屆遠南運動會於1977年11月20-26日在澳大利亞巴拉瑪特舉行,共有來自16個國家的43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第三屆遠南運動會於1982年10月31日-11月7日在香港沙田舉行,共有來自23個國家的744名運動員參加了11個項目的比賽。
第四屆遠南運動會於1986年8月31-9月7日在印度尼西亞蘇臘卡爾塔舉行,共有來自19個國家的834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第五屆遠南運動會於1989年9月15-20日在日本神戶舉行,共有來自41個國家的1646名運動員參加了13個大項,515個小項的比賽。
第六屆遠南運動會於1994年9月4-10日在中國北京舉行,共有來自42個國家的2081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第七屆遠南運動會於1999年1月10-16日在泰國曼谷舉行,共有來自34個國家的2258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這屆運動會試用了第13屆亞運會的場館。這屆運動會在遠南運動會歷史上第一次得到了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IPC)的認證,也第一次吸納了智障殘疾人運動員參加比賽。
第八屆遠南運動會於2002年10月26-11月1日在韓國釜山舉行,共有來自40個國家的2199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這屆運動會共設17個大項,其中的16個大項都得得到了IPC的認證。這屆運動會的組織工作與釜山亞運會組委會緊密相連。
第九屆遠南運動會於2006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共有來自46個國家的2346名運動員以及1295名隨隊官員參加了運動會。這是遠南運動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運動會,運動員參加了共19個大項的比賽,產生了542枚金牌。此屆運動會之後,遠南運動會聯合會與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理事會合二為一,成立了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
遠南運動會聯合會成員(截止到2006年11月):
(亞洲區42個)亞塞拜然、孟加拉、不丹、汶萊、高棉、中國、東帝汶、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中華台北、泰國、越南、阿富汗、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巴勒斯坦、卡特爾、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聯、烏茲別克斯坦。
(南太平洋區18個)澳大利亞、斐濟、關島、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群島、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萬那杜、法屬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理事會於2002年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成立,該組織職責是在2002年至2012年負責管理與協調亞洲範圍內的殘奧運動。2006年,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理事會被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APC)所取代。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的主要管理人員是通過亞殘奧委會的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的。
亞洲殘奧委的前稱是東亞殘奧委員會,來自馬來西亞的拿督ZainalAbuZarin被推選為第一任主席。
APC現由會員大會(APC最高決策機構,由各國殘奧委員會組成)、執委會、吉隆坡管理團隊和各常務委員會組成。
APC常務委員會包括:醫療和運動科學委員會、運動和發展委員會、運動會聯絡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