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會館[廣東英德市廣州會館]

廣州會館[廣東英德市廣州會館]
廣州會館[廣東英德市廣州會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州會館,位於英西重鎮浛洸鎮沿江路河邊街,創建於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廣東唯一的廣府商人在客地建立並保存完好的會館,是500餘年來數以萬計在粵贛交界處經商、求學的廣府人的根據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州會館廣州會館
一座建於清代保存完好的廣州會館至今隱藏在英德西部鮮為人知的邊遠小鎮——英德鎮。據記載,廣州會館創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曾經是廣州商民在粵北異鄉會友議事、調解生意糾紛的場所。由於水運的衰落,曾經往返粵北小鎮的無數貨船小舢漸漸稀少,但廣州會館依然記錄著南粵商民在小鎮奔波創業的歷史歲月。
如今廣州會館已成為鎮上一處知名旅遊景點,每當來自珠三角的遊客看到它,都會感到驚奇而親切,在對著會館古老的大門按下快門的一瞬間,他們在心靈上又與這個粵北的古鎮拉近了距離。
浛洸鎮有1300多年的縣級建制史,上通陽山連縣,下抵清遠廣州,水路交通方便,清澈的連江從鎮上蜿蜒流過,自古就是英德市西部的重鎮。地處偏僻見證粵北商貿滄桑
明末清初,浛洸已有“總商埠”之稱,管轄英西132個子商埠,當年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商民,本省廣州、肇慶等地商販均來往此地經商。廣州會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孕育而生。如今,在浛洸鎮東村河邊街6號,這座古老的會館面對著寧靜的連江,仿佛暮年的老人在追憶流逝的歲月。
會館建築面積約790平方米,以石柱、石板及磚木結構為主。設三廳兩廂,大門及兩側均用青麻石塊砌成,門楣石匾上“廣州會館”四字,蒼勁雄渾。在正門牆體與屋檐結合處,有巨楠木浮雕“武松打虎”、“十八相送”、“三英布”等古代人物故事組畫,燕山牆檐下也有“赤壁之戰”、“姜子牙封神”等精美的青磚浮雕,至今保存完好。
抗日戰爭爆發,省內大中城市不少達官貴人避難到浛洸,集鎮人口一度高達19000多人。簡樸的廣州會館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不少有錢人開始在鎮上興業置產,將濃濃的西關風情帶到這山清水秀的粵北深山。在鎮裡有廣州“西關”之稱的“行仁里”,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木趟櫳”的西關大屋。
內設全省第一個鄉鎮博物館
1938年秋,廣州會館改為一所商民國小。1941年至1945年這裡又成為抗戰軍民合作站。解放後,會館先後被鎮衛生院、鎮企業辦公室、文化站臨時徵用。1984年,浛洸鎮文化站遷移到廣州會館。
據首任站長吳灶林老先生回憶,為了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同志們想方設法收集有關當地的文物,在會館內設立了占地30平方米的博物室,展出了自秦漢時期以來的石器、陶罐、木雕等120件文物。
1988年,省文化工作檢查組的領導在檢查了該站的文物後,認為這是全省第一個鄉鎮博物館。此後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山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考古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參觀研究。這些文物對研究南北商貿流通、文化交流價值不菲。
1991年會館被政府正式確定為縣文物保護單位,得以修葺保存。廣州會館的保存,成為鎮作為粵北重鎮的一個重要歷史佐證。最近,當地政府圍繞鄉土歷史文化開展了大量工作,搬遷了占用會館的單位,修編了《英德市文史資料———浛洸鎮專輯》

歷史

廣州會館廣州會館
曾盛極一時的“廣府人”街

經濟實力強大的廣府人善經商,貨物以北方較稀罕的海鹽糖果、嶺南佳果、鹹魚、海味、絲綢及洋貨為大宗。因此,古代往來於南雄的外地商人中以廣府人為最多。為聯絡鄉誼、方便經營,廣府商人便出資在雄城商業最繁華的地段集資興建了廣州會館。
會館活動內容包括溝通商務信息、為困難的同鄉提供衣食救濟和臨時住所協商喪葬、暫存棺木、興辦學校等。會館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在南雄經商的廣府商戶自願攤捐。
清朝年間,廣府人在會館所在的埠前街建立了“水車公所”,義務消防隊為保護周邊街道商鋪和居民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越來越多的廣府人前來該處開設店鋪,經營紙業、食鹽、雜貨、糖果等,整條街幾乎成了“廣府人”街。
曾一度變身為國小
1938年冬,日軍攻打廣州,廣東省會被迫北遷至韶關,南雄一夜之間成為戰略重鎮。為了解決大量避亂失學兒童的教育問題,廣州會館興辦了廣仁國小。建國後至今,當年的廣仁國小學生們還經常定期組織到母校集會。

建築風格

南北建築風格結合罕見

據介紹,因為年代久遠,會館曾一度破敗。省有關專家近年考察會館後專門上書省有關部門,要求予以修復保護,並列舉了會館的三個突出特點。
首先是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正門上,嶺南近代思想家、科學家陳澧所題的“廣州會館”四個大字遒勁有力。在大廳前的楹柱上,鹹豐年間的探花、順德人李文田的一副長聯意味深長,高嘆雄州與廣州山水相連、淵源深遠。
其次是重要的藝術價值。主體建築的風火牆為江淮“五嶽朝天”式,而東西廳火山牆卻為嶺南地區常用的“貓兒拱背”式,南北建築風格結合,十分罕見。
最後,會館還具有經濟發展歷史研究價值。作為自古廣東通中原的重要商旅通道廣貨由此北上,中原物產由此南下,這無疑是研究廣東明清之際資本主義萌芽的一處難得實例。

未來展望

將來或成為文化展館
為讓這座古代建築精品重煥青春,省市自2000年至今年止,斥資約100餘萬元先後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修繕工程。技術人員將破損較嚴重的西廂東廂和中座分別進行了“修舊如舊”修復。
據悉,當地將在近期正式將修繕一新的會館對外開放。目前,南雄已指定專人看管維護“年邁”的會館。有關部門構想在此舉行民俗、文物、文化等方面的展覽,讓它重新煥發青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