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

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

廣州市協和中學是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以及廣州市教育局直屬重點中學。學校有在教職工218人,專任教師167人,其中具備高級教師資格57人,具備一級教師資格65人,研究生學歷(含教育碩士、研究生課程班)61人,在職特級教師1人。國家及廣東省教育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南粵優秀教師、市和區學科教研會理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等20多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自2004年學校轉制後,其高考成績與入學成績相比有了明顯提高,位於同類學校前列,每年均超額完成廣州市教育局的預測目標。2005年培養出首位高考英語單科狀元。協和中學辦學成績得到主管部門、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讚譽,連續五年獲得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暨新疆班獲得特別獎。

學校還先後與廣州市美華中學廣州市陳嘉庚紀念中學創辦國中協和班。幾年來,兩校協和班取得了可喜成績,提升了社區整體教育水平。

條件優越學校地處廣州市區中心地帶,交通便利,有多路公車途經,捷運五號線西村站距學校僅五十米。學校占地面積七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近70%。校園古樹參天,園藝精美,建築布局極具生態意義。學校有近40台鋼琴並配套獨立琴房。輪滑是學校群體特色,輪滑隊訓練有素,連續獲得全國比賽前四名。學校現有宿位1200個。

榮譽

學校獲得的榮譽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廣州市教育局直屬重點中學

歷史

廣州市協和中學源自創辦於1911年的協和女子師範學校和創辦於1921年的市立師範學校。協和辦學近百年來,培養出了黃翠芬、李紹珍兩位院士和關山月、廖冰兄、歐陽山等著名藝術家、文學家以及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二十世紀後期,協和中學的前身──廣州市師範學校已經發展為省重點師範、全國首批五年制大專試點的師範學校,先後培育桃李五萬餘人,為廣州地區乃至國內外輸送了大批優秀師資,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學校現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廣州市教育局直屬重點學校。此外,學校還是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性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州市新課程試驗樣本學校、華南師範大學中外校長交流培訓基地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示範性學校、全國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社會行動項目示範學校、廣東地區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示範性學校。2009年2月9日正式更名為“廣州市協和中學”

機構

鄒燕平:校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曾獲“從化市勞動模範”“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蔡焯基:黨委書記,中學政治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曾獲“廣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劉紅梅:副校長,中學政治高級教師。曾獲“廣州市優秀教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曹城峰:副校長,中學體育高級教師。曾獲“湖南省優秀體育工作者”“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何慶輝:副校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曾獲“廣州市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師資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61人,其中專任教師205人。專任教師中有廣東省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65人,研究生學歷(含教育碩士等)85人,國家、省、市優秀教師40餘人,學科評審會專家50餘人。

交通

學校地址:廣州市西村西增路18號。

交通路線:西增路站4、274路

公共汽車西村、西灣路站:17、34、46、80、134、175、176、179、196、198、212、215、225、228、232、238、241、256、268、290、291、486、538、543、832路。

廣州中學名錄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舊稱省城。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西江、北江、東江水道在此匯合,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廣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基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建立了許多教育優良的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