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坨山

廣坨山

廣坨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位於北京市門頭溝與懷柔縣的界上,具體在大村以西、懷柔縣水頭村以南。站在廣坨山上,東望筆架山,南望棋盤山。

基本概述

廣坨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位於北京門頭溝懷柔縣的界上,具體在大村以西、懷柔縣水頭村以南。站在廣坨山上,東望筆架山,南望棋盤山

攀登

從西直門長途站坐去往官廳鎮(水庫大壩處)或礬山鎮的車,出康莊約15公里,在東花園下車(如亦有火車站),換去往外井溝或水頭村的小公共。若自駕車,過了東花園,再西行幾公里,在達子營有向南的土公路,可通10公里外的外井溝及15公里外的水頭村。水頭村海拔也在八九百米。由村向南有小路,約1小時可登廣坨山。廣坨山上的明長城,保存完好,其西北通八達嶺長城。

進入

長城順山走向進入懷柔縣後,因山勢險峭依山為障未築牆。依山為障地段的走向為:由麻黃峪村向東到水峪口,然後繼續向東,跨永定河至水頭村西南廣坨山南的掛子庵山。由掛子庵起,始有石砌城牆。當地有“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掛子庵”之說,以佐證此處向東較大一段距離無築牆的事實。

歷史足跡

公元1368年8月,朱元璋部徐達率軍進入元大都,宣告了元王朝的滅亡。以元惠帝為首的元朝餘部退居蒙古草原後,招兵買馬,並對明廷所屬的廣大區域進行掠奪性攻擊占領,這種情況終明一代,長年不斷。為抵禦瓦刺部落鐵騎的入侵,明廷除採取宣撫手段爭取蒙古貴族外,還設九鎮、建衛所、修築長城,特別是昌鎮長城,由於其在內三關長城中占有“極沖”地位,且因其有“宣、遼聯絡、鼎峙三關”,成為“京師佐輔”的重要性而倍受重視。當時在不足230公里的長城上就築有城堡28,空心敵台250,守邊墩台169,關隘79,墩寨73,城2,堡3,馬步軍13762員,鎮邊城就是這些防守設施中的一個重要的城池。據《中國地名大詞典》、《畿輔通志》等典籍記載:“鎮邊城在河北昌平平縣西100里,接宛平縣界。明正德十五年築,東西跨山,設守御千戶所,後又增設一城於其西,曰鎮邊新城。清順治初設參將駐守,後改都司,今舊城已廢。”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鎮邊城,實際上是清時期的鎮邊新城。當時駐守本城的是中軍把總陳應魁,哨把總楊汶棟及潘成武等人,該城民國時尚隸屬北京市昌平縣,解放後劃歸懷來。鎮邊城地處軍都山脈腹部內,村域內有許多景點,如筆架山、磨臍子山和西北部廣坨山、牛金山海拔1450米以上,平均海拔1200米,就是城對面300米處的東窪(山名)也有近千米的海拔高度,連線河北與北京的長城旅遊公路從城東側南北通過。

參考文獻

http://www.lvye.info/blog/index.php?Date=20071023&blogId=67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