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羽人船紋銅鼓

廣南羽人船紋銅鼓

中國古代青銅器

注音

廣南羽人船紋銅鼓 guǎng nán yǔ rén chuán wén tóng gǔ

基本信息

時期:西漢
尺寸:高46厘米
出土地:廣南阿章寨
1919年出土。鼓面飾太陽紋,分14芒,其外分5暈,飾多種幾何圖案;鼓胸飾船紋,共有4組,每船上表現人物4∽5人,人物頭上帶羽冠;鼓腰飾椎牛紋、鳥紋、舞人紋等,紋飾生動、自然;鼓胸與鼓腰之間飾4耳。該鼓造型端莊,鑄造精細,紋飾華美光澤閃亮無鏽蝕規整、圓滑,是石寨山型銅鼓的最高成就。

廣南羽人船紋銅鼓廣南羽人船紋銅鼓

--------------------------------------------------------------------------------

關鍵字

牛紋

牛紋商周青銅器上,飾牛角的獸面紋較多。在尊的肩部常飾牛頭,四年其卣提梁的兩端也是用牛頭作裝飾,在鼎足上部用牛頭紋作為裝飾的更為多見。作為整體的牛紋在青銅器上卻很
少見,僅在商代晚期出現過一尊。頸部飾牛紋,整體造型也為牛的尊在山西渾源、陝西興平等地都出土過,形象逼真。

鼓打擊樂器。古代銅鼓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和宴會、祭祀的樂舞。商至戰國的銅鼓,目前見到的只有兩列:一例有兩件,其中一件是1977年湖北崇陽出土的。是橫置的兩面鼓,鼓面飾獸面紋,鼓身上部鑄瓷枕形或鑄雙鳥,是商代器。另一例也有兩件,解放前出土於陝西鳳翔。器形相同,筒狀,底中空,全身飾蟠虺紋,是春秋時代的秦器。大量銅鼓出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雲南楚雄萬家壩發現的銅鼓材料證實,其產生時間約在春秋時代,但大多數產生的時代相當於漢或漢以後。西南地區銅鼓的前身,可能是由作為炊具的銅斧發展演變而來。鼓身由鼓胴、鼓腰、鼓足構成。鼓面光體有角,有的鼓面上鑄出青蛙、馬等立體形象。紋飾有幾何形和人與動物的寫生圖像。一般在祭祀中使用,同時也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

詳細介紹

廣南羽人船紋銅鼓是1919年有中國雲南省廣南縣農民發現的所以它也被稱為廣南銅鼓。這件銅鼓現在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是由中國古代雲南的工匠鑄造的,整件銅鼓器身的紋飾帶有濃郁的雲南地域文化特色。
銅鼓高47厘米、鼓面直徑68厘米、在銅鼓的鼓面飾有太陽紋,反映了中國古人對太陽的崇拜。喲與銅鼓曾被人們長久使用所以鼓面的紋飾早已模糊不清,銅鼓的腰部用豎直的幾何紋飾將所有人物分開人物頭戴高高的羽毛專家稱其為羽人。他們有的舉手跳舞、有的以牛來祭祀鼓腰與鼓胸部之間飾有4耳便於懸掛。 這件銅鼓最引人注目的是胸部裝飾的船紋記錄了一場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船上的眾多人物有巫師、划槳者、掌舵者等等。大家都各司其職,祭祀的四膄船上以標柱上高懸鼉紋的船為首然後圍繞著銅鼓按照順時針方向行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