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鎮

廣佛鎮

廣佛鎮位於平利縣境南部,鎮政府駐廣佛寺,距縣城約17公里(公路里程24公里)。一鎮跨三縣,東與湖北竹谿縣、鎮坪洪石鄉交界;南與鎮坪縣和平利縣八仙鎮毗鄰;西與洛河鎮接壤;北與城關鎮相連。 廣佛鎮轄12個行政村,25108人;其中貧困人口6748人,占總人口的26%。總面積約3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3.4萬公頃,平利南部商貿重鎮。

基本信息

鎮情綜述

廣佛鎮位於平利縣境南部,鎮政府駐廣佛寺,距縣城約17公里(公路里程24公里)。一鎮跨三縣,東與湖北竹谿縣、鎮坪洪石鄉交界;南與鎮坪縣和平利縣八仙鎮毗鄰;西與洛河鎮接壤;北與城關鎮相連。

廣佛鎮轄12個行政村,25108人;其中貧困人口6748人,占總人口的26%。總面積約3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3.4萬公頃,平利南部商貿重鎮。

廣佛鎮地處秦嶺褶皺系南側和大巴山弧形構造的東緣,屬秦嶺地層區;屬亞熱帶氣候帶,四季氣候分明。其主要特徵是冬季雨雪稀少,晴冷乾燥;夏季多雨多有伏旱,高溫高濕;春暖乾燥,秋涼濕潤並多連陰雨。

物產資源

水文資源

大巴山最美麗的生態鎮-廣佛鎮街道一角。 大巴山最美麗的生態鎮-廣佛鎮街道一角。

廣佛鎮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灞河源於境內馮家梁北側,其支流有太平河、秋河、石牛河、連仙河等19條,經秋坪、吉陽、魏汝3區19個鄉(鎮),流經旬陽縣呂河口注入漢江,為平利縣最長的河流。

植物資源

野生果類:主要有獼猴桃、山楂、野山楂、草莓、毛栗、柑、桔、蘋果、梨、李、桃、杏、柿、枇杷、葡萄、棗、沙果、石榴等。

油料植物:油桐、烏桕、花椒、核桃、漆樹等。

纖維植物:棕櫚、龍鬚草、構樹、桑、竹、葛藤等。

澱粉植物:橡子、蕨根、葛根、板栗、魔芋、百合等。

花卉植物:牡丹、玫瑰、臘梅、山茶、櫻花、菊花、迎春花、紫荊、桂花、水仙、蘭草、竹葉梅、月菊等。

動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有金錢豹、野豬、林麝、獼猴、狼、黑熊、水獺、岩羊、斑羚、金雞、豬獾、狗獾、狍子、麂子、花面狸、勺雞、刺蝟、野兔、鷹、鵪鶉、喜鵲、八哥、畫眉、山斑鳩、野雞、白鸛、青蛙、大鯢等。

礦產資源

廣佛鎮地下礦藏極為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金、銅、鐵、重晶石、瑩石、硫磺、石炭石、大理石、綠松石、板石等多種礦藏。

廣佛鎮煤炭為平利縣主產區,主要分布於廣佛鎮的筲箕凹、陽坡、黑溝、東溝、西溝。

風景名勝

廣佛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廣佛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廣佛歷史悠久,鬧陽坪與湖北竹谿縣交界處有古武陵關遺址,明末農民軍將領張獻忠於崇禎七年(1634)年六月由川至楚,在此與明將盧象升作過戰。

觀音匾古廟宇遺址,位於壩河廣佛段上游北坡,屹立於山涯之上,順山脊而建。四周古樹參天,遺址有石欄、棧道、石碑、石柱、石獸等,其中一座石碑高約3米,厚20公分,立於巨石之上。碑上清晰地記載著“康乾盛世”時修建廟宇的過程。據有關人士分析,該廟宇存在時規模比較宏偉,大約建於宋朝,明清時興盛,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此外,境內還有廣佛寺、香河觀、金雲觀、八角廟、娘娘廟、朝陽廟等古蹟,東台村朝陽岩的明代佛釋雕刻已作縣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社會經濟

廣佛鎮注重產業建設,制訂出茶飲一業率先突破,畜、煙、桑、藥跟進發展的總體思路。走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道路,全鎮先後建立了茶業、烤菸、畜牧、藥材專業村;茶葉、生漆、蠶繭、中藥材、木耳、香菇、彌猴桃、核桃、板栗均為綠色食品,無公害、無污染,久負盛名,暢銷全國各地。

扶貧走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道路。 扶貧走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道路。

——茶飲產業建設邁大步。

廣佛鎮圍繞“擴大基地、提升效益、培植企業、打造品牌”四大重點,紮實推進茶飲產業建設。同時,出台了茶飲產業建設獎扶辦法,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萬元作為茶飲產業獎補資金,用現金獎勵的方式鼓勵和支持茶飲企業業主規範廠房建設、更新加工設備,激發全鎮茶飲產業發展活力。

基地面積穩步擴張。全鎮綠茶麵積突破26000畝,在廣佛、八角廟、秋河等村高質量改造低產山地茶園1000畝,改造後的茶園均通過檢查驗收。新建絞股藍標準化種植基地2000畝,通過精細化管理,產量、產值均較往年有所提高。

破瓶頸摘窮帽: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破瓶頸摘窮帽: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產業效益逐步提高。不斷加大對茶農的技能培訓力度,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地手把手教授茶園標準化管理技術,茶園管理水平普遍提高。組織茶農在春、夏產茶旺季抓好生產加工,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通過龍頭帶動基地、茶場帶動農戶,充分發揮茶葉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帶動農民就近就業3000餘人次,社會效益凸顯。

中小茶飲企業遍地開花。新建中小型名優茶加工廠5家,均已完成前期基地、工廠建設工作,年後可投入生產。其中譚曉梅茶葉加工廠產業園面積達300畝,總投資500萬元,現已全部完成建設內容。此外,通過扶持本地能人大戶、吸引外地投資等方式新培育茶飲企業4家,正在進行前期項目設計和基地、工廠建設。

品牌戰略成效凸顯。進一步充實陝西省著名商標“金陝紅”品牌的內涵,以該品牌開發企業為主體的香河現代農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進一步推介宣傳紅茶品牌創造了有利條件。積極扶持茶飲企業在省市縣開辦專營店,不斷擴展行銷網點,搶占市場份額。女媧富硒紅茶在繼平利、安康行銷店站穩市場的基礎上,今年投資150萬元在西安繁華路段開設紅茶專營店,已開門營業。

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深入廣佛鎮指導發展工作。 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深入廣佛鎮指導發展工作。

目前,還通過招商引資,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家,新建微小企業11家。

——畜牧產業有新發展。

在穩定原有大場大戶建設的基礎上,新建白水溪5000頭特色生豬養殖場一處,規劃建設標準化圈舍2000平方米,並配套飼養和糞污處理設施。

截止目前,全鎮生豬飼養量達到9.1萬頭,白山羊3.8萬隻,家禽14.7萬隻,另發放蠶種500張,發展魔芋950畝。

——烤菸產業保持穩定。

以菸葉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穩定烤菸專業村6個,完成烤菸種植2600畝。目前,菸葉收購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全部完成後,菸葉產量可達6000擔,總產值約700餘萬元,可實現利稅150萬元左右。

扶貧先扶智扶技扶業-廣佛鎮聚焦。 扶貧先扶智扶技扶業-廣佛鎮聚焦。

——園區建設有新成績。

在香河生態觀光茶葉示範園區、秋河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紮實推進的同時,又成功引進安康源硒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鎮內建設富硒糧油基地。

——新農村建設成效好。

廣佛鎮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把增加農民收入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突出新農村建設中的產業支撐、基礎設施配套,著力培育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全鎮12個村分別建立了茶業、烤菸、畜牧、藥材專業村,培植了一批大戶能人,並在能人大戶中組建了專業協會,為產業走規模、集約化道路打基礎。

全鎮公路通村率達到90%以上;把握農業綜合開發機遇,配套房、水、電、渠、沼建設,不斷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完善灌溉設施配套。新修渠道14公里,機耕路8公里,梯田埂11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攔水壩3座,飲水工程1處,新建徽派房屋140戶,新建沼氣池近百餘口,實施土壤改良6000餘畝。

發展藍圖

扶貧先扶智扶技扶業-陝西安康平利縣廣佛鎮聚焦

扶貧進入攻堅階段,精準扶貧,更需要貧困民眾轉變觀念,積極進取,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持續的造血能力,為此,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廣佛鎮扶貧扶智,扶智扶技扶業,多措並舉,讓扶貧開發和實施強村富民戰略工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柳德軍鎮長: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柳德軍鎮長: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柳德軍鎮長: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發展是為了改善民生,解決好民生問題,發展才有更足的動力、更強的後勁。解決好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可以為老百姓織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網”,為社會提供穩定預期的“定心丸”,為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打造“發動機”。

廣佛鎮是怎樣發展的呢?廣佛鎮柳德軍鎮長介紹,廣佛鎮地處三縣(湖北竹谿縣、鎮坪縣)交界處,鎮域面積378平方公里,轄2.5萬人。廣佛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多,但是旅遊開發不足;地下礦藏品種極為豐富,但是儲藏量不大;地上林茂竹修,但是經濟價值低;山貨土特產久負盛名,但是規模經營不足。

柳德軍鎮長說,針對上述狀況,鎮黨委政府開放思維,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確立了綠色生態產業建設這個重點,制訂出茶飲一業率先突破,畜、煙、桑、藥跟進發展的總體思路。走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道路,全鎮先後建立了茶業、烤菸、畜牧、藥材專業村。

採訪中,了解到松河村作為平利縣2016年脫貧的15個貧困村之一,共有貧困戶293戶、791人。為了如期脫貧,廣佛鎮用“黨支部+農業園區+貧困戶”這一“法寶”,發展了松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安康源硒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個縣級農業園區,通過流轉土地和返聘務工的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

廣佛鎮副鎮長田警歆介紹,松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松河村黨支部書記殷延剛創辦的,他帶頭吸納貧困戶務工,共吸收15戶48人貧困戶在他那就業,人均增收700元。松河的土質富含硒元素,在鎮黨委的積極爭取下,安康源硒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廣佛落地生根,首批流轉松河村土地1500畝,種植水稻738畝,剩餘的種植馬鈴薯、高梁等作物,為151戶貧困家庭帶來了15萬元土地流轉收入,為83個家庭帶來務工收入21萬元,人均增收1000餘元。這不僅為貧困戶脫貧提供了平台,還極大激發了貧困戶致富的信心。

柳德軍鎮長介紹,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符合民眾利益的大事,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實抓好。廣佛鎮的生態綠色產業建設,經過幾屆黨委政府班子不謝的努力,廣佛鎮已經成為平利縣乃至安康市生產山地茶大鎮:新建高效密植茶園100畝,改造了廣佛、八角廟、秋河等村低產山地茶園1000畝。目前,全鎮山地茶麵積突破了2.6萬畝。另外,新建絞股藍標準化種植基地2000畝,通過精細化管理,產量、產值均較往年有所提高。

破瓶頸摘窮帽: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破瓶頸摘窮帽: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破瓶頸摘窮帽: 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廣佛鎮柳德軍鎮長介紹,廣佛鎮扶貧注重產業建設,制訂出茶飲一業率先突破,畜、煙、桑、藥跟進發展的總體思路。走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道路,全鎮先後建立了茶業、烤菸、畜牧、藥材專業村;茶葉、生漆、蠶繭、中藥材、木耳、香菇、彌猴桃、核桃、板栗均為綠色食品,無公害、無污染,久負盛名,暢銷全國各地。

——茶飲產業建設邁大步。

廣佛鎮圍繞“擴大基地、提升效益、培植企業、打造品牌”四大重點,紮實推進茶飲產業建設。同時,出台了茶飲產業建設獎扶辦法,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萬元作為茶飲產業獎補資金,用現金獎勵的方式鼓勵和支持茶飲企業業主規範廠房建設、更新加工設備,激發全鎮茶飲產業發展活力。

基地面積穩步擴張。全鎮綠茶麵積突破26000畝,在廣佛、八角廟、秋河等村高質量改造低產山地茶園1000畝,改造後的茶園均通過檢查驗收。新建絞股藍標準化種植基地2000畝,通過精細化管理,產量、產值均較往年有所提高。

產業效益逐步提高。不斷加大對茶農的技能培訓力度,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地手把手教授茶園標準化管理技術,茶園管理水平普遍提高。組織茶農在春、夏產茶旺季抓好生產加工,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通過龍頭帶動基地、茶場帶動農戶,充分發揮茶葉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帶動農民就近就業3000餘人次,社會效益凸顯。

中小茶飲企業遍地開花。新建中小型名優茶加工廠5家,均已完成前期基地、工廠建設工作,年後可投入生產。其中譚曉梅茶葉加工廠產業園面積達300畝,總投資500萬元,現已全部完成建設內容。此外,通過扶持本地能人大戶、吸引外地投資等方式新培育茶飲企業4家,正在進行前期項目設計和基地、工廠建設。

品牌戰略成效凸顯。進一步充實陝西省著名商標“金陝紅”品牌的內涵,以該品牌開發企業為主體的香河現代農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進一步推介宣傳紅茶品牌創造了有利條件。積極扶持茶飲企業在省市縣開辦專營店,不斷擴展行銷網點,搶占市場份額。女媧富硒紅茶在繼平利、安康行銷店站穩市場的基礎上,今年投資150萬元在西安繁華路段開設紅茶專營店,已開門營業。

目前,還通過招商引資,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家,新建微小企業11家。

——畜牧產業有新發展。

在穩定原有大場大戶建設的基礎上,新建白水溪5000頭特色生豬養殖場一處,規劃建設標準化圈舍2000平方米,並配套飼養和糞污處理設施。

截止目前,全鎮生豬飼養量達到9.1萬頭,白山羊3.8萬隻,家禽14.7萬隻,另發放蠶種500張,發展魔芋950畝。

——烤菸產業保持穩定。

以菸葉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穩定烤菸專業村6個,完成烤菸種植2600畝。目前,菸葉收購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全部完成後,菸葉產量可達6000擔,總產值約700餘萬元,可實現利稅150萬元左右。

——園區建設有新成績。

在香河生態觀光茶葉示範園區、秋河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紮實推進的同時,又成功引進安康源硒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鎮內建設富硒糧油基地。

——新農村建設成效好。

廣佛鎮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把增加農民收入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突出新農村建設中的產業支撐、基礎設施配套,著力培育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全鎮12個村分別建立了茶業、烤菸、畜牧、藥材專業村,培植了一批大戶能人,並在能人大戶中組建了專業協會,為產業走規模、集約化道路打基礎。

全鎮公路通村率達到90%以上;把握農業綜合開發機遇,配套房、水、電、渠、沼建設,不斷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完善灌溉設施配套。新修渠道14公里,機耕路8公里,梯田埂11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攔水壩3座,飲水工程1處,新建徽派房屋140戶,新建沼氣池近百餘口,實施土壤改良6000餘畝。

柳金學書記:箍緊“木桶”促黨建新跨越。 柳金學書記:箍緊“木桶”促黨建新跨越。

■柳金學書記:箍緊“木桶”促黨建新跨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走進平利縣廣佛鎮,無論是集鎮還是村組,所到之處,無不透射出一股蓬勃朝氣,基層黨組織變強,黨員隊伍變優,民眾生活變富,全鎮經濟社會及各項事業持續保持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近年來,廣佛鎮黨委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突出“三個到位”,狠抓工作重點,用好“三本台帳”,築牢基層組織建設這個“桶底”,有力保障了沒有“短板”的基層組織建設。

廣佛鎮黨委書記柳金學介紹,廣佛鎮黨委班子結合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要求,一是分類定級到位;二是責任分解到位;三是保障措施到位;查補基層組織建設中的“短板”,解決盛水不足的問題。

——築牢 “桶底”,力推工作成效上台階。

幹部工作作風得到根本轉變,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這是檢驗基層組織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廣佛鎮全體幹部從轉變工作作風、接地氣、下深水做起,把大力化解矛盾、處理問題作為突破口,整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並全部傾注到築牢基層組織這個桶底的重大工程之中。

第一:狠抓先進性建設,著力提升黨組織堡壘作用的發揮;第二:狠抓隊伍建設,著力黨員隊伍結構的改善;第三:狠抓組織生活,著力提升黨員素質;第四:狠抓事務監督建設,著力提升民眾“四權”。

——箍緊“木桶”,實現美好廣佛新跨越。

堅守“一個理念”,即建設沒有“短板”的基層組織和築牢“桶底”的創新理念,著力提升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的認識高度和思想境界,重點建好“民生、困難民眾、維穩” 三本台賬,引領全鎮領導幹部敢於、善於解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創和諧、穩定、發展的嶄新局面。

第一:及時總結指導;第二:迅速解決問題;第三:強化督促檢查。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必須扭住黨建‘牛鼻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這是鎮黨委書記柳金學多次在會上講到的話,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廣佛鎮基層組織建設始終貫穿著打基礎、抓基層的主線,圍繞重民生、促和諧、促穩定、促發展的主題,奮力鑄就一隻沒有短板的基層組織木桶,充分發揮出了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為建設美好廣佛譜寫出新的華美樂章!

廣佛鎮淘寶店: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飛出大山。 廣佛鎮淘寶店: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飛出大山。

■廣佛鎮淘寶店: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飛出大山。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突出問題導向、回應民生關切,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解民眾之所困,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實事。

廣佛鎮的三家淘寶服務中心,可以稱得上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解民眾之所困,暖人心得人心的實事——開張營業不到半年,琳琅滿目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不僅吸引了鄉親們前來諮詢辦理業務,更吸引來了全國各地雪片一樣飄來的訂單。

—— 鎮政府給力:助推青年農民電商創業扶貧。

廣佛鎮副鎮長田警歆和黃開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田鎮長告訴記者,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是平利縣委、縣政府和阿里巴巴電商深度合作項目,屬於政府民生工程。廣佛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精神,實施“網際網路+”戰略,按照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原則,配套資金,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有力地確保了農村淘寶的“落地開花”。

田警歆副鎮長介紹,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不僅把山外、省外的村民所需的物美價廉的產品銷進來,還要把廣佛鎮的農副產品、土特產推銷銷出去。同時還對附加值比較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進行深加工,力爭能賣出好價錢。比如,針對廣佛鎮五味子售價低滯銷的問題,鎮政府在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後,提出利用傳統做法開發五味子養生酒。在政府的的支持下,很快用傳統的工藝,釀造出五味子養生酒,解決了五味子降低和滯銷問題。目前,通過淘寶服務中心訂購五味子養生酒,供不應求。

廣佛鎮柳德軍鎮長指出,針對全民參與的這一網購時代來臨,淘寶服務中心電子商務作為重要的網路經濟形式,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精準扶貧舉措,已經被納入國家扶貧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

廣佛鎮柳德軍介紹,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是廣佛鎮實施電商戰略之一,是現代網路經濟發展的線下實體商店。目前,廣佛鎮電子商務已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載體。

——重淘寶店產品品質: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廣佛鎮柳德軍鎮長介紹,廣佛鎮電商淘寶店注重開發“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用過硬的售後服務和線上線下信息網路,這種突破傳統的方式讓財富湧進農民的腰包,帶領廣大民眾脫貧致富。

走進廣佛鎮三家淘寶服務中心,記者記者看到,五味子養生酒、核桃麥芽糖、木耳、香菇等數十種農副產品和山珍野味,琳琅滿目,真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廣佛鎮黨委書記柳金學介紹,廣佛鎮是生產山地茶大鎮,全鎮山地茶麵積突破了2.6萬畝。為了提高茶葉、絞股藍等特產的經濟價值,廣佛鎮圍繞“擴大基地、提升效益、培植企業、打造品牌、電商推廣”五大重點,紮實推進茶飲產業建設。

柳金學書記介紹,目前,新建中小型名優茶加工廠5家,已經投入生產。其中譚曉梅茶葉加工廠產業園面積達300畝,總投資500萬元。此外,通過扶持本地能人大戶、吸引外地投資等方式新培育茶飲企業4家,正在進行建設。

廣佛鎮黃開業主任向記者介紹,鎮政府不斷加大對茶農的技能培訓力度,長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地,手把手教授茶園標準化管理技術;並通過龍頭帶動基地、茶場帶動農戶,充分發揮茶葉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帶動農民就近就業。

陝西省傳播學會趙錦榮會長參觀完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和配套產業基地、企業後,豎起大拇指說:“廣佛鎮‘淘寶中心+基地+企業+農戶’這么紅火,這在陝西省乃至全國是很突出的典型。尤其立足當地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搞‘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深度加工,為當地脫貧致富開拓了無限商機和致富路子,是了不起的,值得發揚光大。” (記者 王開成 綜合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