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置

廢置

廢置,漢語辭彙。 拼音:fèi zhì 注音:ㄈㄟˋ ㄓㄧ 釋義:1、指官吏的任免或帝王的廢立。2、猶興革。3、廢滅和建立;撤消和設立。4、猶廢棄。5、擱置

基本信息

詞目

廢置

拼音

fèi zhì

基本解釋

[put aside as useless] 廢棄擱置

一口廢置不用的水井

引證解釋

1、指官吏的任免或帝王的廢立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鄭玄註:“廢猶退也,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

《韓非子·內儲說下》:“參疑廢置之事,明主絕之於內,而施之於外。”

《漢書·霍光傳論》:“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

《東周列國志》第三四回:“汝伐齊之喪,擅行廢置,一罪也。”

2、猶興革

《後漢書·卓茂傳》:“初,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聞者皆蚩其不能。”

3、廢滅和建立;撤消和設立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夫兩曜百星,麗於玄象,非如九州萬國,廢置無恆。”

《宋史·兵志三》:“厥後廢置損益,隨時不同。”

4、猶廢棄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勝國詞臣出使》:“太祖定天下,以元故詞臣危素、周伯琦輩不能殉節,薄之,俱廢置不終,所以勸事君也。”

5、擱置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宋 陳亮 《與韓無咎尚書書》:“不幸三四十年之間,廢置不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