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致平綠荔枝

廖致平綠荔枝,是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的產品。

名酒集萃——五糧液酒五糧液牌五糧液酒是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的產品。1985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覽會金龍獎,1989年獲日本大孤第三屆89關西國際儀器展金質獎,1990年獲泰國國際酒類博覽會金獎,1991年獲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國際展覽會金獎及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1993年獲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博覽會特別金獎。

宜賓古為戎州、敘州,釀酒歷史悠久。據宜賓地區出土漢墓遺物中,有許多陶製和青銅製的酒器,說明早在漢代就已盛行釀酒和飲酒的風俗。宜賓盛產荔枝,據《華陽國志》和《太平御覽》中均有記載,其荔枝甜郁芬芳,多汗可釀酒,故當地自古以美酒和荔枝相聯繫。唐代釀有“重碧”酒,永泰元年(765)詩人杜甫在戎州賦詩曰:“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重碧拈春酒,輕紅臂荔枝。”宋代釀有“荔枝綠”、“綠荔枝”名酒。元符年間,黃庭堅旅居戎州曾賦《廖致平送綠荔枝,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枝綠酒亦為戎州第一》詩曰:“王公權家荔枝綠,廖致平家綠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裡面輕紅肌;潑醅葡萄未足數,堆盤馬乳不同時;誰能品此勝絕味,惟有老杜東樓詩。”又據《敘州府志》載:“荔枝綠酒,宋王公權造,黃庭堅稱為‘戎州第一’,有‘荔枝綠頌’,曰:王牆東之美酒,得妙用於三物,三危露以為味,荔枝綠以為色,哀白頭而投裔,每傾家以繼酌。”說明“荔枝綠”是用多種糧食釀製而成的。黃庭堅在《金魚井》詩中贊戎州酒曰:“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鬱郁,白雲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螯。”熙寧年間其酒課為“五千貫以下”。元代的《酒小史》還載有“王公權荔枝綠,廖致平綠荔枝”酒名。明代釀有“咂嘛酒”,如《本草綱目》載:“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麥、黍、秫、藥曲,小罌封釀而成,以筒吸飲。”清代釀有“雜糧酒”,聞名於世,系由“荔枝綠”、“咂嘛酒”脫穎發展成的“燒酒”,是用高梁、粳稻、糯稻、玉米、蕎麥五種穀物釀成。1929年宜賓縣前清舉人楊惠泉愛其酒質優點,而鄙其名稱,更名為“五糧液”。

五糧液酒廠有舊糟坊的老窖遺物,為明代所遺,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清初,敘州城有4戶酒坊,在二坎子有溫德豐糟房(後改為利川永)、馬家巷有張萬和糟房南門有德盛福糟坊、東門有長發升糟房,各有三個酒窖,其中以溫德豐糟房酒窖最早,產酒最佳美。清雍正年間酒窖增至52個。1840年至1937年糟坊達14家,酒窖125個。1949年,只剩9家糟坊,酒窖76個。1952年在利川永、長發升、張萬和等糟房的基礎上建成現酒廠,繼承傳統工藝,恢復和發展五糧液生產。

五糧液的釀造原料為紅高梁、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糖化發酵劑則以純小麥制曲,有一套特殊制曲法,製成“包包曲”,釀造時,須用陳曲。用水取自岷江江心,水質清洌優良。發酵窖是陳年老窖,有的窖為明代遺留下來的。發酵期在70天以上,並用老熟的陳泥封窖。在分層蒸餾、量窖摘酒、高溫量水、低溫入窖、滴窖降酸、回酒發酵、雙輪底發酵、勾兌調味等一系列工序上,五糧液酒廠都有一套豐富而獨到的經驗,充分保證了五糧液品質優異,長期穩定,在中外消費者中博得了美名。

五糧液酒無色,清澈透明,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綿,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至好處。酒度分39度、52度、60度三種。飲後無刺激感,不上頭。開瓶時,噴香撲鼻;入口後,滿口溢香;飲用時,四座飄香;飲用後,余香不盡。屬濃香型大麯酒中出類拔萃之佳品。

著名科學家華羅庚賦詩曰:名酒五糧液,優選味更醇;省糧五百擔,產量增五成。

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返回 下一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