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台之戰

廉台之戰

廉台之戰:中國十六國時期,前燕擊滅冉魏的決戰。352年正月冉閔終於攻克了襄國,後趙殘餘勢力至此基本被消滅,從而終於得以騰出手來對付此前一直無暇顧及的前燕,遂率領部隊離襄國北上,活動於北方邊境的常山、中山諸郡,一邊四處蒐集糧食,一邊查看地形,準備抵禦燕軍南下。 4月,已經奪取了幽州的燕王慕容儁決心滅亡冉魏,吞併中原。他派慕容恪及相國封弈向冀州討伐冉閔,干係冉魏命運的決戰就在安喜首先拉開了序幕。 公元352年,前燕主慕容儁勢力漸盛,南下冀州,冉閔率軍抵抗,兵敗被俘,前燕軍攻入鄴城,冉魏亡。而冉閔被慕容恪生擒,後被斬於遏陘山。

基本信息

戰鬥背景

公元350年(晉永和六年),後趙大將冉閔起兵稱帝,國號魏(史稱冉魏),占據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並多次大敗後趙軍隊,將後趙皇帝石祗圍困於襄國(今河北邢台西南),彼時冉魏勢力之盛,史載“戎卒三十餘萬,旌旗鐘鼓綿亘百餘里,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之。”幾乎同時,一直向東晉稱臣的前燕國主、燕王慕容儁率二十萬大軍南下,連敗後趙軍隊,攻占薊城,奪取了幽州(今河北北部)。

石祗瀕臨絕境,去皇帝號稱趙王,向慕容儁與羌人首領姚弋仲請援。慕容儁派遣御難將軍悅綰率領三萬燕軍甲兵南下,會同姚弋仲之子姚襄三萬八千騎一齊馳援石祗,三方勁卒合十餘萬,與冉閔部十萬歩騎大戰於襄國,冉閔腹背受敵,因而大敗,僅剩十餘騎逃回鄴城。其子冉胤、以及重臣左僕射劉琦、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胡睦、侍中李琳、中書監盧諶、少府王郁、尚書劉欽、劉休並將士十餘萬人死於是役。

之後冉閔於鄴城守衛戰中,大敗石祗大將劉顯部七萬,斬首三萬餘級。劉顯假意請降,逃歸襄國,殺石祗自立為“襄國開國皇帝”,後趙滅亡。冉魏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等皆叛歸東晉。平南將軍高崇、征虜將軍呂護脅迫洛州刺史鄭系,以三河歸順東晉。慕容儁亦趁機派慕容恪攻陷河北重鎮中山(郡治盧奴,今河北定州市),派相國封奕攻陷渤海,派慕容評攻南安,殺死冉魏寧北將軍白同,幽州刺史劉準、趙郡太守李邽投降燕國。

公元352年(晉永和八年),劉顯大軍攻常山,冉閔親率八千騎兵急援,大破之,一路追到襄國,斬殺劉顯,招降其大司馬劉寧、大將軍曹伏駒;經過兩年征戰,終於平定了冀州(今河北南部),然而此時冉魏國力、軍力亦折損慘重,尚未得休整喘息之機,接著便要與虎視眈眈的北方強敵——前燕決一死戰了。

戰爭過程

路線圖路線圖
是年三月,冉閔率部北進,求食於常山(郡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中山各郡;四月,燕王慕容儁命輔國將軍慕容恪等率軍南下攻魏。冉魏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建議冉閔:“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驕惰,然後進擊可勝。”冉閔聞言大怒道:“吾欲以此眾平幽州,斬慕容儁;今遇恪而避之,人謂我何?”其司徒劉茂、特進郎闓相互說道:“吾君此行,必不還矣,吾等何為坐待戮辱!”於是雙雙絕望自殺。

冉閔率軍進駐於同中山近在咫尺的的安喜(今河北定縣東),慕容恪及燕相國封弈也隨即率軍追至,燕王慕容儁俊又率燕軍主力南下,進駐中山,準備會同慕容恪、封弈軍合圍冉閔。冉閔聞訊,率領部隊向常山方向南撤,決意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將燕軍引向臨水的魏昌,企圖利用那裡多叢林的有利地理環境來揚長避短,在相對數量劣勢的不利局面下,能夠克制燕軍的騎兵優勢。同時,廉台位於常山方向,常山太守蘇彥的部隊可前來接應。慕容恪率軍追擊,在泒水南岸的廉台(今河北無極東)和魏軍對峙並交鋒。

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兵將精銳,與燕軍接連線陣十戰,燕兵皆不勝,燕軍畏懼。慕容恪於陣前激勵所部將士,稱冉閔有勇無謀不過一夫之敵,魏軍雖然兵甲精良,但糧少飢疲,定可一舉擊破。冉閔以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燕參軍高開指出,燕軍皆騎兵,利於平地作戰,若跟著魏軍入叢林必然不利。不如派遣輕騎佯敗誘敵至平地,然後擊之。
慕容恪採納高開建議,將魏軍引至平地後,把燕軍分為三部;自率主力為中軍,選善射者槍騎五千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慕容恪認定冉閔用兵風格輕銳,又因為魏軍兵少,必然會用險突擊自己所部中軍,以求一擊破敵;命令左右兩翼一待戰局焦灼,便從旁合圍,可獲全勝。

冉閔果如其言,身先士卒突擊燕軍,其所乘駿馬名曰朱龍寶馬,日行千里;左執兩刃矛,右執戟,斬殺燕軍三百餘,看到了慕容恪的中軍大幢,遂發動決死衝擊;這時左右兩翼的燕軍按預定計畫從旁夾擊,大破魏軍,將冉閔團團圍住。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燕軍窮追不捨,這時朱龍寶馬馬力已盡,倒斃身亡,冉閔被燕軍一哄而上擒住。是役燕軍斬首七千餘級,殺魏僕射劉群,生擒魏臣董閔、張溫等,慕容恪隨即進駐常山。冉閔之子冉操逃奔魯口,燕參軍高開亦因戰中傷重而亡。

戰鬥結果

冉閔被送至薊城,慕容儁親眼見到這個心腹大患成了階下之囚,不由大為得意,責之:“汝奴僕下才,何得妄稱帝?”冉閔毫無懼色,對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稱帝邪!”慕容儁大怒,下令狠狠打了冉閔三百鞭,送於燕舊都龍城,又派輔弼將軍慕容評、中尉侯龕率軍一萬進攻魏都鄴城,派慕容垂(此時名慕容霸)帥軍至繹幕,招降魏將段勤與其弟段思聰。

冉魏大將軍蔣斡與魏太子冉智閉城拒守,魏將劉寧及其弟劉崇帥胡騎三千逃奔晉陽,鄴城之外魏國疆土皆降於燕。冉智等一面致書前燕,假意表示願意投降,一邊又以傳國玉璽為質,派人向東晉求救。五月,慕容儁下令將冉閔斬首,當地大旱、蝗災,慕容儁認為是冉閔鬼魂作祟,遣使祀之,諡號曰“武悼天王”。又派廣威將軍慕容軍等率步騎兩萬增援慕容評攻鄴城。

六月,晉將戴施帶領東晉壯士百餘人入鄴城助守,一邊將傳國玉璽送回東晉。蔣斡率魏軍五千及晉兵出城迎戰,被慕容評擊敗,戰死四千人,退回城中。八月,魏長水校尉馬願等出降,燕軍克鄴,蔣斡、戴施等棄城而逃,冉智及其母冉閔之皇后董氏、太尉申鍾、司空條攸等被俘,尚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蕭全自殺殉國。冉魏政權遂滅。

燕王慕容儁滅魏後,野心膨脹,謊稱董氏將傳國印璽和氏璧獻給了他,徹底斷絕與東晉關係,自立為燕國皇帝,賜董氏號為奉璽君,封冉智為海賓侯,申鍾為大將軍右長史。兩年之後,晉永和十年(354年),冉魏降將黃門侍郎宋斌等人,謀劃尊奉冉智為主反燕,事敗後全都被殺。

歷史影響

是役雙方指揮官戰略與戰術上的表現皆可圈可點,微操上無懈可擊,代表了兩晉時代戰役指揮的頂級水平;中軍退卻、兩翼包抄夾攻的完美殲滅戰流程,足以媲美中外戰爭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與坎尼戰役。冉閔憑武勇斬燕騎三百,一路血戰衝殺到慕容恪中軍的表現,更足以與前朝之項羽、後朝之楊再興的類似表現媲美,更代表了冷兵器時代將領個人武勇的最高水平。
是役燕勝魏滅,一方面固然要歸功於前線指揮官慕容恪的指揮得當,但真正決定因素,還是更多要歸功於作為前燕政權首領的慕容儁,自此役兩年前就開始的南下方略。包括與姚弋仲、石祗等勢力的結盟,派遣悅綰三萬甲兵南下於襄國戰役給了冉魏關鍵一擊;打著正統的東晉政權之燕王的旗號,指責冉閔的稱帝自立,以此收攬人心,招降河北各州郡;對冉閔與劉顯於冀州的殊死爭鬥,行卞莊刺虎之計,待一虎死一虎傷後,不待其喘息便以國力優勢碾壓而來。相反冉閔自襄國之戰失敗、河南諸州皆叛後,便一直陷入兵力短缺的困境,只能侷促在鄴城、襄國這一狹小的地帶困獸猶鬥,雖然憑其頂級的武勇與戰術能力,依然可以在逆境中擊滅劉顯這樣的敵手,但遇上更勝一籌的慕容儁慕容恪兄弟這樣的組合,終究難挽逆境,無力回天。
冉魏政權的驟興驟滅,也讓之後的北方各胡族政權提高了對漢人將領的警惕之心,之後除卻後燕大臣馮跋發動政變,消滅已經退回遼東的慕容氏政權,建立了一個北燕小朝廷外,整整一百多年的北方戰亂里,再也沒有一個漢人統帥能夠成為胡族政權的一軍之帥,如冉閔那般在中原腹心一帶捲起風雲。
一直到冉閔死後百年,馮跋的孫女馮有成為北魏的攝政太后,開始推行漢化改革;馮有的孫子北魏孝文帝元宏更進一步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盡棄胡族風俗語言服飾,此外,更鼓勵鮮卑人和漢人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制定漢式官制朝儀,將北方漢人士族大家全面納入統治中樞。
雖然這樣激進的改革嚴重損害了鮮卑軍事集團的利益,元宏死後不到三十年,以鮮卑軍人為主的六鎮軍閥集團便令北魏王朝土崩瓦解,但北方漢人亦趁此良機得到了很大一部軍權。關東的高齊王朝便為鮮卑化的漢人高歡所建,其名將高昂更出自漢人大族;關西的西魏八柱國有一半是漢人,包括李唐王朝的始祖李虎;以及不在八柱國之列的北朝名將韋孝寬,和隋王朝的建立者楊忠、楊堅父子。
周宣帝之後,楊堅以漢人之身,國丈之尊,執掌北周國政;鮮卑大將尉遲迥不服,據鄴城起兵,關東八州皆反;老將軍韋孝寬領軍東征,未來的隋朝第一名將楊素亦在軍中,一舉平之。隨後楊堅代周稱帝,敕令盡棄胡姓胡俗。從此自慕容氏滅冉魏入河北起,在北中國叱吒數百年之久的鮮卑人在本著胡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戰略思維下,歷年的征戰中大量人口壯丁損失後最終成為了歷史名詞,一部分融入漢族、北方諸遊牧民族中。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九晉紀二十一》
魏主閔將與燕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諫曰:「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宜且避之;俟其驕惰,然後益兵以擊之。」閔怒曰:「吾欲以此眾平幽州,斬慕容儁;今遇恪而避之,人謂我何!」司徒劉茂、特進郎闓相謂曰:「吾君此行,必不還矣,吾等何為坐待戮辱!」皆自殺。
閔軍於安喜,慕容恪引兵從之。閔趣常山恪追之,及於魏昌之廉台。閔與燕兵十戰,燕兵皆不勝。閔素有勇名,所將兵精銳,燕人憚之。慕容恪巡陳,謂將士曰:「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飢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閔以所將多步卒,而燕皆騎兵,引兵將趣林中。恪參軍高開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林,不可複製。宜亟遣輕騎邀之,既合而陽走,誘致平地,然後可擊也。」恪從之。魏兵還就平地,恪分軍為三部,謂諸將曰:「閔性輕銳,又自以眾少,必致死於我。我厚集中軍之陳以待之,俟其合戰,卿等從旁擊之,無不克矣。」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陳而前。閔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里。閔左操兩刀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衝之;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餘里,朱龍忽斃,為燕兵所執。燕人殺魏僕射劉群,執董閔、張溫及閔,皆送於薊。閔子操奔魯口。高開被創而卒。慕容恪進屯常山,儁命恪鎮中山。
己卯,冉閔至薊。儁大赦。立閔而責之曰:「汝奴僕下才,何得妄稱帝﹖」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稱帝邪!」儁怒,鞭之三百,送於龍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