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作家]

康橋[作家]

康橋:著名軍旅詩人,國家一級作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詩人康橋

康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專業作家;1993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2004年參加了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校聯合舉辦的全國文藝骨幹三項學習班;2005年重走長征路,創作全景式敘述長征的長詩《征途》;2008年參加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2009年在魯迅文學院中青年高級研討班學習。
著有詩集《寸草心》、《血緣之源》、《飛翔,向著太陽》、《生命的呼吸》、《征途》等詩集;長詩《殤問》、《祭奠美麗》、《心中矗起的紀念》、《山祭》、及21制高點叢書《天問:我是誰》(關於克隆、關於世界、關於詩人)、報告文學《穿越夾金山》、《還給患者一顆健康跳動的心》。有詩集獲全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首屆齊魯文學獎、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2010年被評為首屆十佳軍旅詩人。

主要作品

著有長詩《白雪。白鳥》、《向你出發》、《殤問》、《血乳》、《像天鵝一樣歌唱》、《心中矗起的紀念》、《十四章斷想》、《斷想十四章》、《山祭》、詩集《寸草心》、《血緣之源》、《飛翔,向著太陽》、《生命的呼吸》、《征途》等詩集及21制高點叢書《天問:我是誰》(關於克隆、關於世界、關於詩人)。著有報告文學《穿越夾金山》、《還給患者一顆健康跳動的心》 。

有詩集獲全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首屆齊魯文學獎、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2010年被評為首屆十佳軍旅詩人。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8年被軍區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康橋康橋
左為軍旅作家康橋左為軍旅作家康橋

康橋詩歌的魅力在於善以女性視角反觀戰爭與和平、生命與死亡,亦秀亦豪,腕挾風雷,顯示出可嘉的結構能力、出色的敘事功底和非凡的抒情才華。這在康橋早期的作品《白晝睜開眼睛》《我們死去的兄弟》《夜歌就此出發》中亦有體現。康橋後期作品《生命的呼吸》《征途》,則以其對史詩品格的自覺追求而享譽文壇。
英雄史詩的寫作,是康橋對軍旅詩壇和當代詩壇的重要貢獻。康橋的長詩頗多,雄渾磅礴的主體意象,標誌著民族精神的高度,彰顯豐沛的神韻。

與英雄史詩相伴的是悲劇精神的張揚。長詩《征途》以其對英雄史詩的書寫,復原了那段悲壯的紅色記憶。全詩正視苦難,直面缺失,沒有“勝利就在前方”的樂觀塗抹和虛妄渲染,從不迴避美好與邪惡抗爭時美好事物被毀滅的過程。長征途中,死亡成為一種常態,死神每每不期而至,而在飢餓驅使下,生存的狀態何其慘烈!種種觸目驚心的圖景,不忍目睹。然而肉身可滅,崇高的精神不死。“當大海退去,石頭被時光打磨成細碎的沙粒,那塊沼澤將捧獻它黃金的收藏:人類的化石、馬匹的骨頭,還有血和她精神的閃光……”(《征途·獻辭》),康橋以其《征途》,執著地反抗人類的集體遺忘和歷史失憶症。詩人將長征定位為一次追尋自由的長旅,一闕自由問天的長歌,遂有了契闊死生的心理獨白,詩與真的互證,山高人為峰的境界。
康橋以神性與智性的契合,情感因素與知性品格的交織,剛柔相濟地書寫生命奧秘,表達刻骨銘心的情懷。傳統上,女性詩歌以細膩柔美為主導風格,注重個人情致的表達和委婉心曲的訴說,如李清照,如狄金森。細膩抒情與美麗意象是康橋的作品特質。這種細膩抒情與美麗意象,不是簡單的情緒發泄和小情小調的吟唱,而是滲透著人生體驗和智慧的詩意化,是恢弘、深刻和思辨。可以說,自《木蘭辭》《孔雀東南飛》以降的優美的漢詩抒情傳統,在康橋那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康橋不求首尾圓合、面面俱到的完整敘事,敘事每每跳躍,截取鮮明的片斷點到為止,而重在情感濃度的抒發和價值取向的闡釋。

康橋的詩柔韌婉約,堅如磐石,地道而本色,充滿對母性的崇拜和對女性美的張揚。康橋把女性意識帶入文本,下筆感同身受。《絕對愛情》寫母親與兒女間的親情血緣:“母親,我們臍帶的根/連在你的心上/結於你的髮根”,為了與母親的愛長相執守,詩人甚至呼籲:“母親,不要把你任何一個親生的女兒/嫁給任何一個男子/在你的家園/我和弟弟妹妹還有姐姐/是怎樣一個天衣無縫的整合體”,不無偏執地訴求,指涉了一種痛徹肌骨的情愫。

康橋博採眾長,兼容並蓄,面對種種思潮合理汲取,冷靜把握,力避極端化個人化的寫作傾向,從容創造出有形體、有動作、有聲音、有色彩的優美詩境。客觀而言,康橋的寫作往往是一本正經的,專心致志的,因而又不免是單向度的,缺了更為錯綜繁複的變化,缺乏應有的多維性和豐富性。因為意象的稠密和單一,康橋的文本容易給人密不透風之感,導致縱深度不夠。緣此,詩味不濃、遣詞生硬、詩境欠缺,亦是康橋部分作品不容迴避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