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級(Kuznetsov)航空母艦是前蘇聯的第三代航空母艦。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飛彈和潛艇的安全和戰鬥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

基本信息

簡介

“庫茲涅佐夫”級(Kuznetsov)航空母艦是前蘇聯的第三代航空母艦。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飛彈潛艇的安全和戰鬥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該艦的特點是,艦上裝有滑橇式飛行甲板,艦上所裝備的武器系統齊全,威力強大。首艦“庫茲涅佐夫”號1983年開工,1985年下水,1991年1月21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日正式服役。該艦曾三易艦名,蘇聯解體後改為現名。該級艦原計畫建造2艘,因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無力建造更多的大型航母,該級艦的後續艦“瓦良格”號被中止建造。1998年被澳門一家公司以兩千萬美元買下。“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為俄海軍唯一一艘在役航空母艦,配屬北方艦隊

前蘇聯航母的發展可謂歷盡滄桑,在經過“莫斯科”和“基輔”兩代“準航母”之後,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動用了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大約7000多個工廠、製造廠最終建成了“庫茲涅佐夫”號,圓了擁有大型航母的長久夢想。不幸的是,在千辛萬苦地催生出“庫”號之後,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再也沒有經濟能力來建造更多的大型航母,“庫”號後續艦“瓦良格”號被中止建造,待價而售;更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被中止建造,已完工部分被拆毀,致使俄羅斯航母發展再遇重大挫折,“庫茲涅佐夫”號也只能成為一 個生不逢時的“獨生子”。 

歷史

 1983年2月22日,前蘇聯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該艦又被稱為 1143.5級,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有意思的是,該艦在建造中先後有過幾個名字,“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 “勃列日涅夫”號和“提比里西”號,由於政治風雲的變幻,該艦最後被定名為“庫茲涅佐夫”號。

研製背景與計畫

.“庫茲涅佐夫”級的產生

雖然前蘇聯進行“海洋70”全球大演習被西方看成是驚人之舉,但也暴露出了艦隊遠離本土指揮不靈。那種岸上指揮的模式不適於海洋環境作戰。故前蘇聯強烈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要求發展艦隊核心艦種。於是代號為1123(莫斯科),1143(基輔)被他們自己稱為大型載機巡洋艦的航母相繼問世。
經過一系列試驗和“海洋75”大演習的考驗,證明這些艦的重要性,但也發現了自衛能力的弱點。接著便出現了代號為1143.5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這就使前蘇聯向擁有真正的航母前進了一大步。該艦1982年時用“勃列日涅夫”命名。後來由於勃氏下台,艦名又改成“提比里西”。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又將其改為“庫茲涅佐夫”號。第2艘艦“里加”號改為“瓦良格”號。“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據說是從1976年論證開始,到1991年服役止經歷了15年的時間。

建造計畫

該級艦共建造2艘,首先“庫茲涅佐夫”號於1983年2月開工,1985年12月下水,1991年1月服役。第2艘艦“瓦良格”號據稱已完工32 80%,由於沒有經費,最後作為報廢艦出售了。

參數

主尺寸:艦長306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3米、吃水10米
飛行甲板:長304米、寬72米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3000噸(標準)67000噸(滿載)
動力:4台 蒸汽輪機4軸200000馬力
航速:29~31節
續航力:>7000海里/18節
艦員:1960+626(航空人員)

武器裝備

12單元SS-N-19 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枚)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4座六聯SA-N-9 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
8座“卡什坦”(Kashtan)導炮合一近防系統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12000反潛 火箭發射器
最大可載50架各類飛機,主要有 Su-33Su-27)和Mig-29戰鬥機、 Ka-27反潛直升機Ka-31預警直升機

電子設備

聲納:Zvezda-2主動搜尋/攻擊(中低頻)聲納和MGK-345Bronza/OxYoke艦體聲納
雷達:1座“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座MR-710“頂盤”三座標對海/空搜尋 雷達,D/E波段;2座MR-320M“雙支柱”對海雷達,F波段;3座“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4座“十字劍”,K波段,控制 對空飛彈;8座“熱閃”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 近防系統
電子干擾:2部PK-2、10部PK-10

 

任務

 對於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蘇聯/俄羅斯海軍對其的定位與美國海軍航母定位不同,蘇/俄方稱之為“重型航空巡洋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其主要任務為主要使命是:在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以外的海域執行反潛、反艦特別是制空和防空作戰;擴大海上防禦範圍,確保戰略潛艇安全;支援戰略飛彈潛艇及水面艦艇,並且搭載一些艦載機,讓其獨立巡弋於地中海黑海之間的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實施武力威懾,保證國家在海外的利益;與美國海軍航母艦編隊抗衡。 除了政治原因外蘇聯航母角色和美國航母也有所不同。 

目前服役中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因為裝有 12 枚長程 Granit (SS-N-19) 反艦飛彈和諸多重武裝,因此也可擔任巡洋艦的角色。 

而目前正在進行修繕的瓦良格號航母,美國和日本媒體,包括一些中國的軍事評論員猜測其可能作為中國海軍的航母訓練艦。

動力與性能

 西方國家最初分析該級航母的動力原設計為核動力,採用與基洛夫級巡洋艦相同的壓水式核子反應爐。 

然而,首艦庫茲涅佐夫號最後還是放棄核動力,採用傳統動力:8 台蒸汽鍋爐以及 4台TB-12蒸汽輪機,每台輸出約 37 兆瓦(5萬馬力),共20萬馬力。其動力通過 4 支主軸傳遞到4個大型螺旋槳。極速 32節(約 63千米/時);在航速 18 節(約 33 千米/時)時,最大續航距離為 8,500 英里(約 13,700 千米)。

特點

“庫”艦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是一個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艦隊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鬥機。這之中的奧妙就在於它將英國首創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鬥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艦”,但仍自稱為“載機巡洋艦”。“庫”艦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況下,其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鬥機,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4架蘇-25UGT教練機和2架卡-29RLD預警直升機

總體結構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以前的“基輔”級的自然發展,採用了同一基本線型,只是在“基輔”級中部加入30m長的平行中體。船體兩側增加了防雷隔艙,至使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船寬增加了7m。乾舷從13.5m(基輔)增加到16.5m(“庫茲涅佐夫”)。這兩次改進糾正了“基輔”級的縱傾問題。另外增加的內部容積用於安裝旨在提高為該艦主要目的服務的指揮控制設備。防雷隔艙內可用來裝燃油。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設計從龍骨向上共有27層甲板高和3000多個隔艙。有一些沒有水密門,而有一些隔艙安裝了木門。機庫甲板長約150-170m,寬32-35m。該機庫能載2箇中隊蘇?27和米格-29固定翼戰鬥機,15-21架直升機。估計機庫的淨高約為6.5m。
用p-500(北約稱ss-n-19)反艦飛彈取代以前的p-35(北約稱ss-n-12)反艦飛彈。由於ss-n-19飛彈發射管固定安裝在艦內部,所以允許艦的飛行甲板首尾縱通。原計畫首部像法國“戴高樂”號那樣安裝2座彈射器,但因俄羅斯的彈射器沒有滿足規格書的要求而不能裝艦。因此安裝了升角為120的滑躍式起飛甲板。結果,這成為該艦最顯著的特徵。
飛行甲板設計反映了美國航母設計的實踐經驗,島位於艦的右側舷台上,而著艦斜角甲板位於左側舷台上,其上設有4道阻攔索。該艦有2台舷側飛機升降機分別位於島的前後。若干個通飛行甲板的彈藥升降機平台上沒有飛機拴系點,所以不能停飛機。
艦首極度前傾以便安裝滑跳起飛跑道和首錨裝置,由此也可看出該艦安裝了一個大型低頻首聲吶罩。某些情報專家推測這可能是在“諾沃羅西斯克”號上安裝的“馬顎” (horse jaw)聲吶系統。
“島”的形狀和布置受“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天線的4個陣面的約束。島的頂部是大的圓柱形“蛋糕台”飛機戰術引導系統天線。該艦打算安裝一個大型先進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全分散式計算機網路為基礎,並由上層建築內的戰鬥情報戰位來管理,而該艙是空的。

述評

“庫茲涅佐夫”號是計畫載常規固定翼飛機的前蘇聯的第一艘航母。因此,總布置十分接近西方的航母。它反應了前蘇聯海軍設計上許多新的特徵。

飛行甲板

斜角甲板是飛機著艦區,斜角為5.5?,比“基輔”級增加了2?。“庫茲涅佐夫”斜角甲板長約205m,寬23m。其上橫設4道阻攔索,索間距離14m。在角甲板的左舷側有西方那樣的光學助降鏡。
在艦的四角處,飛行甲板的主體變窄,深深的舷台支撐著由近程飛彈和彈炮合一的點防禦系統兩者構成的防禦武器。
重要偵察跟蹤雷達和電子對抗系統安裝在比較小的島上,它的基礎約58m長,其上疊落著導航艦橋和位於後端的飛行管制站。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20m長,15m寬的2台大型舷側飛機升降機布置在島前後各一台。升降能力35~40t。可以升降米格-29和蘇-27型飛機。此外,在機庫的前端有一台長13m、寬4m的彈藥升降機。兼具飛行甲板與機庫甲板間運送飛機拖車的功用。然而,從升降平台的表面上布置有軌道和栓系點上來看,該升降機還能運送ka-27“蝸牛”直升機,這樣減少了運送米格-29截擊機和蘇-27艦隊防空戰鬥機的舷側升降機的壓力。
在飛行甲板的首部為升角12?的滑跳式起飛甲板。滑跳起飛跑道的始點離首端約60m。始點處基礎較寬,向前開始變窄,到首端只有23-24m寬,端部有圓角,以便減少飛行甲板上的亂流。首柱前踵柱腳在水線處極度向前傾,可以想像到有一個大的低頻球首聲吶。
在滑跳起飛跑道的後端沿飛行甲板中線處有2排與飛行甲板齊平的艙門。每個艙門長約3m、寬2m,其內裝有p-500(ss-n-19)反艦飛彈發射管。共有12個發射單元。由此可以看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飛機主要任務是防空。而對敵水面艦船攻擊還是靠艦載p-500遠程飛彈
1號舷側升降機的正前方是一個20m長吊臂的吊桿,與“基輔”級上面安裝的類似。艦上的艇安裝在尾部的艇穴內。兩舷側布滿了膨脹式救生筏。共有127個,供2100人用。
方形尾使人想起了“基輔”號,但也有若干處不知其奧秘,如在尾端正中間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半圓形凹槽,在左右兩側各設1個垂嚮導軌,它們的用途尚不可知。該艦與其他大型水面艦不同之處,可能沒裝變深聲吶。

機庫

從艦體的構形和飛行甲板的布置推斷,其機庫長約170m,寬32-35m。其內可裝2箇中隊米格-29和蘇-27飛機(每箇中隊9架飛機),以及15~21架ka-27直升機,包括搜尋救援型直升機。機庫的淨高估計為6,5m。與美國航母相比低得多。據推測,俄羅斯的艦載早期預警飛機第一步採用ka-29的變型機,要比固定翼飛機的能力低,但宜於裝載。

飛行甲板作業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進行首次飛行試驗時已經在飛行甲板上塗好了各種標記。23m寬的斜角甲板用通常的暗綠色漆塗裝,中線用白色破折線表示。斜角甲板的外界用明顯的白線表示。在第2道阻攔索的中心劃有一個直徑9m的白圈,這是為著艦飛機指示目標的。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米格-29和蘇-27是利用滑跳起飛的。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沒有安裝彈射器。標準的起飛跑道在1號飛機升降機正前方開始,有兩個起飛陣位,相距24m。每個陣位都有一個大的鉸接的噴氣偏流板,其長為8m、寬為4m。噴氣偏流板能擋住全功率起飛的飛機噴出的燃氣流免對其後的飛機和人員構成傷害。從起飛陣位直到艦首有一條白色破折線標識飛機起飛跑道。米格-29利用這105m長的起飛跑道起飛成功,而蘇-27一般需要更長的195m的跑道起飛,因此該跑道沿左舷側一直向後延伸到斜角甲板上,那裡有類似的標誌。
此外,艦上劃有9m直徑的白色圓圈為艦載直升機的起降標誌。一個更大的14m直徑的大圓圈為雅克-38垂直起降飛機的起降點。
該艦在試驗時只有一個直升機起降點標誌,而第二次進塢加裝武器的同時,飛行甲板上有6個直升機起降點標誌,這說明該艦直升機已全部到位。兩個相臨的起降點之間距離為25m。這6個點分布在飛行甲板的三處,在斜角甲板的前後端各2個起降點,第3處的兩個點位於滑躍起飛甲板的後部。
該艦的島緊靠飛行甲板的右舷邊,目的是在斜角甲板的右側形成一個停機區。在甲板後部停機區有一個一般的軌道,並穿過2號飛機升降機的平台,該軌道用來行走運送飛機武器的軌道車。在右後側的sa-n-9飛彈的前方有兩扇螺栓聯接的門,這是彈藥升降機的出人口。每扇門的尺寸是3mxl.75m。第2台彈藥升降機在斜角甲板的後部左舷側,靠近直升機著艦點附近,與“基輔”級布置相似,第3部彈藥升降機在島的內側。

武器和電子設備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第1次海試時並沒有把全部武器設備舾裝完畢。4組每組6個垂直發射單元的sa-n-9對空飛彈首次安裝,海試時4部“十字劍”制導雷達只安裝了3部。
在艦後端的舷台上安裝了新的10管rbu-12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不單純用來反潛,還兼有反魚雷的作用。
在初次試驗階段只有ak-630型301tim反導速射炮安裝到位。該型炮在島的前部左右舷台上成對安裝,而在尾部左右舷台上單座安裝。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直到1990年中期,該艦的武器全部舾裝完畢,由照片顯示不僅第4部“十字劍”雷達就位,而且還有8座新的cads-n-1彈炮合一的系統,對稱地安裝在前後部。
有趣的是,ak-630反導火炮的火控雷達“歪椴樹”一直沒有安裝,也沒有為其安裝留有位置。因此,可以推測,這些炮與cads-n-1共用一個火控系統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電子裝備實際上與“巴庫”號的相似。“天空哨兵”3坐標相控陣雷達的4塊平面天線陣安裝在島上,具有跟蹤多目標的能力。2部對海搜尋雷達“雙柱”,f波段。3部“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1部“頂板”背靠背旋轉天線對空/對海搜尋雷達,d/e波段,該雷達也是“天空哨兵”的備用雷達。
衛星通信與“巴庫”號的相同。在巨大的“蛋糕台”tacan天線的下方有2個直徑3m的“低球”衛星導航天線罩。“擊球”(punchbowl)衛星通信天線罩安裝在“天空哨兵”雷達正面天線的兩側。這些裝備都是為ss-n-19超視距反艦飛彈指示目標用的。
用各種常規的環形陣作為衛星通信的補充,尤其鞭狀天線和籠形天線覆蓋了lf、mf和vhf/uhf無線電頻率。
電子對抗裝置,雖然表面上與“巴庫”號相似,但“庫茲涅佐夫”號改進了若干重要的新單元。8個“足球”於擾機仍保留,可是在“巴庫”號上這些干擾機是同“捶鍾”電子偵察天線配對安裝,以便提供精確的方向,而在“庫茲涅佐夫”號上“捶鍾”天線由一個更大的天線代替,該天線位於上“足球”天線的外側和下“足球”天線之間。
在安裝電子對抗裝置的兩個主平台的每個上方都有一個新的固定的電子偵察天線,顯然這是取代了“甜酒桶”天線。每個陣都有3個面,外面同前面均成45?角,以便給出全方位覆蓋。每個面中心都有一個圓形板。猜想這個陣的結構很可能象美國slq-32那樣採用電子掃描技術。

飛機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與其“基輔”級最大的區別就是載有常規的固定翼防空戰鬥機。蘇-27和米格-29是兩型在該艦上成功地試驗了的戰鬥機。
蘇-27“側衛”在尺寸上與美f-14相當,具有可動的鴨式前翼以提高其短距起降性能。前起落架加強了,具有雙輪,而且艦載型截短了陸基型的尾整流錐,以防止著艦時尾擦(tail-scrapes)。該型機裝有推重比很高的留里卡ad31f渦扇發動機,在適宜的氣象條件下利用標準的105m長的跑道就能滑跑起飛。如果該機裝載最大的燃油量和空對空飛彈,那么就需要195m長的跑道。
對米格-29艦載型機的改進有,拆除了防止外界物體被吸入翼下發動機進氣口的陸基型機上的巨大的鉸接的門和輔助進氣道及道口隔柵。改進後的米格-29發動機功率增大了。取消了機身內的管道,從而使其能多載2550升燃油。和蘇-27一樣,起落架加強了和加裝了阻攔鉤。艦載米格-29型機能在空中加油,並裝有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包括不同型號的更適合海軍用的紅外搜尋和跟蹤的感測器。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這兩型飛機的防空能力是不同於雅克-38的。蘇-27載有足夠4000km航程用的燃油,因此能執行遠距離空中戰鬥巡邏任務。它已經發展成全天候戰鬥機,有先進的下視射擊指揮雷達,據說該雷達搜尋距離為240km,跟蹤距離185km。武器包括30mm機關炮和10枚空對空飛彈。飛彈有紅外跟蹤的近程aam飛彈和aa-10a/c“阿拉莫”半主動型空對空飛彈,aa-10c型彈有視距外攻擊能力。該型機可攜帶偵察吊艙,可裝夥伴空中加油裝置。蘇-27艦載型機作戰半徑1500km。
米格-29在大小上相當於美國的f/a-18“大黃蜂”。它具有優良的機動性能,可擔負空中格鬥任務。像蘇-27一樣,裝有一個大脈衝都卜勒下視雷達。由於具有空中加油能力,所以可執行遠距離攻艦或陸上目標的任務。其作戰半徑為1250km。
“庫茲涅佐夫”號根據任務需要可靈活換裝其它飛機,可122~_用雅克,141型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此外,還載有卡-27a型反潛直升機。固定翼飛機主要擔任艦隊防空任務和支援陸戰隊登入作戰。
在該艦上,除有卡-27a/d兩型飛機分別擔任反潛和空中警戒及搜尋救援外,還有卡-29tb型攻擊直升機。該機裝有4管機關炮,外掛57mm和80mm火箭吊艙或at-6“螺旋”(spiral)空對地反坦克飛彈,其制導由機頭下的感測器吊艙來完成。還有電子偵察和干擾設備吊艙。可攜帶12名陸戰隊員
卡-29tb的一種改型機是利用卡-29tb機體的執行空中預警任務的直升機(aew),其上裝有被動電子偵察設備而不是主動搜尋雷達,以提供敵水面部隊早期預警。此外,還具有電子干擾能力。

作戰功能評價

該艦作為艦隊的指揮艦的主要功能要求該艦有一個龐雜的集成指揮系統。其核心部分是.被稱為“第2司令”的戰略級系統。它接收來自岸上、艦自身的感測器,以及特混群的一系列戰術偵察來的各種信息,並加以綜合分析。然後編隊司令就可以從中選擇,“第2司令”將其傳給屬下的所謂“第2艦長”的指揮系統,顯示附近的戰術態勢。
這“第2艦長”即是在“庫茲涅佐夫”級艦上的特定的反潛區、防空區或對海作戰區的指揮系統,也是編隊中其它軍艦飛機潛艇上的主要指揮系統。根據“第2司令”建立的戰術優先序,依次對抗對編隊的威脅。旗艦一面協調一面指派威脅所在地的作戰單元去對付各自優先的目標。
蘇-27k戰鬥機和“天空哨兵”雷達構成了有效的第一線防禦圈,代替了遠程艦空飛彈。“天空哨兵”雷達往往被稱為“俄羅斯的宙斯盾”,但這只是從外表上判斷兩者的關係。實際上“天空哨兵”雷達沒有控制飛彈的能力。飛機彼此之間和同“天空哨兵”雷達之間有數據鏈相連,所以超視距雷達的數據可供“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套用。這樣,蘇-27k飛機綜合,了f-14和e-2c的某些功能。一旦空中威脅被判明,並被蘇-27k飛機的火控雷達咬住,機載飛彈即可以由駕駛員發射,也可以由航母控制發射。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漏過第一線防禦圈的威脅目標由艦載防禦系統對付。“庫茲涅佐夫”號的損管中心自動進入最高預備狀態。“庫茲涅佐夫”號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特彆強,相當於24座mk-15型“密集陣”火炮系統和12座北約“海麻雀”艦空飛彈系統。
主要的點防禦系統是“克里諾克”(klinok)(北約稱sa-n-9)飛彈垂直發射系統。4組飛彈群,每組由6個旋轉式飛彈發射井組成,每個井內裝8枚飛彈,總共192枚飛彈。彈庫內藏有一次再裝填的飛彈,全艦共備彈384枚。飛彈的發射率是每個井每3秒鐘發射1枚飛彈。制導系統可以同時將24枚飛彈分配到12個目標上去。最大射程12000m,最小射程1500m。飛彈速度為3050km/h,能打擊高度在10m至6000m,速度為2520km/h的目標。制導計算機能自動將“克里諾克”攔擊網漏掉的威脅目標指示給“嘎什坦”(kashtan)近程防禦系統。“嘎什坦”系統北約稱為cads-n-1彈炮複合系統。共由8座彈炮裝置組成,分別在2側4個舷台上安裝,每個舷台上裝2座,覆蓋艦的全方位。每座裝置有1對六管30rani機關炮和8枚9m.311(北約稱為sa-n-11)飛彈。8個系統總共備彈384枚。每座炮的發射率為5000發/min,有效射程2000m。9m311飛彈是指令瞄準線制導,最大射程8000m。有兩部雷達,北約稱為“熱閃光”/“熱點”。1部垂直掃瞄確定高度,1部水平掃瞄測定方位和距離。可以跟蹤12000m遠的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