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瘴發汗青散

度瘴發汗青散,中藥方劑之一。主治:傷寒,赤色,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體疼。兼辟時行病。

基本信息

概述

治傷寒敕色,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體疼方。 麻黃(三兩半) 桔梗 細辛 吳茱萸 防風 白朮(各一兩) 烏頭 乾薑 蜀椒 桂 心 (各一兩六銖) 上十味治下篩,溫酒服方寸匕,溫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復服如法。 若得汗足,如故頭痛發熱,此為內實,當服 豉丸。若翟氏丸。如得便頭重者,可以二大豆 許,納鼻孔中,覺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必愈。兼辟時行病

名稱

度瘴發汗青
別名 度瘴發汗青散

組成

麻黃2兩半,桔梗1兩,細辛1兩,吳茱萸1兩,防風1兩,白朮1兩,烏頭1兩6銖,乾薑1兩6銖,蜀椒1兩6銖,桂心1兩6銖。

出處

《千金》卷九。

主治

傷寒,赤色,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體疼。兼辟時行病。

用法用量

溫酒調服方寸匕,溫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復服如法;若得汗足,如故頭痛發熱,此為內實,當服駃豉丸或翟氏丸;如得便頭重者,可以2大豆許納鼻孔中,覺燥,涕出,1日可3-4度,必愈。

製備方法

上為末。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度瘴青散乃治山嵐瘴氣之方,雖用麻黃、辛、防、桔透表發汗,全賴烏、桂、椒、姜、萸、術溫中散邪,專為面赤戴陽而設。設服之不應,頭疼發熱如故,此必內有實邪固結,又為陽明病面合赤色,急須駃豉丸迅掃中外,不當以面赤為虛陽上泛而致扼腕也。

附註

度瘴散(《外台》卷一引《崔氏方》)。

中藥方劑之D字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兌金丸
代赭鏇覆湯
都梁丸
代溫灸膏
得效百部丸
德生丹
打老兒丸
抵聖大道丸
度瘴發汗青散
度瘴散
道秘丸
斗金丸
都氣丸
釣筋藥
釣腸圓
釣藤煎
釣蟲神功奪命散
凍瘡膏
動物肝粥
兜肚方
代茶飲
斷下丸
倒痰湯
斷下湯
黨參膏
代抵當湯
斷下滲濕湯
東華解毒膏
東實西虛瀉南補北湯
東方一號膏
導赤各半湯
導赤散
大戟丸
大溫中丸
砥柱丸
斗門丸
斷後湯
彈鬼丸
對姜丸
對星香散
對金丸
對金散
對金飲
對金飲子
達營湯
達郁湯
道人開障散
道合湯

道寧純陽丹
當術散
當門吹鼻丹
都梁散
都梁香散
當風散
都氣加桂湯
釘胎丸
釣癧丹
釣癧褪管生肌丹
釣痰仙方
釣痰膏
得一湯
釣腸丸
釣腸丹
得命丹
釣苓散
釣藤丸
釣藤釣藤湯
得聖丸
釣藤紫草散
釣蟲丸
斗門散
釣蟲黑白丸
釣鉤藤散
奠土湯
奠安湯
妒精散
定中湯
單煮大黃湯
單煮青皮湯
單行大黃湯
單行小豆散
單行生赤小豆散
單行白犬骨散
單行羖羊角散
單行茱萸酒
單行鬼箭湯
單騎潰圍散
單鹿茸湯
吊痰膏
吊腸丸
吊腎丹
吊藥
凍瘡破爛膏
得生丸
凍瘡藥水
凍青飲
刀傷散
刀瘡良方
刀豆散
到聖散
斗肛丸
單仙遺糧丸
單兵散
單地黃煎
單方葶藶散
單油膏
黨苓姜根湯
兜澀固精丸
打傷八味散
兜藥
兜鈴丸
兜鈴散
典裙丸
代灸散
代灸塗臍膏
代灸膏
代痛散
代茶新飲
代茶湯
斷下散
代谷丸
代赭丸
代赭扶脾湯
代赭散
打膿散
代赭鏇覆花湯
代赭石丸
代赭石挨癖丸
代赭石散
代赭石湯
代赭膏
代針散
代針膏
倒換散
倒流油烏髭三聖膏
打蟲丸
倒行油
倒陽湯
兌疽膏
打蟲化積丸
黨參小米粥
黨參片
抵住丸
代五寶散

代刀丸
代刀散
代勞鬼哭飲子
代匙散
代參膏
代天宣化丸
代抵當丸
抵聖丸
代指膏
代杖丹
代杖散
抵聖丹
丁黑散
東華玉髓
斗肚丸
抵聖太白膏
東封丹
東山丸
抵聖散
東方甲乙丹
東流飲
東瓜湯
東瓜皮散
東礬散
東籬散
東鄰飲
東風散
大和散
調中化瘀湯
奪命煎
大寧肺湯
調中托里散
地膚丸
大桃花湯
抵聖枳殼丸
抵聖湯
帶下丸
大豆桑白皮湯
調中化痢丸
燈花丸
大明復光散
滌邪湯
帶下湯
杜仲威靈仙散
對口仙方
地黃當歸湯
度世丹
大瓢李遺丸
代杖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